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謝良兵(標準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長)
全球潮玩市場千帆競渡,而其中竟有驚人的近九成出自中國東莞工廠之手。數據顯示,東莞目前已擁有超過4000家玩具生產企業、近1500家上下游配套企業,是全國最大的玩具出口基地。全球動漫衍生品1/4由東莞制造,中國近85%的潮玩產自東莞。
東莞,這座以制造能力傲然全球的城市,在2023年正式加冕“中國潮玩之都”稱號。然而,當一座“世界工廠”與“潮玩之都”的名號相碰撞,它是否已然名副其實?我們是否正面臨一個“空有骨架,沒有靈魂”的“制造孤島”?
東莞潮玩產業的根基固然雄厚:從模具精度到材料研發,從高效供應鏈到大規模生產能力,無不彰顯其“世界工廠”級別的硬核實力。這猶如為潮玩藝術搭建了一座堅不可摧的舞臺。
然而,當聚光燈亮起,主角卻常處于缺席狀態。當年輕人懷揣狂熱奔向上海ChinaJoy、廣州螢火蟲動漫展等文化盛宴,東莞雖坐擁產業心臟,卻罕有能吸引全國目光的大型潮玩文化展會在此搏動。
本地消費市場也偏顯單薄——東莞潮玩工廠晝夜不息的流水線所生產出的萬千“孩子”,大多在出廠之后便踏上遠行之路,奔赴北上廣深等核心消費城市,而非在東莞的櫥窗中尋獲知音。
這種制造端與消費端的脫節,恰如一個巨人擁有強健的臂膀,卻不知如何將手中珍寶捧到觀眾眼前。
東莞的潮玩故事里,更深層的失語在于本地獨特文化符號的缺席。無論泡泡瑪特等品牌的崛起如何耀眼,其核心IP的孕育卻多發生在別處土壤。
東莞作為“制造母體”,雖能完美復刻“形”,卻未能滋養出具有鮮明地域血脈、能引發廣泛共鳴的原創IP“神”。
放眼世界,那些真正屹立的“潮玩之都”,無不擁有自己的文化圖騰:東京秋葉原的次元文化與御宅精神早已融入城市血脈,成為全球朝圣地;美國圣地亞哥國際動漫展(SDCC)更將地域之名與全球流行文化符號緊密縫合。
東莞呢?深厚嶺南文化、改革開放前沿的拼搏故事、以及“世界工廠”的現代傳奇,這些獨一無二的文化富礦,仍深埋于地下,未能被精心采掘、淬煉成打動人心的潮玩藝術表達。
“潮玩之都”的靈魂,亦需在城市的肌理中具象地棲息。東莞的潮玩制造工廠雖星羅棋布,卻罕有能轉化為吸引公眾駐足、體驗、消費的活力文化空間。我們缺乏令人心潮澎湃的潮玩主題街區、美術館,缺乏將“制造現場”轉化為可感可觸“文化景觀”的創意實踐。
當消費者渴望沉浸于一個IP的宇宙時,東莞難以提供如東京原宿池袋那種令人流連忘返的主題旗艦店群落,或如美國迪士尼樂園那般宏大而精密的敘事空間。城市空間的“潮玩感”缺失,使東莞的“潮玩之都”稱號在市民的日常感知中,依然如同懸在半空的虛名。
這兩年,東莞提出了“制造美學”的概念,這正是東莞潮玩產業借助文化賦能蛻變的重要機會。東莞潮玩產業要真正實現從“制造孤島”到“文化高地”的質變,必須勇敢跨越三重鴻溝。
首先,亟需打造一個具有全國乃至國際影響力的標志性潮玩文化展會,成為吸引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強力磁石。這絕非簡單復制,而應立足東莞制造優勢,探索“展會+產業深度游”、“設計師嘉年華”等獨特模式,讓觀眾得以觸摸潮玩誕生脈搏。
其次,必須啟動對本土文化基因的深度解碼與潮玩化轉譯工程。設立專項基金,鼓勵創作者從莞草編織、龍舟競渡、虎門風云乃至千萬產業工人的奮斗故事中汲取靈感,催生真正帶有“東莞胎記”的IP。
最后,需在城市規劃中大膽植入“潮玩基因”,推動舊廠房變身潮玩主題園區,打造集設計、展示、銷售、體驗于一體的潮玩地標街區,讓“潮玩感”真正彌漫于城市公共空間之中。讓潮玩愛好者提起潮玩會想去東莞打卡游玩。
東莞的潮玩產業,如今站在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華麗轉身的歷史性節點上。其未來不僅系于車間內精密的機械臂,更系于能否在文化符號的創造、消費場景的營造以及城市氣質的塑造上,完成一場深刻的“補魂”革命。
當東莞不再僅是潮玩世界的“幕后功臣”,而真正成為聚光燈下萬眾矚目的文化主角之時,“中國潮玩之都”才將實至名歸——屆時,這座城市將以制造與文化的完美共振,在時代潮頭鳴響屬于自己的洪鐘。
關注 | 園區薈(ID:biaozhunpark)
來源 | 標準排名城市研究院
內容合作 | bjzhouyanjun(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