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泰財產保險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國泰產險”)刷新了一項記錄,不過遺憾的是這個記錄是該公司收到成立以來的最大罰單,金額為196萬元。
圖片來源:國泰產險官網
6月6日,國泰產險通過官網發布了一則公司受到行政處罰的公告,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行政處罰決定書內容予以披露。根據處罰決定書,公司存在關聯方和關聯交易報告存在遺漏、給予投保人合同約定以外的其他利益、未按規定使用經備案的保險條款費率、承保理賠關鍵信息記載存在遺漏的行為,合計被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罰款196萬元。
關于此事的相關情況,國泰產險對《理財周刊-財事匯》回復表示:“相關信息以官網披露為主。”
事實上,所有重大結果都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由一系列細微的前兆和積累導致的。就像國泰產險此次被罰,表面是公告中的四個問題,實則早有端倪,包括股東關聯交易、業務模式等問題早已埋下伏筆。
被罰196萬元暴露合規問題
據官網信息,國泰產險于2008年在上海成立,注冊資本26.3億元。由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國泰世紀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分別持股51%、24.5%、24.5%。迄今已在東南沿海和中西部地區9個省市設立25家分支機構。
圖片來源:國泰產險官網
經梳理發現,此次并非國泰產險首次被監管處罰。國泰產險官網披露的處罰記錄顯示,2014年,福建分公司因虛列業務費用,被罰15萬元;2015年,江蘇分公司因財務數據不真實,被罰款20萬元;2022年,廣東分公司因向第三方機構支付未提供服務的費用,被罰40萬元;2023年,北京分公司因未如實記錄業務及管理費,被罰40萬元,湖北分公司則因編制虛假資料被罰18萬元;2025年6月11日,福建分公司再次因存在虛構保險中介業務套取費用的行為被罰6萬元。
十多年來,監管對國泰產險的處罰多集中在分公司層面,金額較小,虛列業務費用、財務數據不真實等一直是頑疾。當分公司“小錯不斷”,總公司也亂象不止。監管給出的196萬元的處罰單直指國泰產險關聯交易報告遺漏、給投保人非約定利益等四大不合規問題,暴露了公司信息披露不全、業務層面有著種種違規操作。
或許國泰產險也早就注意到了這些問題,針對合規部門的高管團隊也開始進行調整。2024年12月19日來自螞蟻系的原合規負責人胡宇曉卸任,由第三方專業機構畢馬威前合伙人劉皓宇接任。后又在2025年2月,增設首席合規官一職,仍由劉皓宇擔任,其同時兼任首席風險官、反洗錢負責人等要職。
這一走馬換將有著明顯的“去股東化”特征,顯示出國泰產險試圖強化獨立性和專業性,希冀通過引入第三方專業力量,重塑合規體系,提升合規管理水平。
在監管處罰之后,國泰產險立馬表態,上述處罰未造成重大影響。針對公司存在的問題,公司高度重視并已完成整改,目前經營穩定并將持續提升合規經營水平。
關聯交易高度集中
從行政處罰公告上可以看到,國泰產險在關聯方和關聯交易報告上存在遺漏。公開信息顯示,其關聯交易主要是圍繞國泰產險控股股東螞蟻集團及阿里系企業展開的,涉及保險業務、技術服務、物流合作等多個領域。
在螞蟻系控股后,公司業務結構從依賴傳統車險轉向以退貨運費險為代表的場景化互聯網保險,構建了“保險+科技+服務”的新模式。
在退貨運費險上,2024年國泰產險與阿里系電商平臺淘天集團簽署的三年保險業務合作協議預計交易規模達25億元,與菜鳥供應鏈的物流綜合服務合作預計三年交易上限80億元。其次是支付寶保險代理業務,2024年11月30日國泰產險與支付寶中國的保險業務類交易額達1268.62萬元,服務類交易1791.70萬元,全年累計3060.32萬元。
在信息技術與推廣服務上,截至2024年9月30日,國泰產險與阿里貨通天下的保險業務類交易達3249.27萬元,服務類交易73.4萬元;2025年前5個月保險業務交易額2874.64萬元,服務類144.34萬元。除上述與淘天、菜鳥的協議外,國泰產險還與阿里系企業簽署了多項長期合作協議,未來三年關聯交易總規模預計超百億元。此外,還有一些關聯交易包括向螞蟻集團及關聯企業提供保險產品、數據支持、系統對接等服務,具體交易細節未完全披露,而監管處罰指出國泰產險存在“關聯交易報告遺漏”問題。
這些關聯交易雖支撐了國泰產險的業績增長,如2019年扭虧為盈,但也引發監管對其公允性、獨立性的質疑,可能影響其長期發展。
保險業務收入下降
除了經營屢屢違規和高度依賴股東“螞蟻系”外,國泰產險的隱憂還在于其盈利模式較為脆弱、戰略穩定性不足等。在“螞蟻系”的加持下,國泰產險走出了一條互聯網保險特色路線。
但是近年來其盈利能力持續下滑,車險轉型困難,非車險競爭激烈、風險又高。國泰產險想要更上一層樓,就不得不直面這些問題。
數據顯示,近三年來,國泰產險凈利潤連續下降,2022年-2024年分別是0.96億元、0.22億元、0.12億元。
盡管2024年國泰產險的保險業務收入達86.07億元,同比增長了27.91%,但是具體來看,占保費64%的退貨運費險在2023年承保虧損1629萬元;占20%的健康險同期虧損1.4億元,僅靠家財險等小眾業務支撐盈利。2024年上半年綜合成本率達101.57%,顯示出其承保端仍處于虧損狀態,盈利壓力依然較大。
在投資端,國泰產險的收益也有較大波動。受市場環境影響及自身投資策略偏保守的影響,2023年國泰產險的投資收益為0.79億元,同比下降39.85%,2024年前三季度投資收益率進一步下滑至1.57%,同比下降1.37%,未能有效彌補承保虧損。
與其他產險公司相比,國泰產險的車險業務被邊緣化,2024年車險占比僅7.1%,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難以與“老三家”(人保、平安、太保)競爭。而非車險賽道風險又較高。運費險面臨騙保產業鏈,早年曾有團伙4個月騙保上千萬元,健康險、寵物險等同質化嚴重,利潤空間有限。
面對此情此景,國泰產險也在有所行動。據國泰產險2025年第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披露,今年一季度該公司保險業務收入同比下降29.87%,為11.81億元,但凈利潤反彈至0.41億,同比大增10.15倍。
數據顯示,國泰產險的三大主力險種貨運險、健康險和車險在2025年一季度均出現負增長,分別下降45.5%、29.7%和5.5%。這表明公司在主動收縮了低質量業務,減少對高風險、低收益業務的依賴,優化了業務結構,謀求更具盈利性和可持續性的業務模式。
隨著監管罰單的落地,國泰產險在監管合規、風控能力和業務多元化上能否實現突破,還有待市場的考驗。(《理財周刊-財事匯》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