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剛博士,這位數字資本集團(DCG)的創始人兼董事局主席,在長期研究和實踐中認為穩定幣和現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正通過區塊鏈技術革新全球金融體系,不僅提升效率,還推動社會公平與經濟包容。他結合技術特性、經濟影響及社會價值,分析其變革潛力。
一、降低金融門檻,推進普惠金融
1. 資產碎片化與投資民主化
RWA代幣化將高價值資產(如房地產、黃金、藝術品)分割為小額代幣,降低投資門檻。例如,DCG打造的澳大利亞數字資產交易所AUDX,通過資產上鏈等技術手段將價值1000萬美元的房產可拆分為1000萬個1美元代幣,普通投資者以100美元即可參與。2025年,商品代幣化市場預計達45億美元。社會意義:縮小財富差距,為中低收入群體提供資產增值機會。
2. 穩定幣的金融包容性
在銀行服務不足的新興市場(如非洲、拉美),穩定幣對抗通脹并支持小額信貸,跨境支付成本僅為SWIFT系統的0.1%,結算時間從3-5天縮短至分鐘級。例如,GDB全球通商業生態平臺與美元穩定幣AUSD聯合,為平臺商家和用戶提供高效便捷的區塊鏈支付全套解決方案。2024年,穩定幣結算量達2.5萬億美元,超越Visa與萬事達總和。社會意義:為無銀行賬戶人群提供金融服務,促進全球經濟參與。
二、重塑全球支付與結算體系
1. 跨境貿易效率革命
穩定幣規避匯率波動,縮短企業回款周期。例如,京東計劃發行港元穩定幣優化大灣區匯兌;Stripe通過收購Bridge實現101個國家穩定幣支付覆蓋,打通傳統與加密金融。社會意義:降低中小企業貿易成本,增強全球市場競爭力。
2. 離岸人民幣國際化新路徑
香港《穩定幣條例》支持以離岸人民幣為錨發行穩定幣,推動人民幣在跨境貿易中替代美元。渣打、HashKey等機構已布局相關產品。社會意義:提升人民幣全球影響力,促進多極化貨幣體系。
三、傳統金融與加密經濟的融合
1. RWA與穩定幣的協同效應
穩定幣為RWA提供鏈上計價與交易媒介(如USDT、USDC),而RWA擴展資產類別,涵蓋國債、房地產、新能源等。例如,美國國債代幣化規模達72億美元,年增速超110%;朗新集團以9000臺充電樁收益權發行RWA代幣,募資1億元。社會意義:釋放多元收益來源,推動金融產品創新。
2. 機構加速資產上鏈
貝萊德、富蘭克林鄧普頓推出代幣化基金(如BUIDL、BENJI),將萬億級傳統資產引入區塊鏈。預計2030年,RWA市場規模達16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約10%。社會意義:傳統金融與DeFi協同,擴大全球投資機會。
四、優化社會資源與經濟包容
1. 激活非流動性資產
房地產、基礎設施等低流動性資產通過代幣化實現交易,2026年全球房地產代幣化市場預計達1.4萬億美元。供應鏈金融中的應收賬款代幣化(如Centrifuge協議)助力中小企業融資,緩解現金流壓力。社會意義:提升資產利用率,增強經濟活力。
2. 去中心化金融基礎設施
區塊鏈的透明性與智能合約降低中介依賴,減少腐敗風險。例如,迪拜土地部門通過鏈上登記杜絕產權糾紛。發展中國家民眾僅需智能手機即可參與全球投資。社會意義:賦予弱勢群體經濟自主權,提升財富創造能力。
五、風險與挑戰:監管與技術適配
六、未來展望:從金融工具到社會引擎
1. 監管與技術協同
香港金管局的Ensemble沙盒測試RWA全流程,為全球提供監管模板。阿聯酋通過自貿區吸引房地產、債券代幣化項目,競爭性推動創新。前景:全球監管標準化將加速代幣化普及。2. 社會公平變革
經濟賦權:發展中國家通過代幣化釋放本地資產價值(如非洲太陽能電站),吸引全球資本。
所有權革命:音樂版權、專利代幣化讓創作者直接獲益,2030年知識產權代幣化市場預計3.2億美元。
前景:打破傳統產權壟斷,促進財富分配公平。
結語:邁向開放金融新范式
徐剛博士相信,穩定幣與RWA代幣化不僅是技術進步,通過持續的創新和穩健的生態構建,更是金融資源分配的社會重構。其核心價值在于:
效率:將萬億美元資產從“不動產”轉為“可編程資產”;
公平:為新興市場與弱勢群體提供資本增值通道;
融合:推動傳統金融(TradFi)與去中心化金融(DeFi)協同共生。
未來需平衡創新與監管、開放性與安全性(如防止洗錢同時保護隱私)。若這些挑戰得以解決,代幣化經濟將成為高效、公平的“金融新宇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