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不一定能上樹,但可以“上樓”。
5月30日,石羊農科與安康漢濱區農投公司正式簽約“關家豬場合作項目”,該項目運營主體資本金為5000萬元,預計年出欄仔豬30萬頭,新增就業100余人,新增產值1.5億元。
在上一輪養豬熱的刺激下,TOP10上市豬企出欄量已占全國22%,大概率可以確認的是:石羊農科正在兌現其核心邏輯——在行業規模化加速的背景下,通過與地方國資合資設立運營主體,以“公司+家庭農場”模式加速布局。
01
樓房養豬:技術與資本的角力
這是石羊農科首次落子安康的綜合養殖場。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項目采取“產業龍頭+地方國資”的深度合作模式,雙方合資設立安康匯濱農牧食品有限公司運營該項目,公司注冊資本5000萬元,石羊農科通過全資子公司持股70%,漢濱區農投持股30%。
漢濱區作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和“省級生豬全產業鏈典型縣”,正推動富硒生豬產業升級。此前漢濱區農投通過子公司和江蘇立華牧業公司合作,建設年出欄10萬頭現代化生豬養殖場。漢濱區負責建設,建成后出租給江蘇立華牧業公司用于生豬養殖。
相較之前,此次和石羊農科的合作稍顯升級。石羊農科介紹道:關家豬場項目是陜西省第一座集現代化養殖、智能化管理、生態環保于一體的大型生豬繁育、養殖基地,是安康及西北地區樓房養殖的標志性項目。
引起我們興趣的在于“樓房養殖”。通過梳理我們發現,西北地區已建成投產以及簽約待建的樓房養豬項目并不多,只有5個。且均是近幾年才開始的,為什么樓房養豬突然進入了資本的視野?
我們可以來算一筆經濟賬。
其一:從人工來說,以2023年湖北省鄂州市碧石渡鎮的樓房養豬項目為例,26層的養豬大樓最大存欄量約30萬頭生豬,滿產后年出欄量可達60萬頭。而養豬大樓全面投入使用后,每一層的工作人員只需要10-12人,就能管理萬余頭豬的吃喝拉撒睡,相比傳統的養殖場,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節省了人工成本。
其二:從用地來說,《養豬科學》通過對比貴州富之源修文樓房養豬與貞豐平房養豬模式得出結論:樓房養豬可節約用地90%以上,節約用電、用水70%以上。可見在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的情況下,樓房養豬確實是個好選擇。
當然,樓房養殖的投入成本并不低,這是一個大賬本。公開報道顯示,樓房養豬前期投入成本比平層養豬高50%。據業內測算,在利潤空間尚可時,樓房養豬項目至少需要3-4年的時間才能收回本金,如果遇到豬價低迷期,收回本金的周期就會更長。
故此,樓房養豬實際上已是“大公司”專屬,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已經加速了“散養戶”的退出,使傳統養豬進化為“科技與資本”的角力場。
02
養豬熱:從豬圈到工廠
為什么石羊農科會選擇在此時入場?
根據農業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生豬價格處于周期底部(規模生豬飼養頭均虧損153元),而2024年行業回暖(頭均盈利214元),這標志著新一輪周期啟動。
石羊農科選擇在此時簽約關家豬場項目,按照1-2年的建設進程計算,正是利用行業低谷期,以較低投入完成產能儲備。
農業部監測數據顯示,2024年10月至2025年3月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下降3.2%。如果項目2026年投產,恰與2025年下半年豬價上行周期形成共振——根據行業規律,能繁母豬存欄下降后的10個月將出現供應缺口。
或許還有讀者記得上次來勢洶洶的養豬熱潮。5年前,陜西這個養豬中等生也迎來了烈火烹油之勢。我們曾通過《》《》《》《》,詳細梳理了陜西養豬的資本動作。
如今5年過去,這些項目如何了?
通過梳理,這些項目大多在簽約后1-2年的時間里投產。以牧原股份總投資20億元的寶雞陳倉牧原30萬頭生豬生態養殖項目為例,2022年9月,陳倉牧原正式建成投產,2023年全年共出欄商品育肥豬14.5萬頭,調出仔豬3萬頭。
資本密集押注陜西生豬養殖,直接體現為出欄量的增長——從2021年的843.9萬頭增至2024年的1203.5萬頭,增幅達44.15%,其中2023年以1298.3萬頭創下峰值。
這種規模化養豬潮不僅是在陜西,放眼全國其效果也是立竿見影的。通過農業部公布的數據可以發現:從2020年到2023年,我國生豬出欄量從5.27億頭增長至7.26億頭,增幅37.76%;年出欄500頭以上的規模化比重從57.1%增長至68.1%,規模飼養每頭成本從2699元降至2183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輪的周期中,養豬巨頭在劇烈波動中展現出超強生存能力:2023年行業低谷期,企業普遍因價格暴跌陷入虧損,而2024年市場回暖時,其憑借全產業鏈布局及資本抗壓優勢,迅速從虧損泥潭中反彈——以牧原為例,2024年凈利潤達178.8億元,較2023年42.63億元虧損實現逆襲,成為豬周期中真正的“剩者為王”。
03
期待:陜西養殖第一股?
2024年底,石羊農科公告稱已通過陜西證監局的輔導驗收,并同步向北交所報送了IPO申報材料,這是石羊農科自2020年向深交所遞交招股書后的第三次IPO。
上市路頗為坎坷的石羊農科,其背后折射出涉農企業在資本市場的共性挑戰:農業股上市是一次信任者的投票。2012年,陜西秦寶牧業成功通過證監會發審委審核,獲得上市資格。然而,最終因涉嫌全產業鏈造假而止步。
此役至今,陜西資本市場仍無養殖企業成功上市。
作為陜西資本市場的長期觀察者,我們對石羊農科實現IPO是非常期待的。其核心在于農業養殖確實投資周期長且資產特性較重,大量社會資本裹足不前,上市既可打通該公司的直接融資通道,對同行同業亦有積極的鼓勵作用。
回到公司基本面可知,石羊農科作為陜西豬全產業鏈服務提供商,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與沖擊IPO并行的是,石羊農科的核心業務正不斷優化——這家由飼料加工起家的涉農企業,自2018年收購渭南石羊畜牧以來,不斷加注生豬養殖賽道。
2020年首次沖擊主板時,其曾計劃募資9.8億元用于生豬養殖擴產,未果后轉而以自建模式加速布局,五年內建成23座規模化生豬養殖場。2024年上半年,其生豬養殖業務營收占比達60.24%,首次超越飼料業務。
此外,梳理石羊農科2024年報可知,加大研發投入亦是典型特征,年度經費從2023年的1886萬元增長至2024年的2214萬元,漲幅達到17.39%。目前公司通過自主研發已經掌握了生物發酵飼料制備技術、“無抗”飼料添加劑制備技術、現代化精準飼喂技術以及疫病防控技術。
技術謀變甚至還有一些網紅意味。2020年資本巨頭在陜西養豬“跑馬圈地”時,石羊農科分別在藍田、渭南簽訂生豬“云養殖”項目,即通過網絡和智能設備管理從養豬到賣肉的全過程。
通過系統布局與技術實踐,尤其是受益于生豬價格反彈與全產業鏈成本控制,2024年石羊農科實現了業績的彎道超車,凈利潤達4.03億元,同比暴增644.95%。
如此業績疊加此次南下,希望石羊農科在2025年內創造驚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