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樓市的兩極分化已成常態,除了城市分化,產品結構也在快速分化。
從高量級城市的豪宅瘋狂出圈,再到四代宅加速推進產品迭代升級,再到如今”好房子”政策出臺,可以說,高端與改善一路狂飆已成定局。
相對之下,剛需產品的供應一路下滑。
據克而瑞數據顯示,5月份,28個重點城市中,一手房剛需產品供應占比僅34%,環比4月下滑5%。相當于,現在新房市場中,近七成項目都在主打改善與高端。
看起來,剛需產品在新房市場正在逐漸消亡,未來樓市的主流就是豪宅和改善。
但剛需產品真的沒有機會了嗎?答案是否定的。畢竟剛需客戶基數還是很龐大的,只是大部分進入了二手市場。
而且從市場反饋來看,最近不少剛需新盤就賣得非常不錯,廣州多個項目小面積產品開盤即熱銷,成都某主打剛需的項目,200套房被3000組客戶瘋搶。
所以,不用擔心剛需客戶沒有了,而是要為剛需客戶提供更有質價比的產品。
下面明源君來詳細分析一下。
地產剛需并沒有消失
只是轉移了
雖說剛需市場在收縮,不過仍有部分城市存在較大機會。
首先是以北上廣深為代表的一線城市,剛需產品的成交熱度不減。
據明源數據顯示,2025年一線城市80-100㎡小戶型成交占比高達30%,遠高于二三線城市的10%-20%。原因有幾個:
一是剛需客厚度足夠,剛性置業需求旺盛。
作為人口流入的一線城市,剛需置業需求旺盛毋庸置疑。只不過很多剛需客戶買不起核心區域的新房,要么進入二手房市場,要么外溢了。
比如廣州一季度二手房住宅60-90㎡成交占比就高達3成以上,已連續多月攀升。而廣州黃埔多個新盤首開,小面積剛需產品同樣賣爆了。
二是一線城市的小面積產品,對全國投資客仍有吸引力。
雖說現在房地產從金融屬性轉變為功能屬性,但北上廣深房產的投資屬性仍然存在。比如去年深圳國慶節期間,深圳部分區域放開限購,就有不少外地人涌入購房,他們選擇的就是外圍低總價小面積產品。
而且小戶型往往租金回報率較高,在房價預期不確定時,租金回報率則是投資的重要安全墊。
三是一線城市資源稀缺,近年土地供應轉向外圍,這些區域更適合打造剛需產品。
其次,新一線城市外圍區域,剛需盤熱度很高。
以重慶,成都,杭州等為代表的新一線城市,近年隨著產業的發展,外圍新板塊發力,剛需推盤同樣火熱。
比如杭州,今年5月,高鐵新城、東湖新城等板塊,房企推盤積極性提升,中簽率在20%-30%之間。而成都的發展戰略是一路向南,天府新區核心區是首選,其剛需市場也較為活躍。
可以說,剛需市場并非完全沒落,未來更聚焦在高能級的城市,而隨著行業正從粗放式開發向精細化產品力競爭轉型,這些高能級城市的剛需產品也會逐步內卷,對住宅品質的要求也愈發嚴苛。
高品質時代
小面積產品也需要不斷進化
在消費觀念升級、年前客群崛起的背景下,剛需不再等于低配。
尤其當下95乃至00后逐漸成為購房主力,他們的置業觀念已經徹底改變,不僅看重性價比,更強調悅己體驗,對生活有追求。
這也要求房企要對剛需產品進行全面升級,尤其是客戶最關注的戶型空間。
一、舍小放大,功能性要做到最優
受制于空間面積與布局的影響,剛需產品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它必然要做好取舍。
在當下,建筑規劃條件最大放寬下,贈送率攀升,但贈送并不是無底線的,關鍵是要找到自身產品合適亮點,疊加場景化的細節體驗,提升居住的品質。戳這里,打造24小時在線的AI銷售員
