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劇柏含 如鑫淼
1940年6月22日,法國向德國投降
1939年9月1號納粹閃擊波蘭,二戰在歐洲爆發。
1940年6月22日,法國在貢比涅森林向德國簽署《投降協議》,
特別選定在一節兒火車車廂進行這個儀式。為什么?因為1918年的11月11號,德國曾經在這節車廂里給法國簽署投降書。
1940年的6月22號,投降儀式安排在巴黎北部的貢比涅森林,而且必須在22年前德國簽署停戰投降協定的那節列車車廂內進行。希特勒認為德國曾在這兒蒙受過巨大屈辱,所以,要讓法國人嘗到同樣的滋味。
根據停戰協定條款,德國要占領法國北半部及法國的大西洋沿岸地區。法國將支付德國占領軍的費用,把所有德國政治難民會交還給德國。
這時候法國的新總理就是當年的一戰英雄貝當元帥接受了這些條款。很多法國人馬上指責說這個條款很苛薄。當時法國有一個作家叫蓋德。他就說,昨天當我們聽到貝當在電臺里講話的時候,我們幾乎完全處于一種麻木狀態。這是一場骯臟的詭計,把半個法國拱手讓給德國人之后,怎么能說法國未受損害呢?
在貝當之前,法國的總理是雷諾,雷諾拒絕和希特勒簽這個停戰協定。辭職之后,貝當組建新的內閣。那時英國首相丘吉爾呼吁法國堅持抵抗,但貝并不理丘吉爾當時對英國議會發表演講說,如果我們勇敢地抵御希特勒,整個歐洲就會解放。全世界就可以走上陽光燦爛的廣闊原野。
但是,如果我們失敗了。整個世界包括美國在內,包括我們所關切的各國將陷入一個新的黑暗時代的深淵。說起來貝當在一戰的時候是英雄元帥,所以,要說他怕死應該不是。
當然,被當作一個賣國賊,已經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了。當然還有一些研究者是這樣揣摩貝當的。 ?我想他沒有格局啊。至于法國向德國投降,在貢比涅森林,在那節火車車廂上發生了什么?我記得之前和大家聊過,不再贅言。
今天我們講點別的,就是法國向德國投降之后發生的一段故事。1940年6月14號德軍打敗法軍,攻進巴黎。
6月22號法國政府和德國人簽了投降協議之后,法軍退守南方維系政權。
6月23號,希特勒親自到巴黎視察。早在多年前,希特勒曾計劃奪盡歐洲的文化藝術珍寶,然后在奧地利林茨市創建一座世界上最龐大、最宏偉的藝術博物館。所以,他對歐洲各國,尤其是對法國的藝術收藏早已經虎視眈眈。
德國國防部把一份法國的重要藝術品清單交給了占領軍,搶,伺機攫取。德軍有一個這樣的重要任務,就是控制被占領國的文化藝術品。到了7月15號,他樂觀地下令法國私人必須申報所擁有的收藏品,國家和私人的藝術品在戰局未確定前不得轉移。
到8月16號。德國藝術保護委員會主任梅特涅克到盧浮宮視查,準備接管盧浮宮。接待她的是法國國家博物館的主任洛亞爾。這個梅特涅克在洛亞爾陪同之下步入盧浮宮,他想看一看狀況,眼前是什么景象,幾萬平米的碩大的博物館里,曾經琳瑯滿目的油畫。 讓人目不暇接的雕塑,蕩然無存。
只剩下空空的畫框。墻上的釘子,七零八落的雕塑底座,一片凄涼。盧浮宮現在就這德行,梅特涅克一臉驚愕。洛亞爾面無懼色。
