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明見局
作者|柯柏妮
51歲的的劉強東事業正打得火熱。
當他騎著電動車送外賣時,人們以為是作秀;當他在日本街頭穿豬豬T恤時,業界覺得是營銷。
但現在看那些都是“煙幕彈”,劉強東正在用互聯網的流量思維、電商的供應鏈邏輯,在OTA這個看似穩固的江湖里,硬生生拼出一條自己的路。
高薪挖角背后:一場蟄伏十年的 "崛起之戰"
當京東以3倍薪資從攜程美團挖角的消息傳開時,行業猛然驚醒:這個曾在酒旅賽道折戟沉沙的電商巨頭,正用最"京東式"的美學方式卷土重來。
京東對酒旅業務的布局,絕非一時興起的沖動之舉,其淵源可追溯至十多年前。
早在2011年京東就已踏入旅游領域,上線機票預訂業務,并收購在線酒店預訂平臺“今夜酒店特價”,試圖在酒旅市場分得一杯羹。但受限于電商基因在建立和維護線下資源方面的天然短板,早期探索未取得顯著成效。
2014年上線“京東旅行”頻道,與航空公司、主要OTA建立合作,推出多項保障承諾;2015年領投途牛,成為其第一大股東;2020年與攜程合作嫁接酒旅履約服務……
十年蟄伏里,京東酒旅像個被按在水里的拳手,如今終于掙脫枷鎖揮出強勁有力的組合拳。
這場“復仇”帶著鮮明的劉強東烙印:
用 "25-50K+19薪" 的薪資炸彈拆解對手核心團隊,拿"無捆綁機票"的行業痛點當破甲錐,借6.5億京東APP年活用戶的“流量海嘯“做后援。更狠的是"外賣導流 + 酒旅變現"的組合技,戶訂酒店送10元外賣券,用高頻外賣撬開低頻酒旅的消費閘門。
值得一提的是,京東特別強調“機票查詢?無捆綁”,這一舉措精準擊中傳統OTA平臺默認捆綁各類保險等附加服務的行業痛點。
通過“零捆綁、透明價”的差異化賣點,試圖在競爭激烈的酒旅市場中搶占用戶心智。
劉強東的朋友圈經濟學:從華潤到小紅書的生態“圍獵”
今年以來,劉強東成為京東業務的強力推動者,無論是親自送外賣,還是現身日本為京東外賣宣傳,都極大地提升了京東外賣業務的關注度,使其成功出圈。
在酒旅戰場之外,劉強東正編織一張橫跨零售、物流、科技的戰略大網。他四處奔走,積極拓展京東的“朋友圈”,達成多項戰略合作。
更值得一說的是跨界合作的化學反應:
- 華潤的“世紀牽手”堪稱神來之筆,用京東的數字化手術刀改造華潤2000家線下門店,反過來借華潤的實體網絡補上京東最后一塊“履約拼圖”。
- 小米賣車玩的是 "流量跨界",把 3C 用戶轉化為汽車消費群,為京東開拓汽車銷售服務領域的新市場;
- 胖東來建供應鏈基地搞的是 "地域滲透",在許昌砸下 12.5 億布下中部物流棋;
- 搞 "紅京計劃" 玩的是 "內容收割",讓種草筆記直接跳轉京東結算,拓展了京東的流量入口與營銷渠道。
這套玩法,京東從電商平臺搖身變成 "生活服務路由器",每個合作方都是它生態版圖上的一枚活棋。
傳統OTA:當價格戰遇上供應鏈的降維打擊
京東的入局,傳統OTA開始緊張了嗎?
攜程43.3%的酒旅利潤率早已被盯上許久。攜程則憑借在機票、酒店預訂等傳統旅游業務上的專業深耕,擁有豐富的供應商資源和成熟的運營體系,2024年其核心OTA業務交易額超過1.2萬億元 。
京東真正的“殺招”不是補貼,而是供應鏈的降維打擊。
京東物流的前置倉能送外賣,就能送景區門票和酒店禮包;家電供應鏈積累的B端地推經驗,稍加改造就能掃街談酒店合作;甚至連客服體系都能復用。
這套 "電商基建 + 本地生活" 的混搭模式,讓過去傳統的壁壘瞬間失效。
最狠的是對用戶心智的重構。當 "無捆綁機票" 成為新消費正義,當外賣滿減券變成酒旅引流器,京東正在用電商思維重寫游戲規則。
就像當年用 "正品低價" 顛覆線下零售,這次它要把OTA從 "信息差生意" 變成 "供應鏈效率戰"。
現在的問題不是京東能不能做成酒旅,而是當它把外賣的高頻流量、物流的履約能力、電商的價格體系全砸進這個賽道時,行業格局會被“撕裂”成什么模樣,讓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