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又出問題了,一架波音787夢想客機在印度起飛30秒之后墜機,造成了至少290人的死亡,客機上只有一人生還,其余242人全部不幸喪生。不僅僅如此,因為飛機墜落在鬧市區,還造成了地區不少人的喪生。真的是妥妥的飛來橫禍!
去年12年韓國濟州航空一架737飛機在務安國際機場著陸時,起落架故障導致飛機偏離跑道并起火,179 人遇難,僅 2 人生還。一天之后,濟州航空另一架同型號飛機因起落架異常緊急折返,荷蘭皇家航空的波音 737 - 800 也因液壓故障沖出跑道。
2022年,中國東航一架從昆明飛廣州的波音客機,在廣西墜毀,造成了132人死亡。要知道在中國,空難是極其罕見的,這次波音飛機事故原因至今都沒有查明。
2019年埃塞俄比亞航空的波音 737 MAX 8 在起飛 6 分鐘后墜毀,157 人遇難。事故原因是飛機的MCAS 系統因錯誤數據啟動,壓低機頭,飛行員無法控制飛機。同樣的原因也在2018年造成了印尼獅航,一架波音 737 MAX 8 客機墜入爪哇海,造成了188人死亡。
波音出事概率高,真的不是印象流。對比空客跟波音過去20年的事故數量,也基本是一邊倒的態勢。我簡單做了一個統計,空客在過去20年中大型空難只有2006年一次,死亡人數113人,波音至少已經七八次了。
那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波音這個曾經美國工業的明珠,世界航空的代表,是不是真的走向衰敗了呢?波音的衰敗是不是因為美國產業空心化影響的呢?那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是否就是正確的呢?
波音的衰敗其實是不可避免的。波音自己從1997年并購麥道后,工程師文化就逐步被會計文化取代,大股東完全奉行利潤至上原則。
為了美化財報,波音的質檢人員從每班15人削減至1人,同時僅僅2020-2024 年,波音裁員超 10 萬人,并且大幅度削減培訓成本,737 MAX 飛行員僅需 1 小時平板培訓。這些舉措造成了技術人才流失和質量管控體系崩潰。
不管是為了跟空客競爭而控制成本,還是因為美國制造業外流的無奈選擇,過去這些年,波音選擇了生產外包的輕資產模式,自己只保留了設計跟總裝。
美國人在外包轉手上也是一把好手。以勢必銳航空為例子,他們接下了波音的訂單,之后又把訂單轉手給印度、墨西哥等地的低成本供應商。這些地方的生產能力遠遠達不到波音的要求,為了控制成本,波音又減少了質檢員,最終導致一些問題部件流入生產線,形成 “帶病組裝” 的惡性循環。2024 年 1 月阿拉斯加航空事故中,脫落的門塞正是由印度供應商生產。
那既然如此,是不是意味著波音把生產搬回美國就可以解決問題?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是不是正確的?
目前美國工人時薪35美元,中國只有5美元。關鍵又技術的工人更是鳳毛麟角。臺積電在美國建廠之后不得不從中國臺灣調了大量的工程師。另外美國的港口、電網都嚴重老化,已經負擔大規模的工業生產。金融業的侵蝕,也讓美國自上而下,幾乎主動放棄了制造業。二戰到現在,美國的制造業占GDP比重從40%下降到了12%。
換句話說,波音等美國制造業巨頭根本沒得選擇。另外根據美國媒體測試,以蘋果為例子,如果因為特朗普的關稅而強行把產業鏈回遷美國,成本至少增加35%。這也證明暴力加關稅,根本無法解決美國目前的問題。
說了這么多,以后做波音還安全么?這個問題就留給大家自己去思考吧。我只是希望我們的國產大飛機要趕緊發展起來,核心零部件還趕緊實現國產化,不要再受制于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