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的一天,總政副主任肖華到新疆軍區視察。在視察后勤部門時,發現這里被處理得井井有條,讓他十分欣慰。
然而,就在他接見后勤部長甘祖昌時,對方卻意外地向他提出了一個要求:他想回鄉務農,希望肖華能從中說和一下,讓組織盡快批準他的申請。
豈料,肖將軍聽后直接怒道:“你這樣能活過60歲嗎?”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肖將軍為何會這么說?甘祖昌又為何非要回家務農呢?
“我要提意見”
1954年,軍中各將領的級別評定工作已經接近尾聲。收到消息的甘祖昌將軍卻一臉凝重地在家中踱來踱去。
妻子龔全珍見他狀態不對,連忙問發生了什么。但甘將軍并未立即回答,反而問部隊給她評了什么級別。
彼時龔全珍正擔任新疆軍區八一子弟學校教導處副主任,按照部隊規定,大學畢業的老師都是評連級,所以她也是連級。
甘祖昌又問她:“那你有意見嗎?”她搖搖頭表示,這是組織的安排,她沒有任何意見。
見丈夫欲言又止的樣子,她便問組織給他評了什么級別。
甘祖昌嘆口氣說,后勤部給他評的是師級,他很有意見,決定向中央寫信反映一下情況。
妻子有些驚訝,難道師級還不夠高?
見妻子誤會了自己,他連忙解釋說,自己不是嫌級別低,而是嫌太高了。
他認為自己所做的貢獻太少了,營級、團級就夠了,怎么能是師級呢?
妻子這才恍然大悟,于是便勸道,這個結果一定是組織經過深思熟慮做出的,他不必有心理負擔。再說憑他的功績,評師級也是夠格的。
但甘祖昌堅決不肯,還是寫了封信上交給了中央,請求降低他的級別。
豈料,中央不僅沒有批準他的申請,反而還將他的級別提高到了準軍級。
甘祖昌得知這個結果后心中五味雜陳,既有對組織看重自己的感動,又覺得自己受之有愧。
但中央同時也派人傳了話,明確表示以他的資歷和功績,值得這樣的榮譽。
甘將軍是江西人,出身貧苦,21歲時跟隨方志敏同志走上了革命之路,之后又入了黨,參加了紅軍。
此后,他轉戰二十余年,經受住了井岡山斗爭、歷次反圍攻以及兩萬五千里長征的重重考驗。
抗戰時期,他擔任359旅供給部副部長,跟隨王震將軍進行了南泥灣大生產運動,以及“南征北返”的第二次長征。
抗日勝利后,他又參與了保衛陜甘寧以及解放大西北等數十次艱苦戰役,屢立奇功。
但要說他最出名的貢獻,還是在延安大生產中所作出的功績。
搞后勤的一把手
1939年,國民黨又從抗日轉向了對付我軍,隨即便派重兵對陜甘寧邊區進行了封鎖。戰士們的吃、穿都成了問題。
這種情況下,組織將建設紡織廠、鞋襪廠的重任交給甘祖昌,要他解決一萬人的軍需。
但此時的部隊可謂是一窮二白,不僅沒有技術人員,連一個織布機也沒有,要想完成這個任務簡直難如登天。
不過為了戰士們能夠生存下去,就是再大的難關他也要闖一闖。
沒有人,他便在部隊里挑了幾個曾在織布行業做過學徒的戰士,由他們作為教員,成立了一個紡織班。
沒有機器,他便從老鄉家借了一臺紡織機,再找幾個學過木工的同志,仿照著制作了幾個,并在此基礎上改進技術。
在他的號召下,百姓們也將家中舊存的棉線拿了出來,而甘祖昌也一一按市場價支付了銀元。
就這樣,一個簡陋卻又高效的紡織廠便成立了。隨著學員越來越多,組織還專門開辟了八個窯洞做廠房。至此,他也總算解決了一萬多人的穿衣問題。
而他出色的政績也引起了上級的注意。
于是在新中國成立后,他又跟隨王震將軍開赴新疆,承擔起了保衛邊疆、建設邊疆的重擔。
部隊入駐新疆后,首要解決的就是十萬人口的糧食問題。若是單靠內地支援,以當時的交通條件和距離,恐怕還沒運到,糧食便放壞了。
