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混戰終于有了偃旗息鼓的跡象,汽車市場的秩序終究還是要進入法治軌道。
文丨智駕網 曉雨
編輯|雨來
中國汽車的價格戰亂象在經歷了重慶論壇的對罵爭吵以及監管部門約談之后終于有望回歸有序,進入法治軌道。
昨日(6月10日)晚間,廣汽集團、中國一汽、東風汽車、長安汽車、賽力斯集團、吉利汽車集團先后在官微上「承諾60天付款計劃」,承諾堅持以不超過60天的供應商賬期,保障供應鏈資金高效周轉,攜手上下游伙伴,共同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6月10日,一汽、東風、長安、廣汽、吉利、賽力斯先后承諾支付賬期不超過60天
今日凌晨一時,比亞迪接續表態承諾:將供應商支付賬期統一至 60天內。
這一承諾與今年3月24日國務院頒布第802號令《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有關,該條例在第二章「款項支付規定」第九條中明確規定,付款期限最長不得超過60日。
根據第九條,大型企業從中小企業采購貨物、工程、服務,應當自貨物、工程、服務交付之日起60日內支付款項;合同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但應當按照行業規范、交易習慣合理約定付款期限并及時支付款項,不得約定以收到第三方付款作為向中小企業支付款項的條件或者按照第三方付款進度比例支付中小企業款項。
《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剛剛在今年6于1日起實施(詳見《》)。
在這一條例實施的同時,汽車行業的主管部門工信部組織相關車企負責人進行了約談。
工信部官微6月9日發布消息稱,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李樂成主持召開黨組會議。會議提到,扎實推進3項集中整治,其中一個就是「綜合整治新能源汽車行業‘內卷’問題」。
任何企業不得強制中小企業接受商業匯票、賬期不可超過60天,正讓管理層治理車企內卷、價格混戰有法可依。
而從中國市場而言,這種持續三年的價格混戰正讓產業鏈上的眾多企業已陷入不可持續的階段。
在各大車企承諾賬期不超過60天的同一天,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布《維護產業鏈整體利益 共同抵制「內卷式」競爭》的聲明。
在聲明中,中國鋼鐵協會指出,汽車行業是鋼鐵行業的主要用鋼行業,也是重要的高端鋼材消費行業,像汽車板、硅鋼等品種在汽車行業大量應用。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大大拉動了汽車用鋼需求,同時深刻改變了汽車板品種、結構、檔次。
但由于 汽車企業「卷」價格,包括鋼鐵企業在內的上游原料供應商倍感壓力,已經
嚴重沖擊了企業的穩健經營。
中鋼協表示,據鋼廠反映,去年以來,部分主機廠要求鋼廠汽車板供貨降價要求超過10%,遠遠超出鋼廠可接受的能力。
中鋼協稱,在當前的鋼鐵市場環境下,汽車板作為鋼鐵行業頭部企業的拳頭產品,目前已基本沒有毛利,而汽車企業還在要求鋼廠降價。甚至有部分汽車企業依托自身供應鏈金融平臺,在鋼鐵等上游企業供貨后,遲遲不給貨款,延遲幾個月才通過企業匯票支付,把本該自己承擔的融資壓力和融資成本,通過這種合同「賬期」的方式轉嫁給上游供應商。
同時, 中鋼協在聲明中指出, 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廠的快速崛起,對傳統的汽車板供需格局和供應鏈模式沖擊較 大,并引發了鋼廠之間的內卷:
以往鋼廠通過先期介入(EVI)、加工配送等模式,與汽車廠深度合作,更加突出產品質量、供貨及時、售后服務等,形成了長期穩定、互利共贏的供應鏈模式。但近期部分自主品牌汽車廠通過招標采購汽車板,按照一般的鋼鐵產品給汽車板定價,引發了鋼廠之間的“內卷”,并且基本是“最低價中標”。
鋼廠對此反響極大,認為汽車板屬于“高技術、高難度、高投入”的高附加值鋼鐵產品,招標模式按照一般的鋼鐵產品進行采購,全面否定了前期的研發投入和服務體系,嚴重打擊了鋼廠供貨積極性,不利于汽車板產品的持續創新,也不利于結成長期穩定的供貨模式。
中鋼協稱:個別企業這種壓價的效果,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汽車企業采用,其對質量和研發投入的不利影響馬上就將體現在用戶身上。
中鋼協在聲明中痛斥:汽車行業帶來的這種“內卷式”競爭猶如一顆毒瘤,嚴重破壞了市場公平競爭秩序,扭曲了資源配置與價格信號,已成為產業鏈企業創新發展、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的阻礙。
對于建立車企與供應商該建立怎么樣的合作關系,中鋼協建議借鑒日系車企的作法:
在盡量控制成本的同時,也給供應商留出一定的利潤空間,確保汽車質量的長期穩定和新材料研發的持續迭代升級。例如,豐田與日本制鐵之間的采購模式主要包括定期談判和價格調整,這種采購模式確保了采購成本的合理性和市場波動下的穩定性。
中鋼協的這份聲明可以說是在各方已經明確反對價格戰,輿論已經形成的時候發布的,而在「去年部分主機廠要求鋼廠汽車板供貨降價要求超過10%,遠遠超出鋼廠可接受的能力」的時候并沒有發聲,可見做為乙方在地位上是不平等的。
中國汽車工業近年來在向智能化、電動化的轉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在近期因為陷入價格混戰(詳見《》),成為中國社會內卷的代表性行業,并引發了一系列讓業內人頗為尷尬的對罵,而在社交媒體上,則演變為一場各自水軍的混戰。
而出現這一現象的背后,則是在中國汽車高速發展的過程中,法治失位,監管失位。面對惡性競爭,不合規行為未能,與看得見的那雙手未來及時介入有關。
此次監管層從賬期、匯票等財務方式入手,并沒有采用《價格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雷霆手段,對于整個行業,以及可能招致眾怒的明星企業依然采用的是相對溫和的手段,也體現了對整個行業的呵護。
不過,在重慶論壇上,對于長城、吉利對比亞迪「常壓油箱」接近聲嘶力竭的發難,終于有了回音。
工信部官網在6月9日發出通知,對于已經獲批生產的汽車將開展一致性監督檢查工作,目的是要監督企業,保證其實際生產銷售的汽車,與向工信部申報獲批的技術參數、配置和性能指標嚴格相符。
根據通知,此次檢查,會主要針對輿論關注度高、存在較大質量安全隱患的車型。重點核查整車結構參數、整車正面碰撞、電動汽車安全要求等項目。對于經檢發現的問題產品,將會采取公開通報等懲治措施。
這也是工信部今年在整治智能駕駛安全糾偏、車企過度宣傳、價格內卷等方面目前祭出的最有殺傷力的舉措。
不過,相信政策并不會止步于此,這一輪因價格內戰引發的對中國汽車產業的反思與監管風暴還沒有到真正結束的時候。
【關注智能汽車,關注智駕網視頻號】
關注汽車的智駕時代上智駕網(http://autor.com.cn)
合作or新聞線索提供,聯系郵箱:editor@autor.com.c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