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武作為國民黨中負有聲望的大將,其一生中打過無數次的仗,但是卻一直被國共兩黨都非常的尊重。
直到后來在解放戰爭中被我軍俘虜,關押進了功德林進行改造。
實際上在當時的情況下,他是有辦法突圍出去的,但是他卻選擇死戰到底。
而且更是因為一念之差,做出的三件事,保住了一架重要的橋梁,更是保住了自己未來的前途。
那么他到底做了什么事?最終的結局又是怎么樣的?
國民黨猛將
可以說在眾多的國民黨名將當中,王耀武的風評一直是非常不錯的一個。
身為黃埔軍校的畢業生,蔣介石也是把他定位成自己可以拉攏的重要人物。
在抗日戰爭時期,王耀武帶領軍隊打下了不少的勝仗,多次擊退日寇的攻勢。
這也讓蔣介石對他更加的器重,隨著抗日戰爭結束之后,解放戰爭迅速打響。
王耀武也被派到了前線作戰,后期蔣介石為了保住濟南城,將王耀武的軍隊調到了濟南城內守城。
剛好就是在這個時期,他碰到了自己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對手——粟裕。
此時我軍已經開始向山東一帶進軍,其中濟南城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方向。
王耀武心里也清楚,自己接下來的任務會非常的艱巨,于是他抓緊時間向蔣介石匯報當前的情況。
讓國民政府送來大量的補給和彈藥,與此同時王耀武指揮守城士兵提前在周圍設置好各種各樣的工事。
同時他開始借兵,向劉峙去電希望能夠派出隊伍來支援,可是當時國民黨內部派系斗爭非常嚴重。
劉峙根本不想管王耀武,所以只是象征性的給了一個旅的兵力。
這顯然完全不夠的,在當時這樣的情況下,兵力其實還是存在著不足。
并且他也明白解放軍現在的戰斗力是非常驚人的,經過了多方協調最終他想要的兵力支援還是沒有到。
此時的王耀武已經清楚自己恐怕難以守住濟南城,但是還是想拼一拼。
隨著解放軍趕到濟南城附近,一場惡戰在所難免,雖然王耀武存在著兵力不足的情況。
但是這濟南城已經被他修建的固若金湯,他對于守城還是非常有信心的。
隨著戰斗打響,王耀武發現了問題所在,解放軍的攻勢實在是太兇猛了。
王耀武抓緊時間給蔣介石發電報要求支援,蔣介石也同意會派兵前來支援。
可是蔣介石所說的援軍一直到后來都沒有見到影子,伴隨著炮火的轟鳴。
濟南城被我軍成功地擊破,王耀武本人逃亡,最終被我軍在壽光俘虜。
由此可見王耀武是有軍人的氣節的,他明知道濟南已經成為孤島,但是依然帶兵戰到破城的一刻,最終被關押進了功德林進行改造。
為什么我軍對于王耀武有敬佩之情呢?一方面是因為他作戰確實勇猛,抗日期間立下了大功,另一方面是他做了三件事。
三件大事
首先是他保住了一個古跡,當年被調往濟南的時候,戰前部署時期,蔣介石曾經下了一個命令。
那就是為了擋住解放軍的步伐,務必將黃河鐵路大橋炸斷。
可是王耀武在接到命令之后卻沒有執行,之所以沒有執行其實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王耀武不想當這個罪人,畢竟這個鐵路橋的歷史悠久,自己要是炸了,將來自己就是罪人。
另一方面是比較現實的,那就是這個橋梁炸不炸其實已經意義不大了。
當時的濟南已經被圍成了一座孤島,這個時候解放濟南是遲早的問題。
并且這個大橋非常堅固,前期蔣介石派飛機來轟炸都沒有炸斷這個橋。
眼下自己正是彈藥緊缺的時候,這個時間段分散精力干這件事根本沒有必要。
于是在想了半天之后,王耀武決定拒絕蔣介石的這個命令,沒有炸橋。
也正是因為他的一念之差,保住了大橋,才能讓建國后的交通運輸沒有受到非常嚴重的影響。
那么另外的兩件事是什么呢?一個是他疏散了當地的百姓。
因為他看到戰報之后就明白解放軍攻下濟南城只是時間問題。
但是他不愿意看到當地的百姓們受苦,于是專門下令,將這些百姓們全部疏散離開。
這也保證了濟南城內百姓的安全,從這點能看出王耀武是個仁義的人。
而最后一件事就是釋放抓獲的我黨人員,當時的上級命令是將這些人員全部秘密處決掉。
可是王耀武卻并沒有這么做,他下令監獄釋放這些被關押的人員,并給他們一點錢,讓他們全都離開這里。
這三件事足以讓他在后來留名,所以在后來的功德林中,王耀武的名聲一直都很好。
其實王耀武在城即將被攻破之前,手下的人曾經勸過他撤離。
他只是揮了揮手,說自己不會撤離,但是如果士兵們誰想走就走吧,自己不會阻攔。
這也看出了王耀武的身上還是有純粹的軍人情懷的,他自己不愿意走,但是不會阻止別人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