王震將軍也確實做好了自給自足的打算,不過在戰士們將糧食種出來之前,我軍還是需要在短時間內籌備一些糧食。
之后,他便將這個重任交給了甘將軍。
甘將軍領命后便立即深入基層,進行了一番調查。這一查他才知道,原來老鄉們在地窖中存了三年的糧食,但他們從來不給國民黨。
原因是國民黨不收他們的羊毛,他們沒錢買鹽和日用品。
針對這一難題,甘將軍便決定與蘇聯大使館商量,讓百姓們用羊毛與他們換取日用品。蘇聯一年四季氣溫都比較低,羊毛是必備品,他們當即便答應了。
此舉不僅幫助老鄉解決了生活問題,更是拉近了新疆人民與百姓之間的關系。
后來老鄉們便紛紛拿出了自己家的糧食,要么低價、要么無償,想捐給部隊。
但甘將軍卻依舊按標準價格支付給了他們。
就這樣,十萬指戰員的口糧問題也總算解決了。
而甘將軍也開始隨部一起扛起了鋤頭、拉起了爬犁,在新疆這片肥沃的土壤上播種了一季又一季。
不過,因為常年的戰斗生活,再加上一次外出時不小心撞了車,導致他患上了嚴重的腦震蕩。
回鄉務農
一開始他還能忍耐堅持在崗位上,但自從擔任新疆軍區后勤部長后,他每天的工作越來越繁重,身體也開始吃不消。有一次,他甚至直接昏倒在了辦公桌上。
組織聽說后,連忙派了蘇聯醫生為他治療。
豈料醫生卻告知了一個噩耗:按照他這種情況,恐怕活不過六十歲。
領導們聽說后非常擔憂,特意給他減少了工作量,并讓他到后方休養。
但甘將軍卻發了愁,覺得自己每天為組織做的工作太少。到了1954年,得知自己被評為準軍級后,他更是認為自己受之有愧。
于是在1955年,大授銜結束后,他與妻子商量后,便向中央提出了辭職,要求回家務農。
但中央卻始終沒有批準。直到1957年,總政副主任肖華來新疆軍區視察后,他便趁機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對方。
豈料,肖將軍聽后卻直接怒道:胡鬧!你這樣能活過六十歲嗎?
肖華認為,以甘祖昌現在的生活不能操勞太久,應該聽從醫囑,好好靜養。
但甘將軍卻態度堅決,他表示,相較于那些為革命犧牲的老戰友,他的貢獻太低了,組織卻還是給了他那么大的榮譽。
可如今他又做不了領導工作了,但好在手腳還能動,還可以回到家鄉做農活,為建設新農村做貢獻。
聽著甘將軍的肺腑之言,肖華大受觸動,于是在謹慎考慮后便同意了他的請求。
就這樣,甘將軍帶著全家十幾口人,只收拾了四個行李箱便回到了農村,當起了農民。
回來之后,他拒絕了地方干部為他建房的建議,而是和弟弟一大家子擠在了一個土房子中。
平時吃的、穿的也都是和平常的老百姓一般無二。每天除了吃飯、睡覺,他就只是下地干活,將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建設家鄉,發展農業上。
每次組織調去醫生給他看病時,他都會拉著醫生到村里走一圈,給看不起病的鄉親們診治,幫助他們恢復健康。
他回鄉后,組織給他的工資還是照常發放。但他卻將百分之七十的收入都捐給了家鄉的建設事業,幫助家鄉修水利、建電站。
讓人驚訝的是,在家鄉勞動的這段日子里,甘祖昌突破了“六十歲”這道坎,活到了八十一歲。
在彌留之際,他還不忘叮囑家人:“領了工資后,先交黨費,留下生活費,其余的錢都要捐給家鄉,支援農業?!?/strong>
甘將軍雖然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他無私奉獻,不斷奮進的精神,卻永遠激勵著每一個后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