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勁強醫生咨詢:156-0089-6344(同微步信)
書寫痙攣,又稱原發性書寫震顫,是一種局限性肌張力障礙疾病。患者在書寫時,手部、腕部甚至前臂的肌肉會突然收縮,導致執筆困難、筆畫扭曲、字跡凌亂。隨著病情發展,簡單的簽名、記錄都可能變得異常艱難,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職業發展。傳統觀念里,許多人認為這是 “小毛病”,卻不知它背后暗藏的痛苦,不僅干擾日常書寫,更會在心理上造成巨大壓力,讓患者逐漸對書寫產生恐懼。
中醫對書寫痙攣早有研究,認為其發病與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密切相關。肝主藏血,為罷極之本,若肝血不足,筋脈失養,便會出現拘攣;脾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氣血虧虛,肌肉失于濡養;腎主骨生髓,腎精不足,髓海空虛,也會影響肢體的正常活動。除顫祛拘湯正是基于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理論,以調和臟腑、滋養筋脈為核心,直擊書寫痙攣的根源。
除顫祛拘湯的治療過程遵循中醫循序漸進的原則。第一階段以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為主,通過藥物作用緩解肌肉痙攣,減輕患者書寫時的痛苦;第二階段著重健脾益腎,增強臟腑功能,從根本上改善氣血虧虛的狀態;第三階段則以鞏固療效、防止復發為目的,調理機體陰陽平衡,使患者恢復正常的書寫功能。臨床實踐中,眾多患者在服用除顫祛拘湯后,手部痙攣癥狀明顯減輕,書寫逐漸恢復正常,重拾書寫的信心。
35歲患者,近兩年發現自己在寫字時右手不受控制地顫抖,字跡歪扭潦草,嚴重時連握筆都困難。起初以為是過度勞累,休息后卻未見好轉。
盛勁強大夫接診后,結合患者舌淡苔白、脈細弱,伴有神疲乏力、頭暈等癥狀,依據 “肝主筋,脾主肌肉” 的理論,判斷其為肝血不足、脾虛氣弱,筋脈失養導致拘攣。治療需以養血柔肝、健脾益氣為核心。
遂采用除顫祛拘湯加減,以白芍、當歸養血柔肝,緩解筋脈緊張;黃芪、白術、茯苓健脾補氣,增強氣血生化;輔以川芎行氣活血,暢通氣血運行。
經過三個療程的調理,患者手部痙攣癥狀明顯減輕,手書時顫抖消失,字跡恢復工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