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調解員同志,沒想到一天時間就幫我要回了血汗錢!"近日,在開封龍亭區勞動爭議多元化解中心,農民工王師傅握著調解員趙好景的手連聲道謝。這起通過"工會+法院"聯動機制快速化解的欠薪糾紛,生動展現了龍亭區"一站式"多元解紛平臺的運行成效。
"綠色通道"快速響應
4月10日,龍亭區綜治中心接到緊急求助:某小區施工項目存在拖欠農民工工資21900元的情況。依據《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相關規定,區綜治中心立即啟動"訴調對接"程序,將案件推送至龍亭區法院勞動爭議多元化解中心。法院派駐調解員趙好景接到案件后,迅速與工會負責人對接,建立線上溝通平臺,實現信息實時共享。
"抽絲剝繭"精準調解
面對被告"工程質量不合格已扣完全部工資"的激烈抗辯,趙好景展現專業素養:"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條,用人單位應當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您主張工程質量問題,請提供第三方檢測報告。"在被告無法舉證后,調解員采取"背對背"調解策略,一方面向施工方釋明違法風險:"無故克扣工資可能面臨行政處罰,影響企業征信";另一方面引導農民工正視施工瑕疵,建議合理調整訴求金額。
"云端調解"打破僵局
考慮到農民工白天務工的特殊性,趙好景創新采用"錯時調解法",在下班時間通過視頻連線開展"云調解"。通過展示《農民工工資支付臺賬管理辦法》等法規,結合"同類案件裁判大數據分析",最終促成雙方達成分期履行方案。
多元解紛"龍亭模式"
該案的成功化解,是龍亭區法院多元解紛團隊勞動爭議化解體系的生動實踐。今后也會持續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王悅)
供稿:開封市龍亭區人民法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