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占理兒。
今早帶著兒子在樓下吃飯,發現兩家相鄰的早餐店,賣的都是胡辣湯、豆腐腦、包子油條,生意卻天差地別——左邊那家得排隊,右邊那家沒啥人。
本想去沒啥人那家吃,還得送兒子上學,想省點時間。可兒子非拉著我去排隊,還專門壓低聲音跟我說:那家肯定不好吃。
排隊和吃飯時我觀察了一番:左邊老板會把茶葉蛋提前剝好了皮,顧客拿起來就能吃;右邊這家屬于正常的沒剝殼。還有就是左邊人滿這家店,只要顧客吃完離開,立馬就有一個大媽上去收拾碗筷,然后把桌子擦抹干凈。右邊那家沒啥人,桌子上還擺著些剩碗剩碟。
就這么幾個“多動手”的細節,讓兩家店的客流量拉開了三倍都不止。
你嫌棄的“麻煩”,正在養肥別人的錢包
記得在《央視夜讀》中有這樣一句話,大意是:一個人想要比別人強,就要去做別人不愿做、不屑做、甚至不敢做的事。
前陣子跟幾個公司‘元老’聚餐,大家聊起公司“銷冠”老張,都直豎大拇指。
老張在公司十年,每個月績效都能甩第二名一截。老張領導笑著說:你們只看到他拿獎金,沒看到他當年怎么啃下‘硬骨頭’。
三年前,公司接了個難纏的客戶,方案前后改了16版還不滿意,前兩任對接人都被氣跑了。老張聽說了就主動這事攬了下來。不僅熬夜研究客戶行業報告,還偷偷記下對方團隊每個人的習慣和特點——給愛喝咖啡的項目主管帶手沖,給帶娃的財務總監捎兒童餐。
最后客戶拍板時說:就沖老張這股子不嫌麻煩的勁,這單我們簽了。
我仔細回想了一下,當年那兩個嫌客戶“事多”的同事,一個還在基層打轉,一個年初被公司優化;老張沒咋升職,主要也是他自己不想升,但是前前后后帶出來七八個徒弟,業務能力很強,并且對他忠心耿耿。
這種人公司當然是當‘寶貝’一樣供著,更重要的是人家掌握著核心客戶資源,不少客戶不認公司,只認老張。
那些你躲著走的“麻煩”,最后可能成為別人的“護城河”。很多事情,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習,后期就越可能讓你錯失財富機會。
這話我在美國電影《大河戀》里看了個透徹。
電影講述的是一戰發生前,一對美國鄉村出生的兄弟,性格迥異。哥哥打小就有很強的上進心,弟弟卻出了名的調皮搗蛋。
哥哥讀書很好,順利升入大學,在外讀書時,由于當時交通還不是太便利,整整五年都沒有回過家。他在別的同學約會、享樂的時候,瘋狂的學習,花大量時間研究。最終他成功獲得了博士學位,并且收到了芝加哥大學的錄用聘書。
而弟弟則完全不同,讀書先麻煩,又不愿離開家鄉到城市找機會,還跟一群酒肉朋友學會了賭博,并且把賭博當做是‘致富’的捷徑,沒多久便欠下了一大筆債。
哥哥畢業回家時看到弟弟這副樣子,勸說弟弟跟他一起離開,到大城市開啟新生活。但弟弟一想到要離開熟悉的地方,說什么都不愿意。
多年年后,哥哥成了大學教授,弟弟還在酒桌上跟狐朋狗友抱怨“賺錢難”。
兄弟二人漸行漸遠,命運也大不相同。
心理學家榮格曾說:對命運最好的解釋就是,當你面對一件事情時,按照你過往的性格和邏輯,會做出的行為,這個就是命。如果事情發生的時候,你做出的行為,不符合自己過往的性格習慣,有了很大的偏差,這就是運。
可見命運是一種選擇,有人會按照習慣選擇,有人會突破習慣做出新的選擇,結果當然大不相同。
