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至到,廣西的玉林總是有意無意的被提到,就是因為“玉林夏至荔枝狗肉節”。
其實,真正來說玉林并沒有這個節,形成話題,形成觀念,形成了“節日”,那完全是那一年一度愛狗人士的“推崇”胡鬧,才使得這個普通的地方節氣習俗,反倒成為了世界聞名的節日。
夏至吃狗肉,實際上并不是玉林的專利,更不是玉林的發明,按地方傳統習俗來說,全國很多地方都有吃狗肉的習俗與習慣,像吉林延邊狗肉,江蘇沛縣狗肉,貴州花江狗肉等等,講起歷史文化的淵源,比玉林狗肉更為豐富,更為悠久。
就像夏至吃狗肉,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經在關中地區形成,那時候秦人在夏至這天,都要殺黑狗進行祭祀。
按自然科學來說,這一天是一年間白晝最長的的一天(北半球),并且對于對于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
當然了,在二千多年前,人們對夏至并沒有這些科學的認識,只觀測這一天“晝長”,“日高”的特點,解釋不了這種特別的自然現象,總覺得這是“兇兆”,或是“吉象”的現象,古代一般萬事不解就求神,于是,就通過祭祀,問卦之類的方法來尋求答案,化解認知中的疑惑,以求心理安慰。
既然是祭祀,總得有些儀式進行匹配,祭師們就摸索出“殺黑狗”就是解決方法之一。為什么是“黑狗”,那就是一段很復雜的文化內涵了,改天再說,就說流傳的時間長了,有些地方夏至殺狗吃狗肉就形成了一種習俗,風俗。
后來,秦軍征伐嶺南,作為北方人,面對嶺南地區夏天的酷熱氣候,很是不適應,嚴重的引發很多的非戰傷亡,讓人恐懼與不安,為驅熱邪,為解氣候帶來的困惑,穩定,安慰軍心,秦軍就想到了故鄉的夏至祭祀方法,于是也進行殺黑狗祭神。
隨著嶺南的征平,留在嶺南地區的秦人就把這個習俗流傳了下來。可以說,今天玉林的夏至狗肉,在悠長的歲月里,已經形成了一種地方風俗,在最熱的天,吃會上火的荔枝,食熱性的狗肉。都是“有史可依”,“有史可尋”的。
之所以在今天引發這么大的討論,主要是現代社會的價值觀與傳統文化之間的碰撞,而玉林的“夏至狗肉”又正好碰上了一個熱點,才無意中成為了輿論的焦點,“著名”的狗肉節。
現代社會環境下,推行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動物保護的意識增長,加上馴化狗,養狗的思想改變,有些人產生了“狗是人類親密朋友”的認知。這也是事實,自從幾千年前狗被人類馴化以來,“忠犬”的故事就從來沒有消失過,就是在今天的生活中,像很多通人性的狗,可以陪伴人,可以幫助人,如輯毒犬,搜救犬,導盲犬,等等,網上也刷到很多消息,有些家庭養的寵物狗,看家狗,通人性,簡直就被當成家庭中重要的一員。
那這些人們刷到吃狗肉的信息,吃狗肉的習俗文化自然是不可接受的。出于“愛狗及犬”,“一視同狗”的想法,也就有了抵制,反對“狗肉節”,呼吁摒棄吃狗肉這陋習行為了。
但是,對于吃狗肉地區的人來說,夏至吃狗肉,或是平時吃狗肉,只是一種節氣習俗,地方習慣,就像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餅,平時買雞鴨魚一樣,是很平常的事情。從本質上說,都沒有什么區別。
本來流傳已久的地方習俗,行為習慣,卻突然平白的有個人過來說,你不能吃狗肉了,不能吃粽子了,不能吃月餅了,這就完全忽視了節氣節日背后的歷史淵源,地方傳統風俗樸素的傳承。
實際上,對于吃狗肉的地方習俗來說,其實比那些所謂的“愛狗人士”更懂得如何對待狗。
因為狗的品種有很多,人們對于養狗也有正確的認知,也明確知道,并不是什么狗都適合上餐桌的。一般來說,市場上賣上餐桌的狗,都是土狗,菜狗,都是專門為了吃狗肉而養殖的狗,寵物狗,養出感情的狗,誰又會有興趣去吃呢?
又有人說,狗販無差別販狗,社會中有偷狗賣之類不良的行為,那試問,真正的愛狗人士養狗,怎么會舍得讓狗流浪,不牽養好自己的狗,看護好自己的狗,卻讓人有可乘之機呢?
不管怎么說吧,支持也好,反對也罷,每到這個時候,老食客們依然熱衷于夏至吃狗肉,正所謂:
狗肉香噴噴,神仙都企唔穩。
再說,大家都是愛狗之人,只不過,愛的表現方式不同:你愛生的,我愛熟的。各自尊重對方才是最大的和諧。
話說,夏至過去了,玉林狗肉等下一年了,但接下來又到大暑了,桂平也有大暑吃狗肉的習慣,有興趣的,是不是又要體會一下呢?
讀史知今,宣傳廣西各地歷史人文,展示地域風貌,講述廣西的舊事,新事。
我在桂平,我是潯州府O鑫森淼焱垚,謝謝閱讀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