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的到來,我們專注于分享物業管理領域的專業知識與最新動態。如果您對物業服務質量,物業管理制度、行業法規等話題感興趣,歡迎您關注我。在這里,我們將一起探索和學習,共同推動物業管理行業的健康發展。期待您的加入!
當你花了大價錢買的“綠城品質”房,卻發現連物業公司都是“走后門”定的,這心里該是什么滋味?
膠州市綜合執法局最近開出一張罰單,青島鴻某悅某置業因為“鳳起潮鳴”小區物業選聘違規,被罰了3萬元,外帶警告一次。所謂“協議方式”,說白了就是暗箱操作,繞過了本該公開透明的招投標程序。這操作直接撞在了法規的槍口上。
開發商鴻某悅某置業在綠城集團代建的“鳳起潮鳴”項目中,未按規定通過招投標選聘物業服務企業,也未獲得批準就擅自“內定”了物業公司。這無異于剝奪了業主對關鍵服務伙伴的選擇權和知情權。
處罰后的補救措施來得不算慢。4月底,A區、B區項目物業招標公告相繼掛出,山東綠城物業最終中標。住宅物業費定為2.68元/平方米/月,商業和酒店部分為3元。物業費數字背后,是業主對服務品質的期待,更是對公平程序的呼喚。
然而,翻看這家公司的“履歷”,這次物業招標違規,僅僅是其“黑歷史”中的一頁。鳳起潮鳴項目此前就因幕墻工程“肢解發包”、工地揚塵管控不力等理由多次領罰。屢罰屢犯的慣性,像一種頑固的病毒,侵蝕著市場規則與業主信任。
愛企查顯示,這家成立于2021年7月的公司,注冊資本1000萬,由青島金某昌置業控股90%,法人代表為劉某紅。年輕的公司,密集的處罰,折射出一種危險的經營邏輯:在利益面前,規則似乎總是可以妥協的。
三萬塊罰款能買什么?在青島的房價語境下,可能只是幾塊地磚的面積。對一家房地產公司而言,這樣的處罰力度能否真正觸及痛處?當違規成本遠低于潛在收益,所謂的懲罰就可能淪為一種象征性的“入場費”。
物業公司是業主未來十年、二十年朝夕相處的“管家”,其服務品質直接決定居住體驗和房產價值。開發商私自“內定”,無異于替業主做了主,剝奪了業主對未來生活質量的關鍵選擇權——這本應是業主不可侵犯的尊嚴。
法規的牙齒需要更鋒利。對于像鴻錦悅城置業這樣有“前科”的企業,處罰是否應當更有針對性?罰款數額是否應與其違規行為的潛在獲利掛鉤?能否引入更嚴厲的信用懲戒機制,如市場準入限制?只有讓違規者真正感到“肉痛”,才能遏制其僥幸心理。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業主們應積極行使監督權,從項目開發初期就關注關鍵環節的合規性。小區未來的物業服務,每一位業主都有權知道它是如何被選出來的。這關乎未來幾十年家門口的秩序與溫暖。
青島鴻錦悅城置業用三萬塊和一次警告,為行業買下了一個教訓:規則的紅線,從來不是可以隨意試探的邊界。當企業試圖繞開規則走捷徑,最終損害的是業主的信任和市場的公平。
對業主而言,這事件同樣敲響了警鐘:守護家園品質,需要從關注規則如何被履行開始。開發商選聘物業的方式,如同房屋的基石——若基石不正,再華麗的樓宇也難經風雨。
(本文案例來源于公開報道,觀點僅供參考。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如果你認同本文觀點,請點贊、在看、轉發!
只有更多人關注,小區問題才能真正得到解決!
關注我,了解更多的物業管理方面的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