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網易號×躺倒鴨共創
2025年高考正式拉開帷幕。據教育部統計,今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1335萬人。
今天,我們讓AI挑戰#高考作文寫作!看看誰家AI寫的好?
高考語文卷子太多,我們就以全國I卷為例,今年的題目是: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他想要給孩子們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騰,開不了口。
——老舍《鼓書藝人》(見全國一卷閱讀II)
假如我是一只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艾青《我愛這土地》
我要以帶血的手和你們一一擁抱,
因為一個民族已經起來
——穆旦《贊美》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AI真能寫明白?不會跑題嗎)
參賽考生為:
文心一言、豆包、騰訊元寶、Kimi、DeepSeek(中國高考,僅限中國AI參加)
統一設置條件:深度思考,但不聯網(不聯網是為了防止搜索到答題思路)
文心一言
作文:
片段摘取:
鼓書藝人喉頭翻涌的哽咽,嘶啞鳥鳴穿透黑暗的倔強,帶血雙手擁抱黎明的悲壯——三組意象在歷史長河中此起彼伏,共同譜寫出一曲蕩氣回腸的生命交響。當困境如繭房般包裹靈魂,真正的歌唱從不是春風得意的淺吟低唱,而是掙破桎梏的泣血之音,是民族精神在絕境中開出的璀璨之花。
豆包
作文:
片段摘取:
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有無數的聲音想要沖破沉默的枷鎖。老舍筆下的鼓書藝人,內心翻涌著千言萬語,卻因時代的風雨難以開口;艾青化作一只鳥,用嘶啞的喉嚨唱響對土地的深情;穆旦以帶血的手擁抱,傳遞民族覺醒的力量。這些聲音,或低沉,或激昂,都在訴說著同一個主題:以心之聲,唱時代之歌。
騰訊元寶
作文:
片段摘取:
他想要給孩子們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騰,開不了口。"老舍筆下人物的困境,艾青"用嘶啞的喉嚨歌唱"的執著,穆旦"以帶血的手和你們一一擁抱"的決絕,構成了中國現當代文學中一組震撼人心的精神圖譜。這三句話看似各自獨立,實則共同揭示了一個深刻命題:當個體或民族遭遇苦難時,表達本身即是最有力的反抗,而沉默則是更深刻的吶喊。藝術的本質或許正在于:將無法言說的痛苦轉化為可以言說的形式,在苦難的深淵上架起一座通往理解的橋梁。
Kimi
作文:
片段摘取:
“他想要給孩子們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騰,開不了口。” 這是老舍筆下鼓書藝人內心的掙扎與渴望。他想通過歌聲將民族的苦難與希望傳遞給下一代,但又不知從何說起,那是歷史重負下的一聲嘆息,是對民族命運深深的憂慮。
DeepSeek
作文:
片段摘取:
老舍筆下那“開不了口”的藝人,艾青詩中“用嘶啞的喉嚨歌唱”的鳥兒,穆旦詩行里以“帶血的手”擁抱世界的歌者——這并非偶然的巧合,而是三聲穿越時空的沉重回響。
它們共同叩擊著一個震撼人心的永恒主題:當歷史的天空被暴風驟雨撕裂,在窒息與苦痛的重壓之下,唯有那從血與火中迸發出的喑啞歌聲,方是文明于危崖邊站穩腳跟并生生不息的最強音。
讓你寫這篇作文,你會怎么寫?先想想,我再告訴你正確的寫作思路。
我們再隨機抽取三個AI,寫上海卷試試,網友都說上海卷作文瘋了,疑似轉轉廣告……
上海卷
有學者用“專”“轉”“傳”概括當下三類文章:“專”指專業文章;“轉”指被轉發的通俗文章;“傳”指獲得廣泛傳播的佳作,甚至是傳世文章。他提出,專業文章可以變成被轉發的通俗文章,而面對大量“轉”文,讀者又不免期待可傳世的文章。
由“專”到“傳”,必定要經過“轉”嗎?請聯系社會生活,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認識與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DeepSeek
作文:
豆包
作文:
其實能明顯看出AI更擅長寫上海卷。
原因之一是AI更善于分析,而“專”“轉”“傳”之間又存在邏輯關系,AI填寫證據去論證三者之間的關系就可以寫好作文。
而AI寫全國一卷就很容易跑題,并且寫的云里霧里,最終得分并不會高。
全國一卷作文題“民族魂”圍繞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主題,從國家苦難的文學記憶出發,指向可歌可泣的民族新生,引導考生在情感層面與民族魂、時代精神同頻共振。
材料一即來自作家老舍所著長篇小說《鼓書藝人》,展現個體在歷史洪流中的堅韌與溫情;
材料二來自艾青名篇《我愛這土地》,以“嘶啞的喉嚨”隱喻苦難中的吶喊與不屈;
材料三是穆旦詩作《贊美》中的名句,通過“帶血的手”與“起來”的姿態指向集體抗爭與民族新生。
三則材料各有側重,同時又相互交織,共同建構起中華民族近現代歷史從“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到奔走吶喊、救亡圖存,再到振興中華、民族自強的敘事背景與閱讀語境。
現在知道怎么寫了嗎?(還好我畢業了)
其實我覺得全國二卷的作文題更難!更容易跑題!很容易只寫夢想……
這是豆包寫的作文:
這是Deepseek寫的:
正確的寫作思路是什么呢?
“夢”和“贈予”是關鍵要素,“夢”既有具體性的一面即“夢境”,又有普遍性的一面,是為“夢想”。從個性化的夢境中發掘普遍的意義,或將宏大深遠的夢想寄寓于生動可感的夢境之中。而“贈予”包含著施贈者、受贈者和禮物,“夢的贈予”實現“我們—他人”的聯結,不僅心中有夢,而且心中有他人。
還需要注意“夢”的獨特意味。其一,夢中有“感受和期冀”,夢并非抽象概念的邏輯運作,而是關聯著人的精神世界的多個層面;其二,夢的獨特又在于其個性化,在于夢和做夢者個體生命的緊密交織,在于夢呈現的是“我們的”感受和期冀;其三,夢是一種行為,是“做夢”,是向著未來開放的,能夠以無拘無束的想象突破藩籬,“打開更浩瀚的天空”。
本題由現實展開想象,由想象觀照現實,考生可以討論當我們能夠將夢贈予他人,“世界將會怎樣”或“我們將會怎樣”;也可以從材料所引三句古詩生發開去,辨析“有的夢宜于獨享,有的夢宜于贈友,有的夢應為整個民族共有”;還可以將重點落在深入發掘夢的某一方面特質上,如夢對我們深層情感的揭示,夢對我們過往經驗的再現,夢對我們未來行動的激發,等等。考生可以偏于議論,也可以借敘事展現思考、抒發情感;只要基于“夢的贈予”這一情境展開,就在本試題的立意范圍之內。
看不懂?看不懂就對了,我也看不懂。
剩下的作文題為:
有意思的是解析中特意提到在數智化時代,試題聚焦情感體驗、積淀沉潛、實踐參與等無法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品質,考查考生的思辨深度,彰顯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
綜合來看,AI寫高考作文的水平還有可以進步的空間,有些AI表現的不錯,語句優美、邏輯清晰,但有些AI寫的AI味兒太重了。
所以各位高三生!
好消息是你們不用擔心#AI取代人類了!
壞消息是這么難的作文題被你們遇到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