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萬圣節,巴黎塞納河畔刮起了一陣詭異的“中國風”——一位中國姑娘在街頭支起小攤,售賣的不是可麗餅或熱紅酒,而是金燦燦的冥幣與紙扎祭品。這段視頻像病毒般席卷TikTok,老外們瞪大眼睛看著火焰中升騰的紙灰,有人驚呼“東方巫術”,有人卻若有所思地記下關鍵詞:Ancestor money(冥幣)。
因此,在亞馬遜上,國內幾元一沓的冥幣身價暴漲十倍,搖身變為“冥界硬通貨”。誰能想到天地銀行論斤賣的冥幣,變成老外的奢侈品。
咱們這一塊三一打的冥幣,也就是陰間紙鈔,在亞馬遜標價7-20美元,折合50塊錢,就算加10倍關稅,照樣賺得冒煙。
而賣家們為了打開 “地下市場”(不是),更是腦洞大開,玩起了 “地域定制款”,比如,印著富蘭克林頭像的美金版、女王頭像的英鎊版、金字塔圖案的非洲版,甚至還有專門為寵物設計的“三文魚”模型。
這些產品的主要消費者來自美國、德國、西班牙、法國等歐美國家,連毛里求斯、埃及、以色列等地的網購用戶也紛紛加入購買行列。
河北保定米北莊村的作坊主們半夜笑醒:這波“陰間金融戰”,中國躺贏。眾所周知,河北米北莊村,這個距離渤海150公里的內陸村莊,默默掌控全球90%的冥幣市場。
更卷的是,老外還把冥幣和塔羅牌這些西方元素結合,不再用于祭奠,而是用于許愿,貢上炸雞腿求好運。
比如吉卜賽占卜燒錢法:
左手塔羅牌,右手冥幣堆,火焰中仿佛能窺見命運密碼;
又比如玉皇大帝VIP專場:
供上雕像、嚴守“左尊右卑”禮制,燒錢都要燒出儀式感;
再比如陰陽五行祭壇:
金屬相框當“金”,綠植代“木”,水杯配“火”,水晶原石充“土”,最后再擺盤炸雞腿——中西合璧,誠意拉滿。
更絕的是“燒錢培訓班”:從折疊技巧到供品搭配,手把手教你如何“提高愿望成真率”。當國內網友還在吐槽“陰間濾鏡”時,老外早已把燒紙錢玩成顯學。
也不乏老外捧場說因此中了彩票,拿到了助學金。
IBIS World數據,美國通靈產業每年盈利達到20億美元。皮尤數據,美國有四分之一成年人喜歡占星術。雖然99%的人是為了娛樂去玩,但在低收入群體和lgbt群體,有10%以上的人依賴這些東西決策。
中國冥幣在海外熱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是中國文化的強勢崛起。
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中國文化也在世界各地受到追捧,那么與中國相關的東西都隨之水漲船高,冥幣也不例外。
二是洋人也開始追求情感寄托。
以前的外國人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總覺得人定勝天,但在經過經濟的下滑,疫情的襲擊,戰亂的懲罰之后,開始追求精神的寄托,于是燒冥幣開始成為他們精神寄托的一種方式。
三是商業的推動。
以前的中國冥幣可能只在中國國內和東亞范圍內使用。但自從有了電商平臺特別是亞馬遜平臺之后,在暴利的推動下,中國冥幣開始走出中國,走向世界,成為很多商人撈金的主要工具。
過去,西方社會傳統上更強調“個體永生”(如通過功績、作品延續存在),而中國冥幣的出現,為海外群體提供了一種截然不同、卻更為具象的情感寄托方式。當美國人燒美元鈔票紀念科比,中國人燒冥幣祭奠祖先,本質都是構建記憶載體。
不得不說,冥幣這波 “海外走紅” 堪稱魔幻又有趣,從老祖宗的祭祀傳統到外國人的“賽博儀式”,它用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讓世界看到了中國文化里關于 “生命” 與 “情感” 的獨特表達。
或許這就是文化最迷人的地方,總能在碰撞與誤解中,生長出令人驚喜的新模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