1925年,法國家博物館的秘書長1933年,做到國家博物館的副主任,1940年被任命做主任、盧浮宮美院院長。這個人有敏銳的政治嗅覺,同時,他有保護國家文化遺產的責任心。
戰爭爆發前,1938年的9月30號,當時,英法德意四國的首腦簽了慕尼黑協定,納粹獲得捷克斯洛伐克的大片領土,英法這樣的國家堪稱是歐洲領頭羊,通過綏靖妥協可以滿足希特勒的擴張野心,就可以避免戰爭。
但是,這位洛亞爾不這么想,他頭腦很清醒,他預感到更大的危機就會降臨。所以,要采取措施保護國家的藝術品,防患于未然。 他在日記里寫道,“若失去這些寶藏,就等于失去了民族的靈魂,失去了國家的屬性”。
所以,他未雨綢繆,就讓全國各博物館、教堂制定保護歷史文物和藝術品的方案,做好應對戰爭的準備。在巴黎,他開始籌劃親自指揮盧浮宮藝術品戰略大轉移。
1939年9月3號9月1號是納粹閃擊波蘭,3號法國向德國宣戰。宣戰前10天,若亞爾就已經宣布盧浮宮博物館無限期閉館,25號閉館,當天晚上,他就帶著全體員工還有盧浮宮美院的師生200多人。這就開始和時間賽跑,給每件藝術品量體裁衣做木箱。然后,根據劃分的類別。貼上不同的標簽,黃的是普通,綠的是重要,紅的是國寶。
然后,一件件登記造冊。重中之重的優化,比如像蒙娜麗莎這樣的,打包之后貼了3個紅色原標簽,大家爭分奪秒。同時要謹慎操作,盡可能地搶救文物。不到10天,先后把4000多件最有價值的藝術品裝到1862只箱子里。
當時,想撤離的物品很多。圖書、史料、速寫、油畫雕塑珍寶、家具地毯。特殊尺寸的作品,需要有特殊手段。巨型油畫,比如說這個加納婚宴70平米,先把油畫從墻壁上摘下來,卷在一個大滾筒上,還有《美杜莎之筏》油畫35平米。但當時用的顏料都很脆弱,沒法折疊或者打卷,只能這幅畫是原封不動的直接裝車,一方面工作量巨大,另一方面井然有序。
亞克洛亞爾提前做好了完整的規劃,而且精心設計,實際上他是個老手。話說1936年西班牙內戰,他是曾經協助這個西班牙共和政府把馬德里普拉多等幾個博物館的400多件大師的名作成功運到日內瓦。
他有經驗,閉館3天后,8月28號早上6點,第一支8輛卡車一個車隊就把最主要的作品運離盧浮宮,他自己開著車親自裝載著香寶盧浮宮等最珍貴文物出發。
到9月3號,9月3號法國正式宣戰。當天下午3點,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最后把巨大的古希臘的雕像叫勝利女神撤離盧浮宮。總之,在德軍徹底占領巴黎之前,若亞爾的團隊成功完成了史無前例的盧浮宮藝術品的戰略大轉移。
同時,根據他的指令,全國各地的教堂、博物館,15000件藝術品取下撤離。分別隱藏到各地的城堡保護起來,不能讓價值連城的藝術品被戰火摧殘,或者是落到德國人手里。
盧浮宮的藏品若亞爾選擇的第一個目的地啊,是在巴黎160公里以外的香寶盧浮宮,征用203輛大小不同的車,陸續抵達香寶盧浮宮。把這作為一個重要倉庫,同時,也是個中轉站,一路上讓人提心吊膽。
比如,我們剛才講《美杜莎之筏》油畫尺寸太大,過凡爾賽的時候碰到城里軌電車線路了,全城斷電,當時,市民覺得又要德國人打過來。一場虛驚。之后,一路上必須更精確、更周密的擬定行程。另外,還得悄悄來。路人如果知道他們干嘛,那帶來不測怎么辦?