怕吃苦的人,連機會來了都抓不住;嫌麻煩的人,寧愿受窮都不想離開舒適區。
那些“費力不討好”的事,才是真正的“財富密碼”
上個月在社區遛彎,認識了負責我們社區團購的“菜哥”,他原來在大城市是中層管理,十來年的996身體扛不住了,索性辭職回來‘安享晚年’。
他每天在群里發生鮮鏈接,但會多做兩件“傻事”:一是把顧客買的綠葉菜提前摘好、洗干凈,用保鮮袋裝成小份;二是給有孩子的顧客免費送老丈人做的兒童手工面條,給獨居老人多塞一把蔥。
他說一開始媳婦笑她“瞎折騰”——摘菜要多花兩小時,送蔥貼成本,送面條倒貼老丈人手工費。可三個月后,他的菜群從50人漲到300人,每天訂單量是其他團長的四倍。
其實剛開始我也猶豫,‘菜哥’邊裝菜邊說,但我發現大家下班后累得不想動,摘菜這種小事就能省不少心。現在很多老顧客給我介紹新顧客,甚至別的小區的也想讓我送,我忙不過來,還雇了個阿姨幫忙。”
別人嫌“麻煩”不愿多做的服務,反而成了他的“金字招牌”。
那些看起來“費力不討好”的事,恰恰是別人學不會的“獨家競爭力”。
我想起作者劉震云講過的一個故事,他舅舅是個老木匠,幫顧客打箱子——別的木匠都是三天做一個,他偏花六天。
木料選最結實的,榫頭磨得嚴絲合縫。別人笑他“傻”,可十里八鄉都知道:“買箱子找老劉,能用三十年。”后來他的箱子成了非遺,上門求購的人排到村口。
錢的確難掙,但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為了掙錢,是否付出過比別人多的功夫?
你現在下的功夫,都會變成未來的路
前陣子跟一個創業十年的老板聊天,他說:我能走到今天,就靠當年做了三件‘傻事’——幫客戶搬過貨,替離職同事頂過三個月夜班,給投訴的顧客手寫過道歉信。
這些聽起來“不值當干”的事,讓他攢下了人脈、口碑和抗壓力。后來他創業時,當年的客戶成了投資人,離職同事成了合伙人,連那個投訴的顧客都成了“死忠粉”。
這讓我想起老家的劉叔。十來年前他在菜市場賣魚,別人殺魚只去內臟,他偏要刮凈魚鱗、剁成塊,再用保鮮膜包好。別人笑他“多此一舉”,可主婦們圖方便,都擠到他的攤位。
后來他盤一個大門面,開了生鮮店,60%的回頭客讓他年入近百萬。他常說:賺錢哪有什么捷徑?不過是別人不愿意彎的腰,我彎了;別人不愿意多走的路,我走了。
現在常聽人說“錢越來越難賺”,可你看——有人嫌送外賣“風吹日曬”,有人卻靠“準時率100%”成了站點明星;有人嫌帶娃“麻煩”,有人卻靠“上門代遛娃”月入過萬;有人嫌打掃“沒面子”,有人卻靠“深度保潔”做成了品牌。
這世上從來沒有“好賺的錢”,只有“肯下笨功夫的人”。你嫌麻煩的每一步,都會變成別人腳下的臺階;你躲著走的每段路,都會成為別人眼里的坦途。
最后想跟小伙伴們說:別總想著“輕松賺錢”“一夜暴富”的神話,那些能把“麻煩事”做好的人,才是真正的聰明人。
都說錢難掙,總有人能掙到錢;都說沒機會,總有人能發現機會;都說沒賺錢門路,但總有人創造機會賺到錢。
說的人反反復復地說,做的人卻早已付諸了行動。現在你多做一件別人不愿做的事,未來就多一分不可替代的底氣;現在你多吃一口別人不愿吃的苦,未來就多一把打開財富大門的鑰匙。
那些讓你“痛苦”的事,就是一次次成就你的機會。
全文完,感謝閱讀,喜歡請三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