比如,有些戶型會強化功能空間的最優化。
像重慶中鐵建某項目,99㎡做出了4房2廳2衛。通常90多平做三房兩衛是常規操作,但做四房無疑讓功能升級,雖然戶型犧牲了南北通透,但對客戶而言,多了一個房,大大增強了實用性。
中鐵建項目戶型圖
又比如有些戶型為了強調極致的客廳空間奢享體驗,特意把陽臺贈送最大化。
像深圳萬科某94㎡的戶型,采用超廣角豎廳設計,客廳面寬達4.3米,相比同等戶型的3.8客廳開間無疑做了升級,但相對應的,戶型格局就沒有了南向最大化采光。
深圳萬科項目戶型圖
在剛需產品里,尺度、功能、采光三者難以兼得,必須有所取舍。但對于剛需客戶而言,首先要解決的是功能性的問題。
二、體驗升級:做好小戶型四代宅,強化“墅居”體驗感。
當下,四代宅產品火熱,不過這些四代宅往往傾向大面積、高端定位,但從近幾年看,小戶型的四代宅項目也并不鮮見。
據克而瑞數據顯示,在2023年至2024年期間,建面約110平及以下的四代宅典型項目就約有15個。
剛需產品結合四代宅這個新概念,一方面更好地滿足年輕新興群體的需求,另一方面通過優化戶型設計提升住宅附加值,能更充分應對市場挑戰。
在四代宅小戶型里,多元贈送成為了標配,飄窗、陽臺、花池等一應俱全,加之大露臺,顯著提升實際使用面積,強化了“墅居”的體驗感;
比如,廣州招商某四代宅的82㎡戶型實現了陽臺占比高達25%,并額外贈送40%的戶屬空中花園,充分突破剛需產品的尺度感,做到了小戶型內”大花園“的享受。
廣州招商項目82㎡戶型圖
又比如此前廣州越秀某項目充分利用新規,陽臺贈送占比達25%,配合全屋飄窗和花池全贈送,最終實現34㎡的不計容面積,將產品實際使用率將躍升至120%-130%。
廣州越秀項目88㎡戶型圖
不過,相較于改善客群可外包的家政服務體系,剛需家庭在四代宅中需自行承擔的成本就比較高,比如陽臺露臺落葉清理,玻璃幕墻維護等等,這與剛需項目本身的高性價比產生矛盾。
未來四代宅產品勢必在剛需小面積中愈加普及,但從發展來看,小戶型的四代宅需更多考慮剛需客的生活情景,需具備更高落地性,這才是剛需與高端四代宅在創新上的最大不同。
三、潛力放大:預留彈性空間,適應長周期發展
由于物理空間的局促,剛需戶型更需要做到彈性靈活。
像大部分的剛需家庭,就呈現人口多,長周期的特點,因此需預留戶型的多變條件,更好地去適應不同周期的發展需求。
比如,此前華潤在某項目70平小戶型設計中,通過戶型內部結構墻體的合理布局,為戶內空間的功能的重新分配提供了更多可能,戶型基于一家5-6口人的生活需求,做出了兩套創新方案。
像在戶型2中,人為加入了一個四面“核心筒”,兼顧書桌、衣柜、洗手池和健身鏡4種功能。圍繞這個核心筒形成的大洄游動線,串聯起了整個家庭的生活場景,并且從戶型1到戶型2的空間布置,主臥,客廳,次臥等功能圍繞一家三口到一家五口的全生命周期跨越,讓客戶看到的戶內空間延展的潛力。
深圳華潤某項目70㎡戶型圖
對小戶型而言,空間面積是有限的,但場景的想象是無限的,因此如何在有限空間中做到以小放大,這才能讓產品的競爭力得以保持。
小結:
誠然,剛需并非已到絕境,對市場而言,它的機遇仍在,生存模式仍有,隨著品質開發時代的到來,剛需更需平衡傳統與創新,強化性價比同時,更需注重品質提升,以應對市場競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