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的香港,老齡化愈發加劇,“北上養老”勢必成為“必選項”,內地頭部保險公司“相風使帆”,正在闖入這片藍海。其中,中國太平、中國太保已經開干,泰康保險集團后來居上,正在做最后的備戰。
香港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5月27日公布促進銀發經濟工作組落實推行30項措施,涵蓋五個范疇。在當天的發布會上,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發言中釋放了一個重要信號:“香港保險業監管局正與一家在內地具備結合保險及安老服務經驗的大型保險集團洽談,并鼓勵其落戶香港。”
在今年5月初,據信報報道,在內地提供養老社區服務有相當規模的泰康保險集團,有意在港拓展保險業務,特別是跨境養老保險服務,并已向香港保監局申請壽險牌照,傳聞有機會很快獲批。
彼時,泰康回應媒體采訪稱,鑒于現階段在港處于壽險牌照申請過程中,具體業務定位、產品類型、批復時間等事項未得到監管批復。不過,該公司的籌備工作早已開啟,正在招兵買馬。
此外,今年3月,有香港媒體消息指出,有意在港發展“北上養老”服務的公司,包括兩家來自內地的保險公司——泰康和平安保險,如它們順利取得香港壽險牌照,或可望最快于夏季推出結合保險與養老的服務。
早在2023年,中國太平和中國太保已就港人“北上養老”開始布局。同樣在今年的5月27日,中國太保壽險(香港)有限公司官微發布公司最新簡介,除了介紹中國太保的實力和自身的優勢外,還重點介紹了“太保尊尚會”,以期引導港人入住內地的太保家園。
港人“北上養老”的藍海究竟有多大,吸引作為行業“風向標”的頭部險企如此積極“戀戰”?
從供需兩側看港人“北上養老”
01
現階段,為什么港人“北上養老”對于險企來說是一片藍海?
其實,可以從需求側和供給側兩個方面來延展。
從需求側來看,香港老齡化程度高,并且老齡化程度還在加深過程中,對于養老的需求不斷加大。香港統計處數據顯示,2023年,香港65歲以上人口已達157萬,占總人口的21%,正式進入超高齡化社會。預計到2046年,老年人口比率將攀升至36%,香港的老齡化程度將位居全球前列。
從供給側來看,香港的醫療體系主要分為公立和私立兩個系統。公立醫療因費用低廉,導致該系統常年運作超負荷,香港居民排隊看病的等待時間較長。而私立醫療系統因為價格較貴,普通香港居民只有在必要情況下才會選擇。
客觀評價,香港的公營醫療系統令人艷羨,因其能夠提供優質、可靠、公平和可負擔的醫療服務。然而,香港公營醫療服務,市民支付的費用占整體成本的比例非常低,大部分的費用由政府承擔。
根據香港數據,在過去30年,公共醫療衛生開支和私人醫療衛生開支一直同步增長。更令人擔憂的是,醫療衛生開支增長率已超過了經濟增長。2010—2011年度至2019—2020年度間,公共醫療衛生開支的實質年均增長率為5.6%,高于當地生產總值實質年均增長率的2%。
未來十年,隨著人口老化加速及慢性疾病日益普遍,情況將進一步惡化。除非對醫療系統進行系統性的變革,否則通過持續增加公共醫療衛生開支資助公立醫院系統以應付不斷增長的醫療需求,顯然是不可持續的。
不僅如此,香港“寸土寸金”,如果直接在香港大范圍建立養老院,成本無疑是巨大的,再加上香港土地本身供應有限,大型養老院建造并不容易。
與之相對的是,內地擁有充足的空間和相對較低的勞動力成本,但缺乏高端醫療資源。從某種程度來說,香港和內地在養老服務上可以實現資源互補。
今年2月,香港保監局執行董事(長期業務)呂愈國公開表示,北上到大灣區養老有成本優勢,亦成為趨勢,因此該局研究引入一些新保險公司,針對“北上養老”的港人需要,提供一些保險產品,如年金產品,讓年輕或退休人士皆可購買,將來可每月收取年金,應付“北上養老”的住屋、膳食費用,以及養老社區的醫療健康配套服務費用。冀從事結合保險與養老服務的公司,須在港申請保險牌照。
香港保監局行政總監張云正進一步表示,今年內可發牌予新保險公司及推出相關產品,而潛在新保險公司以中資為主;又指新服務主要是針對月入3萬至5萬元的中端人士,助其將來“北上養老”。
太平太保開干,泰康備戰
02
事實上,頭部保險集團早已嗅到了“商機”,提前布局。2023年,中國太平和中國太保就在港人“北上養老”戰略上落下重要棋子。
中國太平是唯一總部設在境外的中管金融企業。2023年8月15日,中國太平在香港舉辦新聞發布會,正式推出“港人灣區養老太平方案”。中國太平旗下太平人壽(香港)將香港本地保險產品與中國太平養老社區有機結合,推出“養老頤積分”計劃,保險客戶可通過投保合資格產品獲得積分的方式,獲得中國太平養老社區的入住資格。
廣州“木棉人家”是繼上海梧桐人家、三亞海棠人家、成都芙蓉人家后,中國太平投資運營的第四個康養社區,于2023年5月正式投入運營,2023年12月開始正式接受長者入住,首批入住的就有香港長者。
