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漢/投稿,伊河生活/整理,為閱讀順暢故事情節有虛構】
1982年我在倉庫政治處當文化干事,9月接到軍區直工部通知,要求我參加軍區文化干事集訓,可當我到集訓隊報到時,卻發現我和一名女軍官的名字,出現在
同一間屋子的門牌上,嚇得我慌忙去找集訓隊陳隊長。
我1975年12月穿上軍裝,來到豫西南大山深處倉庫勤務連炊事班當戰士,1978年1月被提拔為連隊司務長。
可那時的我喜歡文學,不忙的時候喜歡爬格子,寫文章,當戰士時曾經寫過散文,在當地報紙發表過2篇文學,當司務長之后,經常給軍區《戰斗報》投稿,偶爾也見報。
在我當司務長的第二年4月,倉庫政治處文化干事轉業,我主動找政治處董主任,說出了自己想到政治處當干事的想法。我喜歡動筆寫東西,當司務長整天和柴米油鹽打交道,聞到的是煙火味,可我喜歡墨香味……
沒想到,董主任聽完我的話卻笑了,一會他和我說:“我已經和倉庫首長報告過,準備調你到政治處來當干事,沒想到你自己倒先說了。那好,你回去交接一下工作,明天就來上班吧,我們隨后就通知勤務連!”
聽到主任這樣說,我頓時松了一口氣,我原先還認為自己主動找董主任談個人事情太過莽撞,哪知道首長早想到了前面……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趕到了倉庫辦公樓二樓,在主任的帶領下,我到了政治處文化辦公室,處里的放映員已經把屋子打掃干凈,從此,我開始負責起倉庫的文化工作。
政治處包括我在內總共才有2名干事,宋干事負責干部、組織和紀檢工作,而我則負責宣傳和文化工作,然而時間長了我才知道,自己負責的工作里,部隊的理論學習、宣傳教育是經常性和大量的工作,而文化工作則微乎其微,倉庫文化工作內容少,唯一和軍隊文化工作沾邊的,是我還管著一個電影放映員。
我到政治處后,部隊開大會沒有歌聲,領導一進入會場就開會。提干后到我一所后勤軍校學習半年,曾經看到過學員隊拉歌很厲害,而倉庫缺少文藝骨干,也沒人會教歌,至于其他的文化工作則更少了。
到了1982年8月中旬,軍區直工部發來通知,要求各單位文化干事統一到軍區干部訓練基地,參加為期4個月的文化工作集訓。董主任看到通知后,當即指示我去參加集訓。
8月31日下午,我按照通知要求,及時趕到軍區機關東側二十公里外的干部培訓基地報到。
然而,當我拎著自己的大提包,按照門牌找到分配給自己的房間時,卻傻眼了。
集訓隊按照兩個人一間房子的標準,給來培訓的全區各單位文化干事分配房子,當我找到寫著自己名字的房間時,卻意外發現,紅紙上除了寫著我“張東漢”的名字外,還有一個“范玉萍”的名字。
而且,我發現門是虛掩著的,衛生間傳出嘩嘩的流水聲。
顯然,這個“范玉萍”已經提前報到了。
“范玉萍”,這不是個女人的名字嗎,一想到這兒,我的頭嗡地一下就大了:集訓隊這是啥意思啊,咋給我這個大老爺們的房間,安排一個女軍官,這不是胡來嗎?
我沒敢進門,拎著包就趕到前面一排房子的隊長辦公室。隊長是軍區文化部文化
處的陳干事,剛才我已經向他報過到了。
“嘟嘟嘟”,我輕輕敲響了隊長房間的門,陳隊長喊了一聲:進來,門沒鎖!我推開了房門。
陳隊長一看是我,不解地問:“你還有什么事嗎?”
我“撲哧”一下笑出了聲:“隊長,我找到了自己的房間,可是您們怎么把我安排到一個女同志的房間里?”
“啊……”陳隊長一聽也懵了:這不可能啊,名單是他一個一個確定的,打印室是按照他定的名單打的,來的女同志都是兩個人一個房間,而且和男同志也沒住一排房子啊,他們不可能犯這樣低級的錯誤。
但看我不像開玩笑的樣子,于是便拿著花名冊,帶著我來到我的房間,發現屋里有人后,輕敲了一下門:我是陳隊長,我進來了啊!
當我們走進屋子后,發現屋里卻是一個男同志。陳隊長和屋里的這個男同志也是一面之緣。這個男同志一看是陳隊長,連忙說:陳隊長,你找我有什么指示?
陳隊長問:你住這個房間?
是啊,我是按咱們集訓隊分配的房間剛住進來的。“那你叫什么名字”“我叫范玉萍!”
啊,你叫范玉萍!我和陳隊長聽后都大聲質疑起來。
這時,范玉萍才明白過來,隨即哈哈大笑起來。這時,我和陳隊長也明白過來,敢情叫這么一個妖冶的女人名字的,竟然是一個五大三粗的純老爺們……
陳隊長笑著離開了房間,我總算放下心來。后來我了解到,范玉萍干事和我一樣來自軍區直屬隊,是軍區另一個倉庫的文化干事,他說,因為他這個名字,給他也給別人鬧了不少的誤會……
他說,他們家弟兄5個,他排行老五,父母一直想要個女孩,最后他出生后,無奈而又極度失望的父母,只好把已經起好的女孩名字給了他。因為名字,他上學期間可沒少受同學們的戲弄。
在四個月的集訓里,除了課堂學習軍隊文化工作理論,也曾到軍區大院觀摩軍區
歌舞團、話劇團的文藝表演,觀看內部資料片,還到當地著名大學表演系觀摩學習……軍區想讓我們這些管文化工作的干部多一點文化細胞……
而我們學會了識簡譜指揮部隊唱歌,學會了編寫快板和三句半,包括也學會了如何組織一場文藝演出等實用性技能和方法。
回到倉庫后,我按照集訓學到的知識,結合倉庫開展一些生動有趣的文化娛樂活動,倉庫從此有了歌聲,我還辦起了倉庫自己的報紙《鹿鳴快訊》---我們倉庫在鹿鳴山下,倉庫文化工作比以前有起色多了……
作為政治處的干事,我還分管一項工作,就是部隊的計劃生育,包括干部戰士(志愿兵)結婚的調查和開具證明信,寄發干部家屬的計劃生育信函……
一天,倉庫檢修所助理員胡堅強準備結婚,他來開未婚證明函,可當他告訴我未婚妻的名字時,我又露出了目瞪口呆的表情。
原來,胡助理說,他未婚妻的名字也叫胡堅強。
我剛想說一個姑娘咋叫這名,但轉念一想立馬把后面的話咽了回去:公民姓名自由,而且這個名字還是爹媽給起的,他們本人也沒有辦法。
胡助理說,他探親休假期間母親住院,他到縣醫院陪護,無意中看到母親病床的門卡上,寫著的住院醫生名字也叫胡堅強,他和胡醫生當場就愣住了……
他母親住院一個半個月,他和與他同名的醫生相處產生了電火花,于是就走到了一起……
這真是無巧不成書!
胡助理說,因為他和未婚妻同名同姓,的確制造了不少的笑話,多費了不少口舌……
漢字博大精深,每一個人名字的背后,都有著不同的故事。
軍營里名字帶來的誤會,給緊張的訓練生活平添了不少喜劇色彩!
你身邊有哪些因名字帶來的故事,歡迎在留言區分享!
【素材來源于提供者。根據真實事件和人物采寫,個別細節有虛構,圖片源自網絡,聯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