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6月17日,我國生物學家彭加木在新疆羅布泊進行科學考察時,不顧個人安危,獨自去尋找水源,并留下字條失蹤。
彭加木手跡
后其不幸迷途,可能葬身羅布泊。再往后,一直未找到彭加木的蹤跡。對他的失蹤,全國曾風傳過各種說法和猜測。多年來,官方和民間曾多次發起尋找,均一無所獲。
因為他的失蹤充滿了詭異,以至于有人認為他并不是失蹤,而是被國外勢力劫持;還有人說他拿到雙魚玉佩穿越了,穿越成了王莽;還有人說他遇到了外星人。
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為了紀念彭加木
1981年11月在他失蹤的地方立了一塊紀念碑
現在很多到羅布泊的探險者都特意到紀念碑祭拜
而大家放下的祭品,是沙漠中最珍貴的水
?科學家彭加木?
人物生平
1925年5月19日,彭加木出生于廣東省廣州市番禺縣。幼年在槎溪鄉小學念書,后隨經商的父親到佛山市私立華英中學附小就讀。
1938年10月,佛山市被日軍侵占,他隨校遷到香港新界沙田,繼續求學。
1941年12月25日,香港淪陷,華英中學校址變為日軍要地,彭加木隨著難民隊伍,逃到廣東大后方韶關,轉入仲元中學繼續讀書。
1943年,在仲元中學高中畢業后,考取了由南京遷往重慶的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農業化學系。
1947年,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畢業后,被派到北平大學農學院土壤系當助教,專攻農業化學,矢志專心鉆研科學事業。
1948年,彭加木毅然辭去助教職務,報考中央研究院技工,從事生物化學研究。
彭加木像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工作先后擔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
1950年7月,在上海生化所第一批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1953年,彭加木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科學院上海研究所中第一個入黨的研究人員。
1956年,中國科學院組織綜合科學考察委員會,分赴邊疆各地調查資源,他主動放棄去蘇聯莫斯科學習核磁共振新技術的機會,積極向組織提出要求,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考察:
我志愿到邊疆去,這是夙愿。我的科學知識比較廣泛,體格堅強。面對困難,我能挺起身子倔強地抬起頭來往前看……我具有從荒野中踏出一條道路的勇氣!
在請愿書中,他把自己的名字“家睦”改為“加木”。他說自己要跳出小家庭,到邊疆去,為邊疆“添草加木”。
彭加木與新疆科研人員在一起
1957年,身患胸腔縱隔惡性腫瘤 ,回到上海治療。
1958年3月,大病初愈后返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先后踏遍云南、福建、甘肅、陜西、廣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十多個省區考察,曾15次進疆考察并幫助改建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后任該院副院長 。
1963年,參加上??茖W技術工作會議。
彭加木看望支邊青年
1964年3月5日至30日,彭加木第一次到羅布泊外圍考察,采集了水和礦物標本,對流入羅布泊的三條河流進行了鉀含量的初步研究,認定羅布泊是寶地。同年12月,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出席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彭加木采集土壤樣本
文革期間,被扣上各種罪名,受到無數次審訊、批斗,家屬被株連關進“牛欄”。
1979年11月15日至12月20日,彭加木第二次到羅布泊考察,經國務院批準,中日兩國電視臺組成《絲綢之路》攝制組,到羅布泊實地拍攝,聘請彭加木為顧問,先期到羅布泊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科學考察。
1979年12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黨委委員,任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副院長。
彭加木與科考隊員
1980年5月,彭加木第三次到羅布泊考察并擔任中國羅布泊科學考察隊長,帶領一支綜合考察隊進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羅布泊考察,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揭開了羅布泊的奧秘。
1980年6月5日,經過28天跋涉,實現中國人自己組隊第一次穿越羅布泊核心地帶,首次穿越了羅布泊湖盆全長450公里。采集了眾多的礦物化石,收集了眾多的第一手科學考察資料,為中國綜合開發羅布泊做了前瞻性的準備。彭加木提出,利用20多天,再次返回羅布泊,開辟一條新的羅布泊穿越之路。
彭加木生前照片
1980年6月17日上午10時,考察隊在庫木庫都克附近扎營。其時,汽油和水所剩無幾。6月17日中午,駕駛員王萬軒打開汽車車門時,發現了一張用鉛筆寫的字條:
我往東去找水井,彭。6月17日,十點三十分。
直到下午,彭加木還沒有蹤影。次日凌晨,科考隊報告:6月17日上午,彭加木只身外出找水,不幸失蹤!
黨中央、國務院得知消息后,告知中國科學院領導并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取得聯系,累計4次派出十幾架飛機、幾十輛汽車、幾千人拉網式地尋找,面對著黑風暴刮起的沙包、沙梁、沙山,沒找到蛛絲馬跡。
后續蹤跡
2005年冬,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的董治寶研究員在羅布泊進行野外考察時,在彭加木失蹤地點附近發現一具干尸,可能是彭加木的遺體。
一支科學探險隊2006年4月13日在距羅布泊東緣最近的城市甘肅敦煌集結,出發前往羅布泊試圖確認。后發現并不屬于彭加木。
2007年6月2日,探險愛好者在位于哈密大南湖戈壁與羅布泊相接部位的雅丹地貌群拍照時,發現一具干尸。由于尸身多處特征與彭加木相符,他們懷疑這就是彭加木的遺體。由于彭加木父母早已去世,DNA采樣測試只能選擇兄弟姐妹或者子女。
2007年7月9日,一直關注此事的彭加木生前好友、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的專家閻鴻建查看了從羅布泊帶回的6件干尸遺物取樣,“我發現沒有一件物品是屬于彭加木的,我可以肯定的說這不是彭加木的遺體?!?/p>
聶榮臻元帥為彭加木題詞
"向彭加木同志學習。學習他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學習他克服一切困難、埋頭苦干的精神,學習他全心全意為發展中國科學事業、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精神。
后世紀念
1981年10月13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作出《關于開展向革命烈士彭加木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
1982年1月,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在他遇難的地方,樹立紀念碑,上書“一九八零-六-十七彭加木同志在此考察時不幸遇難”。
1982年,彭加木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2010年10月9日,為了紀念彭加木烈士,廣州白云區63中正式更名為“彭加木紀念中學”,這也是全國第一所以“彭加木”命名的學校。
彭加木在野外采集樣本
編輯 | 臥闌聽魚
文獻資料 | 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