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我們國家的各種無人機、機器人層出不窮:機械狗、九天無人機航母、水上無人防衛艇等等,這不,最近又有一個新玩意登上熱搜。
在前段時間央視的《軍事報道》里披露了一個消息:國防科技大學已經成功研發出了蚊子大小的仿生機器人。
變形金剛、高達這些巨大機器人我們聽得多了,但像蚊子一樣的微型機器人,我還是第一次聽說。
蚊子一樣的機器人?怎么防?用蚊香還是電蚊拍?還是說滅蚊燈要換成磁鐵的?
蚊子機器人問世
從報道的畫面來看,這個機器人被拿在指尖上,大小比指甲蓋還要小,鏡頭要是不放大,還真是不好看清楚。
從曝光的外形上來看,機器人的結構似乎并不復雜,一對相互規則對稱的微型翅膀,中間有圓柱形的身體中驅,最后底下是幾條肉眼難以完全看清的極細的腿。
雖然說它是蚊子的仿生機器人,但其實也不那么像蚊子,本身的尺寸以及看上去的重量,倒是和蚊子別無二致。
雖然這個機器人是來自于國防大學,更多的會是用在軍工上面,然而,從日常生活的角度來看,醫用、民用、科研甚至救災用,其實都有非常大的價值。
在軍事用途上,無論是攜帶攝像機還是微型炸藥又或者神經毒素,一只蚊子大小的機器人都讓人防不勝防。
這樣微型化的機器人,一旦在蚊蠅盛行的季節,天然蚊子和機械蚊子混在一起,人眼根本難以發現,無論是偵查還是斬首,無孔不入。
小時候大家都看過西游記,孫悟空就很喜歡變成各種小蟲子實施各種戰略,若這樣的蚊子機器人真的應用于軍事,就算不帶殺傷性武器,僅僅鉆進人體就足夠了,想象空間非常大。
不過,比起蚊子機器人的殺傷力以及情報搜尋能力而言,我更加關心這個機器人究竟是如何驅動的。
殺傷力可以攜帶微量炸藥,只要在關鍵的位置進行爆破,威力并不小;而情報搜尋更不用擔心,現在的針孔攝像頭這么發達,裝上一個并不困難。
但是,難以想象的是,哪里來一個微型的能源,能塞進一個顆粒級的機器人里面,這在全球微型機器人領域,也是一個極端難題,那些可以持續輸出電流的電池是行不通的。
目前來看,它極有可能是通過靜電或者太陽能產生的動力,因為這幾年在北航,就有過類似的機器人發明。
仔細看的話,當時公布的這個機器人,大小以及形狀和蚊子機器人,有幾分相似之處。
2 厘米的甲蟲機器人
事實上,除了國防大學這次的蚊子仿生機器人,國內很多高校和研究所也有類似的機器人研究,他們都一樣是領域里面的佼佼者。
在 2024 年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就用另一款微型的甲殼蟲機器人登上了《Science》。
這個甲殼蟲機器人重量僅有 1.76 克,大小不到 2 厘米,走起來的雙腿抖動,似乎像在平移。
設計團隊的這種行走設計被稱為“仿生步態設計”,能讓它以每秒 200 次的頻率敲打地面,能直行,能轉彎,即使在負載電池的情況下,奔跑的速度還能達到每秒 37 厘米。
而在空載的情況下,速度還能達到每秒 45 厘米,這樣的速度,可以說和人差不多了,而且還是在這樣的尺寸下能實現這個速度,其實并不簡單。
另外,它不僅有速度,甚至還能在碎石堆里走出 S 型的軌跡來。
甲殼蟲機器人的身體使用纖維素打造,硬度非常高,里面有芯片,有麥克風,甚至還能用藍牙進行遙控。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介紹機器人的時候,為了展示機器人的性能,特意展示了兩個場景:一個是昆蟲機器人走進航空發動機內部,完成檢測工作;另一個則是進入管道中,查看情況。
這兩個情況確實很有實際意義,能預見,這樣的機器人在災區的雜亂環境中能發揮大用處。
然而,反過來想,同樣也能用在軍事上。
既然能進入飛機發動機檢測情況,那是否能潛入進去,在飛機升空后在發動機內部“自爆”呢?又或者通過管道潛入無法進入的空間。
只能說,很慶幸這樣的機器人是在我們國家發明出現,要是遇到這樣的機器人,即使看見了,目標這么小,跑的這么快,又有誰能自信能射中呢?
在這里,不得不說感謝國內無數的科研人員與莘莘學子,他們讓我們見識到許多機械化、智能化的新成就,同時,也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多的安全保障。
可以預見,在未來,我們整個人類,不僅是軍事,甚至在生活都會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重構,從深海到宇宙,從戰場到手術場,這些新興的工業新科技,都將會給我們帶來一個難以想象的新時代。
參考資料:
央視軍事、央視網快看、等其他網絡信息
編輯:志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