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驕陽似火,蟬鳴陣陣。普通人或許一杯冰飲、一陣涼風就能解暑,但對于透析患者來說,消暑卻需要格外用心。中醫認為“陽加于陰謂之汗”,透析患者本就陰陽失衡,體質特殊,既怕暑熱傷身,又懼寒涼傷陽,如何在這炎炎夏日尋得一片清涼?且聽中醫,徐徐道來。
透析患者的夏日困境
《素問》言:“陽氣者,若天與日”。透析患者腎陽式微,猶如日薄西山,暑熱蒸騰之際,常面臨三大困擾:
(一)汗多傷陰:透析患者本就陰液不足,若汗出涔涔,更易氣隨津脫,出現口干舌燥、心悸氣短,乏力懶言。
(二)濕困脾胃:長夏屬土,濕熱交蒸。透析患者脾胃被暑濕所困,則食欲不振、脘腹脹滿,惡心嘔吐。
(三)寒熱兩難:透析患者本就腎陽虛損、水濕難消,若恣意貪涼,輕則加重水腫,重則陽氣衰微;而暑熱又像烈日炙烤,讓人難以承受。
中醫消暑四部曲
(一)調膳:以清補代替寒涼
苦味清心:少量食用苦瓜、蓮子心(也可搭配枸杞調和苦寒之性),如同給身體下一場“毛毛雨”,清熱不傷身。
粥養胃氣:將炒過的薏米、山藥、茯苓煮粥,像為庭院疏通排水溝,利濕不傷正。
湯飲生津:銀耳百合羹如晨露般滋潤,冬瓜湯似清風拂面,少量飲用,可滋陰生津(注意少鹽,以護腎氣)。
此外,西瓜雖甜,但水分過多,透析患者慎食;冷飲雖爽,卻易傷陽氣,透析患者慎飲。
(二)品茗:一盞清茶消暑熱
烏梅冰糖飲:三顆烏梅,少許冰糖,煮水代茶。酸酸甜甜,生津止渴。
荷葉陳皮茶:取鮮荷葉一角,配三年陳皮,泡出夏日荷塘的清香,健脾祛濕。
西洋參茶:幾片西洋參、幾粒麥冬溫水泡于杯中,慢飲于午后,補氣養陰。
透析患者透析間期飲水量(包括茶)應保持單次透析脫水量不增加為度,不能因夏日汗出體重增加較緩,而延長透析間隔。
(三)按蹻:以指代針調陰陽
內關穴:手腕內側遠端橫紋上三指中間兩肌腱間,心煩惡心時按揉,調節氣血。
足三里:小腿前外側膝蓋下方四指外開一指處,飯前揉按,健脾護胃。
曲池穴:屈肘時外側橫紋盡頭,煩熱難耐時揉按,清暑消煩。
每日揉按每個穴位2-3分鐘,力度以酸脹為度,可調和陰陽、減輕暑熱。
(四)慎居:順應四時養天年
避暑有道:上午10點至下午3點,效仿古人"午憩養心"。
納涼有度:空調應保持26℃左右,避免冷風直吹,以穿薄襪保護腳踝,避免“寒從腳起”。夜間入睡,以薄被覆腹,互丹田之氣。
運動有節:清晨或傍晚散步,或練習八段錦"雙手托天理三焦"式,疏利氣機。
暑期特殊情況的應對
中暑先兆:若出現頭暈惡心、心悸乏力,應立即移至陰涼處休息,少量飲用涼開水。
水腫加重:應嚴格控制飲水量,避免高鹽食物,應盡早到醫院就醫。
心悸胸悶:避免食用高鉀食物,應盡早到醫院就醫。
若以上持續加重,切勿盲目在家用藥,應及時就醫。
透析患者的消暑之道,恰似在宣紙上作水墨畫——過燥則枯,過潤則漫。暑熱雖盛,然《黃帝內經》早有明訓:"春夏養陽"。透析患者當如蓮池中的錦鯉,知進知退,知熱知涼。若能以中醫之道調攝,則炎夏亦可成養心之時,酷暑亦能化養生之機。
來源:衡陽市中醫醫院 張 薇
編輯:龍世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