作為灣區旗艦社區,“木棉人家”主打港澳特色。中國太平與大灣區醫療集團簽署戰略合作,為“港人灣區養老太平方案”客戶提供管理式醫療服務。入住長者可享受“一對一”家庭醫生服務,即由香港醫療網絡醫生及廣東省內經香港認證培訓的金牌醫生提供“港式門診”服務,包括跨境轉診、返港疫苗、粵港藥械互通等。
今年5月,中國太平還宣布通過創新的“香港保險+內地養老”模式,為香港居民提供跨境養老解決方案。
太平人壽(香港)副總經理何德輝介紹,該方案重點解決香港居民在內地養老面臨的三大痛點:首先是跨境醫療問題,通過與內地醫療機構合作,提供便捷的醫療服務;其次是支付結算難題,實現保險金跨境支付;最后是養老品質保障,讓香港長者以本地普惠性養老院舍的費用水平,享受大灣區高品質的康養服務。
同樣是在2023年,中國太保在港人“北上養老”上也作出部署。2023年8月,慧擇控股旗下全資子公司慧擇香港保險經紀有限公司與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并面向香港市場聯合推出“金滿意足多元貨幣版”,旨在通過開發符合規定的保險產品和跨境服務,填補香港保險客戶“北上養老”的服務缺口。
彼時,太保壽險香港聯席行政總裁金兆新表示,在香港這個成熟的保險市場,成立于2021年12月的太保壽險香港是后來者,但有幸與慧擇香港成為戰略合作伙伴,共同來開拓海外市場。希望推出合適的保險產品,同時將增值服務作為差異化優勢提供給香港客戶,更好地滿足他們的資產配置需求。
2024年12月,中國太保壽險(香港)有限公司介紹,香港保單直付內地太保養老社區,開啟“北上養老”新模式,“保單直付”功能使非人民幣的保單收益也可直接用于支付太保家園全部社區的相關養老服務費用。2025年1月,該公司還攜手鳳凰衛視推出“北上養老”宣傳片。今年5月27日,再次介紹加入太保尊尚會所享受的權益:公司的個人保單持有人均可申請,會員只需購買合資格獲取積分的產品即可累積尊尚會積分,憑積分專享不同的“太保家園禮遇”,獲取太保家園養老社區的入住申請資格。據了解,太保壽險香港于2022年成立“太保尊尚會”客戶俱樂部,為兩地居民提供保險產品+養老方案+專業服務的全方位解決方案。
事實上,在內地大規模打造康養社區的泰康保險集團也在為“北上養老”做著最后的準備工作。泰康人壽香港子公司在積極申請牌照的同時,已啟動大規模招聘,包括理賠崗、核保崗、產品研究崗等核心崗位,要求具備粵語、英語及保險專業背景,為開業運營儲備人才。
跨境養老已成新趨勢
03
從國家規劃層面來看,粵港澳大灣區的“互聯互通”愈發受到支持和鼓勵。
在養老方面,2019年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到,深化養老服務合作,支持港澳投資者在珠三角九市按規定以獨資、合資或合作等方式興辦養老等社會服務機構,為港澳居民在廣東養老創造便利條件。推進醫養結合,建設一批區域性健康養老示范基地。
上述綱要同時提出,支持粵港澳保險機構合作開發創新型跨境醫療保險產品。有序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有序推動大灣區內保險等金融產品跨境交易,不斷豐富投資產品類別和投資渠道,建立資金和產品互通機制。
在今年2月,金融監管總局還發布了《關于香港、澳門金融機構入股保險公司有關事項的通知》,自2025年3月1日起,香港、澳門金融機構入股境內保險公司不再執行“最近一年末總資產不低于二十億美元”的規定。
降低港澳金融機構入股內地保險公司門檻,是金融監管總局推進金融開放的關鍵步驟。對于內地保險公司而言,引進港澳金融機構作為股東,有助于優化股權結構并帶來國際化視野;對于港澳金融機構而言,則可以進一步開拓中國內地市場。
政策層和監管層的種種部署,讓跨境養老成為港人的可選項。安永5月12日發布《大灣區跨境養老的探索——融通、創新、未來》報告指出,在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中,跨境養老正在成為一種新趨勢。
不過,安永報告認為,盡管目前已經取得一些成就,但跨境養老仍然面臨挑戰,其中包括相關的政策與法規不成熟、個人養老金制度仍待完善、養老服務供求不一致以及養老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
展望未來,安永建議從政策引導、創新融合資源、科技賦能與法律保障,以及豐富生態環境等多方面入手,構建多層次跨境養老保障體系及一體化養老服務體系。這包括加強政策協調、推動養老金和醫療保險互認、建立合規機制增強醫療數據的互通性和安全性、建設區域性養老服務平臺、開發多樣化的跨境養老理財產品,以及利用科技提升安老服務智能化水平。大灣區各城市應協同發展、優勢互補,打造獨具特色、國際化的養老區域基地。
當港人“北上養老”成為一種新趨勢后,內地保險公司在香港養老市場的“掘金之旅”或許才剛剛開始。
撰文:胡婉香
編輯:一諾
設計:曉瀅
校對:安文
審核:曦曦
出品:新時代保險研究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