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打響了!張國華給正在中尼邊境指揮修路的陳明義發去電報,要他立即趕赴前線指揮部。
陳明義馬上趕赴前指,負責掌握作戰情報工作。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第一階段結束后,我國政府向印度提出了“和平談判”的倡議。
結果,印度方面不但不響應,盤踞在西山口的印軍,還動用重炮襲擊解放軍邊防部隊。據悉,發射了600多發炮彈。這些炮彈造成了不小的殺傷力,打死打傷了邊防部隊干部和平民多人。
八一電影制片廠的攝影師文仲華,就是犧牲的人員之一。
印軍的無恥挑釁,令解放軍實在是無法忍受。于是,西山口戰役打響了!在此之前,張國華叫來陳明義,給他分配了一個很難的任務。陳明義能順利完成嗎?
1917年,陳培義出生在河南商城土門村的一戶貧苦農民家庭。1928年,陳培義的父親懷揣著三塊銀元上街買米,結果被國民黨軍閥的一支敗兵攔住了去路。
陳父知道,這三塊銀元關乎著一家人的口糧。可軍閥才不管這些,見陳父不放手,直接開槍打死了。那一年,陳培義11歲。
1929年,商城暴動了。這天,陳培義抱著鹽罐子走在街上,不小心撞到了紅軍的一位戰士。那位戰士賠了他一塊銀元,這令陳培義感到很不可思議。由此,他在心中,萌發出紅軍好的想法。
1930年,陳培義當上了童子團大隊長。這年5月,陳培義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至此,陳培義踏上了革命征程。
1932年,年僅15歲的陳培義調到紅四方面軍第25軍第73師政治部保衛隊,任排長。參加紅軍后,每次點名時,連長指導員都會把他名字喊成:“陳皮義”,引得大家發笑。
于是,陳培義干脆改了名,成了“陳明義”!誰都沒料到,這個小少年后來會成長為開國將軍!
陳明義打仗英勇,在鄂豫皖和川陜革命根據地,在長征和西路軍,在八路軍第129師和晉冀豫軍區,在冀南軍區和豫皖蘇軍區,在解放大西南與和平解放西藏的進軍中,都留下了他光輝的戰斗足跡。
陳明義長期擔任團、旅、師、軍級的參謀長。他作為放牛娃出身,沒有上過學,軍事、政治、經濟、地理等各方面的知識,全憑他勤奮刻苦,博聞強記而自學成才。
全國解放后,陳明義開始在西藏軍區工作。他參與領導軍區的部隊建設,1955年,陳明義被授予少將軍銜。
1962年6月,印度向西藏山南地區入侵,成為中印邊境戰爭的導火索。同年10月,戰爭打響。第一階段,解放軍出動1.3萬人,印度出動2.2萬人,雙方激戰后,我方成功完成了戰略目標。
第二階段,解放軍出動2.6萬人,印度出動3萬人。戰斗開始前,張國華將軍要求,必須把炮彈、糧食運上去,必須保證戰役的供應。尤其要保證執行長距離迂回任務的11師(師長余致泉)的供應。
值得一提的是,余致泉最后出色地完成了任務,1964年從大校晉升為了少將。
張國華把運輸任務,最初交給軍區后勤部于副部長完成。但于副部長卻說:“很難完成。”張國華十分生氣地說:“完不成我就槍斃你!”沒曾想,于副部長回答:“你槍斃吧。”
從山南地區動員了2000多人,帶著騾馬跟隨11師背運彈藥和糧食。最為關鍵的公路——棒山口到達旺(約40公里公路)。這任務確實很艱巨,但必須要去做。張國華只能請陳明義來管,讓后勤部政委洪流協助。
張國華給陳明義下令:“給你10天時間,要求把三個炮兵團開到陣地,還要保證物資供應。”陳明義很干脆地表示:“保證完成任務!”
陳明義立即行動,調來了修建中尼公路的部隊——鐵道兵一個團,工兵一個團。所有人一起努力,終于在9天9夜奮戰下,公路被成功修通了。
就這樣,三個炮兵團神出鬼沒地出現在了前沿陣地。次日,隨著張國華的一聲令下,解放軍火炮朝著敵人陣地傾瀉而去。炮火過后,迂回部隊的突擊部隊出擊,打得敵人落荒而逃!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后,陳明義又參與了鞏固防線,反回竄斗爭等工作。1959年,西藏反動上層發動武裝叛亂。平息叛亂后,這些叛亂武裝開始在扎東地區搞騷擾。
為此,陳明義提議,經西藏黨委研究,設立了“扎東地方特委”。叛匪回竄一次,就打擊一次。后來,叛匪就不敢了。
陳明義駐守西藏25年,作出了巨大的貢獻。1975年,陳明義調任成都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1986年,陳明義奉命離職休養。2002年5月24日,陳明義在成都病逝,享年85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