到法國簽了投降書之后,領土是一分為二,香寶被劃入被占領區。1000多箱藝術品面臨巨大威脅。
1940年6月到7月,德軍進入巴黎前夕,洛亞爾又組織繼續轉移,把1939年存放在香寶的大部分藝術品轉移到以自由區為主的多個地方。
等到德國人梅特涅克來這兒視察,若亞爾陪她觀看的是一個空管了。那藝術品的去向呢?德國人的問,洛亞爾知道無法隱瞞,就跟德國軍官說實話,交了轉移清單,我給你看說目前所有藝術品在各地保存得很好,他已經做好了準備,就是德國人會大發雷霆,是不是要野蠻報復?我的小命還在嗎?結果,沒想到維特涅克看到這空蕩蕩的盧浮宮如釋重負,松了口氣,也沒說什么帶著清單走了。
洛亞爾大惑不解,后來,若亞爾才知道梅特涅克是個熱愛藝術的行家,貴族世家,他也不是納粹分子。他本人是德國一個美院的教師。戰爭之前他知道保護藝術品是多么重要,這是超越國度和政治范疇的事兒。
所以,德國駐法國大使一聽怎么著怎么著,盧浮宮搬空了,而且,著清單一看,說這不行啊,這藝術品馬上運回來,運到巴黎來。梅特涅克說,在戰局未確定前不得轉移藝術品。
就是咱政府不都有這個命令嗎?別動了,暫緩行動吧。萬一這藝術品路上遭到損毀怎么辦啊?所以,若亞爾在梅特涅克暗中庇護之下,繼續組織各地的博物館人員加強保護調度,博物館的管理員安排他們的生活保障發放工資。甚至要另外尋找更安全的儲藏點,多次轉移藏品,那蒙娜麗莎就先后轉移過3次。
那時候也沒手機,也沒有什么像樣的通訊手段。德國當局急于恢復被占領國的文化活動,希望盧浮宮馬上開放,但展品不足。要保住德國人的面子,所以,展出維納斯等名作都是復制品。
占領巴黎不久,德國人在貝當政權的配合下開始拿猶太人開刀。德國大使手里有猶太富豪給的,知名收藏家名單,轉給到蓋世太保。當時著名的什么羅斯柴爾德,還有羅森博格,卡恩,還有古董商賽利德曼,這都是猶太家族私人收藏被大肆掠奪,德國人闖入38000所猶太人私人別墅、公寓沒收或者公開盜竊已申報或者未申報的繪畫雕刻金銀珠寶等貴重物品。
德國人能搶到的盡量搶,不是要搞一個元首博物館嘛。到1943年7月23號,德軍從橘園博物館挑了600多幅被視作是“墮落藝術”的油畫付之一炬,主要就是畢加索、梵高、達利、馬蒂斯、克里姆特等藝術家的作品。
1941到4年期間,德國人搞了29個車隊,4170個箱子,從巴黎往德國運,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藝術品掠奪。
由此,也可見亞克洛亞爾組織的藝術品的戰略轉移是多么有先見之明。二戰即將勝利之際,若亞爾其16和地下組織聯系,在盟軍登陸前,安排各地的管理員在所在地標上,設盧浮宮字樣的巨大標志,避免遭到轟炸。
而地下組織通過一個化名叫莫扎特的聯絡員和若亞爾接頭,莫扎特是當時一個著名的女演員珍妮巴岱勒。這2人最后居然還喜結連理,成了一家子。
1945年,法國徹底解放盧浮宮,隱藏在各地的藝術品全部安全運回,4000多件藝術品。歷時6年,反復輾轉,居然沒有一件被損毀,堪稱是個奇跡。
至于那個梅特涅克,1942年因為多次反對收繳盧浮宮等法國藝術品被撤職,被趕回德國美院。1952年根據亞克洛亞爾的推薦,戴高樂利用出訪德國的機會給了梅特涅克一枚“榮譽軍團騎士勛章”,這算是對他的表彰和感謝吧。
(作者:劇柏含 系國家二級作家 高級書畫師 高級政工師職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