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掀起的貿易戰,正在走向他未曾預想的道路。
隨著中方管制稀土出口,西方產業鏈正在哀號遍野。
6月9日,路透社報道中表示:“全球汽車行業都看到了中國對美反制的威力,正陷入極度恐慌。”
《華爾街日報》則表示,一些美國的頂尖車企及其供應商,正打算把一部分產業鏈遷移到中國,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規避中國的稀土磁鐵出口限制。
特朗普喜歡用紙牌來描述政治經濟博弈,在與澤連斯基的會面中,他就強調對方是”沒牌可出的人“,而這一次,他發現"沒牌可出"的居然是自己。
中方手中握著絕對的“王牌”。
中國手中捏著的王牌,就是稀土。
美國多次發起貿易戰,試圖打擊中國的出口,然而有一類出口產品,一直被排除在關稅名單之外。
這就是稀土,美國只希望中國出口的越來越多。
提到稀土,很多國人可能感到有些陌生。
但是,只要是對科技與軍事稍有了解的人士,都會同意稀土是當之無愧的的“工業黃金”。
稀土,并不是我們以為的“土”,而是17種金屬元素的總稱,之所以被稱為土,是因為其氧化物的質地與土塊有幾分相似。
在當今世界的科技發展中,稀土扮演著核心角色。
稀土不僅儲量稀少,而且不可再生,分離提純和加工難度還很大,然而,小到手機、計算機、復印燈粉,大到坦克、飛機、火箭、導彈,其制造過程全都離不開稀土,堪稱為國之重器。
幾乎所有高科技制造領域都有稀土的身影,跟敏感的是,它對軍工領域有重大影響,這也是本次中方稀土管制的重要原因——它有著“軍民兩用”的屬性。
稀土材料常常位于高科技武器的核心部位。例如美國當年的“愛國者”導彈,正是在其制導系統中使用了約3公斤多的釤鈷磁體和釹鐵硼磁體,用于電子束聚焦,才能精確攔截來襲導彈,M1坦克的激光測距機、F-22戰斗機的發動機及輕而堅固的機身等等都有賴于稀土。
美國《華爾街日報》曾刊文回答了一個問題:如果沒有稀土,美國會怎么樣?
“答案是,我們將不再有電視屏幕、電腦硬盤、光纖電纜、數碼相機和大多數醫療成像設備。稀土是形成強力磁鐵的元素,很少有人知道強力磁鐵是美國國防庫存所有導彈定向系統中至關重要的因素,沒有稀土你就得告別航天發射和衛星,全球的煉油系統也會停轉,稀土是未來人們將更加看重的戰略性資源。”
而如此重要的戰略資源,中國占有量居世界首位:60%以上。
而在對加工階段的稀土的占有率,中國達到全球產量的92%,在全球稀土加工領域幾乎擁有壟斷性的控制權。
1992年,鄧小平在南巡時就曾提到:
“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中國稀土資源占全世界已知儲量的80%,其地位可與中東的石油相比,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一定要把稀土的事情辦好。
擁有這么豐富的稀土資源,意味著中國在稀土定價權上應該占著絕對優勢,完全可以像阿拉伯人控制石油那樣,把稀土賣上高價。
但是,曾經卻發生了一個令人心痛的事實:中國的稀土,被大量賤賣。
它的價格,一度比豬肉還便宜!
那是屬于特殊時代的無奈。
二戰后,由于國內稀土生產工藝和技術十分落后,美國壟斷了全球稀土資源的供給,我國一度只能低價向外國出口稀土礦,然后再高價進口稀土制品,但在早年,稀土出口的數量還很有限。
到了1990年之后,隨著國內經濟的快速改制,一大批民營企業崛起,目標也變成“利潤最大化”,這時,稀土成為了重要的出口創匯目標。
用稀土賺取外匯,為國家贏得發展資金,原本是一件好事。
壞就壞在,那時候有人眼界未開,根本不知道稀土資源的珍貴性。
各地地方政府大多數財政困窘,迫切需要出口換取外匯,爭先恐后地開采稀土資源,大批量賣往國外。
甚至連普通老百姓也動了發財的念頭。
很多膽子大的居民,紛紛召集鄉里力氣大的男人,抄起簡陋的工具,偷偷摸摸開始挖掘稀土用來售賣。
更不要說一些有門路的人,拿到批文,光明正大地辦起了稀土企業。
在這種供大于需的情況下,即使沒有歐美各國刻意壓價,單單中國國內的各個企業就已經“自相殘殺”。
為了多賣,中國企業互相打價格戰,稀土的價格低廉無比。
80年代初,中國稀土產量20噸,2006年已經達到了8萬噸,增長了4000倍,然而,稀土礦石價格下跌了30-40%,從1990年的11700美元/噸跌至2006年的7430美元/噸。
這就像極了當年敦煌莫高窟的文卷,愚昧的王道士根本不懂得它們的珍貴,把最為完好的文物和藏本盡數賤賣給了傳教士文物販子。
中國稀土面臨的是西方國家掠奪式的“購買”。
上世紀90年代,美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為了自身的長遠發展,對本國的稀土開發實行限制和凍結,選擇大量購入廉價的中國稀土,作為將來的戰略儲備。
日本和歐洲很多國家也紛紛效仿,發達國家一度控制了國際稀土價格。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中國稀土儲量十幾年前接近全球總量的90%,到后來只有不到50%了。
在這種勢頭下,如果中國再任由稀土資源賤賣,不止會失去定價權,恐怕還要失去稀土最大生產國的地位。
如果失去了稀土自主權,從高科技產業升級,到制造高尖端武器,都將面臨巨大的困難。
在危急時刻,有一個人挺身站了出來,毅然進言:“中國稀土,不能當豬肉賣!”
這個老人,就是“中國稀土之父”徐光憲。
▲ 徐光憲
他痛心疾首的說:“稀土資源非常寶貴,特別像南方五省,都是非常寶貴的中重型稀土,工業儲量150萬噸,現在已經開采掉了90多萬噸,只剩下60萬噸,如果再不加以保護,按照現在的開采速度,10年就開采完了!到時候,我們就需要向美國和日本買,他們可能會以上百倍、上千倍的價格賣給我們!”
徐光憲不會不知道,他這一聲怒吼,觸動了多少人的利益。
然而,他的聲音很快得到了重視。
因為,在中國稀土領域,沒有人比他更德高望重。他被譽為“稀土界的袁隆平”。
全中國研究稀土的中青年學者,幾乎全部都是他的學生。
▲ 徐光憲(中)在稀土實驗室
1920年,徐光憲出生在浙江上虞。
父親是當地赫赫有名的律師,給他取名為“光憲”,也是希望他將來能在法律領域有一番大作為。
然而,事與愿違。
徐光憲并沒有像父親期許那樣能夠學法律,而是選擇了理工科。
▲ 少年徐光憲
原因很簡單,在徐光憲的少年時代,日寇的炮火已經在中華大地上不斷蔓延,山河破碎。
法律救不了彼時的中國,只有工業和軍事才是讓一個國家迅速擺脫屈辱的捷徑。
少年時代的動蕩,深深塑造了徐光憲的一生,他決心報國,無論是在學業還是研究方向上,都樹立了巨大使命感。
為此,他不惜放棄了外人眼中的“錦繡前程”。
從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后,徐光憲以優異的成績進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習,此時正值1948年。
由于天資聰穎,讀書刻苦,他很快就得到了哥倫比亞大學的物理化學博士學位,他的妻子高小霞也成功考上了博士。
如果留在美國工作,夫妻二人至少能過上體面富裕的中產階級生活。
▲ 1948年,徐光憲和夫人高小霞在美國
但是徐光憲卻在思考如何能夠迅速回國。
因為,如果此時不回國,以后可能就再也回不去了。朝鮮戰爭已經爆發,中美關系急速惡化。
唯一讓他有些猶豫的,就是妻子還沒有拿到博士學位,如果回國的話,意味著妻子之前的努力付之東流了。
他的導師貝克曼也非常看好他,極力推薦他去芝加哥大學做博士后研究,而且許諾高小霞會有更好的攻讀學位條件。
高小霞明白丈夫的顧慮。
她只對徐光憲說了一句話:“我們來美國讀書,是為了什么?”
夫妻二人迅速回到了貧窮的新中國。徐光憲成為了北大的教師。
▲ 1951年,徐光憲夫婦克服重重困難回到中國
上個世紀70年代末,徐光憲臨危受命,接受了一個艱巨的任務:對稀土進行研究,掌握有效分離稀土的辦法。這對中國來說至關重要。
中國雖然稀土儲存量巨大,但是卻嚴重缺乏技術,導致中國不得不用低價把稀土原料賣出去,再花高價買外國加工好的成品。
為了不讓祖國的科學研究繼續仰他人之鼻息,徐光憲開始了廢寢忘食的探索,最終攻克了難關。
▲ 徐光憲夫婦在實驗室
當時國際上稀土分離的主流選擇是“離子交換法”和“分級結晶法”,兩種方法分離成本均很高,提煉出的稀土元素純度較低,不適合大規模的工業生產。
徐光憲首次采用研究多年的萃取法技術,最終出色地完成了這項緊急任務,鐠、釹分離系數打破了世界紀錄,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用推拉體系高效率萃取分離稀土的工業生產。
從此之后,中國才算是真正擁有了稀土!抓住了科技發展的命門!
可以說,徐光憲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稀土之父。
這樣一位科學家,當然有資格喊出那句“不能把稀土當豬肉賣”的口號。
他的呼吁引起了高層的高度重視,開始出手整治稀土領域的亂象。
從十年前開始,中國出口稀土的量開始有效控制,根據世界市場的需求調整出口量,從而一舉扭轉了稀土賤賣的現象。
而在徐光憲等一代代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努力之下,中國的稀土加工技術,也迅速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隨著歐美的去工業化,中國稀土加工產業鏈取得了近乎的壟斷地位,現在是歐美空有稀土礦,卻處于產業低端地位,無力進行加工,必須把稀土運到中國大陸來加工。
目前,中國稀土產業已經整合成了六大集團,結束了惡意競爭壓價的亂象,并且在積極拓展海外資源,開發全球的稀土礦產。
在今時今日,稀土已經成為了中國手中的王牌。
即使是特朗普這樣的“瘋勁”,在與中國較量的時候,也不得不三思而后行,對稀土問題感到焦慮。
很多人都說,天佑中華。
幸好我們有稀土資源,才有了的巨大籌碼。
殊不知,我們最大的王牌,并不是稀土,也不是經濟體量,甚至也不是先進的高精端武器,而是一代又一代甘愿許身為國謀的愛國者。
錢學森、鄧稼先、徐光憲這些老一輩科學家身上的風骨,永存于華夏大地,他們為民族、國家長遠計,孜孜攻關,仗義執言,奔走呼號。
每當國家有難,更會挺身而出。這樣的國士,才是我們真正的王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