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朝旭,江蘇省銅山縣人。1914年6月生。
1937年全民族抗日戰爭爆發后,孫朝旭參加當地抗日救亡運動。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1月,入國民黨第五戰區抗日青年訓練班學習。1938年1月學習結束后,任贛榆縣第五戰區民眾總動員委員會工作團團長,在贛榆帶領人民群眾開展抗日救亡斗爭。參加了臺兒莊戰役。隨后,奉命到邳縣參加當地抗日斗爭,加強當地黨組織和抗日武裝力量。同年12月,八路軍山東縱隊隴海游擊支隊組建,孫朝旭任一連連長兼指導員。次年初,蘇皖特委指派余耀海、孫朝旭到沭陽、灌云一帶開展地方黨組織重建工作,孫朝旭任中共海屬工委組織部長。不久,重回到隴海游擊支隊任職。1940年8月,八路軍第五縱隊成立,孫朝旭任第三支隊九團政治處主任。參加了開辟皖東北抗日根據地和蘇北淮海抗日根據地的斗爭。
八路軍五縱三支隊領導在朱圩合影。二排左三黃克誠、左四孫朝旭。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后,孫朝旭任新四軍第四師九旅二十七團政治處主任,新四軍第四師兼淮北軍區蕭宿銅靈總隊政治處班主任,淮北軍區第三分區蕭銅獨立團副政委,第四師十二旅三十六團政委。參加了鞏固發展淮北抗日根據地的斗爭。
抗日戰爭勝利后,孫朝旭任華中野戰軍九縱隊七十七團政委。參加了朝陽集、宿北戰役。1947年1月,任華東軍區淮北挺進支隊七十七團政委。1948年3月,淮北軍區獨立旅第一團政委。和團長葉道友率部重返淮北,和挺進支隊全體指戰員一起,執行淮北恢復和堅持淮北解放區的艱苦卓絕斗爭。第七十七團一營被淮北軍區授予“淮北支柱營”、一營二連被授予“石工堤邊”光榮稱號。1948年6月,孫朝旭任江淮軍區獨立旅第一團政委。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戰軍三十四軍一0一師三0二團政委。參加了淮海、渡江等戰役戰斗。
堅持淮北的戰友合影。左起:程同謨、孫朝旭、李劍鋒。
新中國成立后,孫朝旭任第三野戰軍二十八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干部部長。1957年任上海市兵役局局長。1960年起,任舟嵊要塞區政治部副主任,國防工業政治部群工部部長。1975年,任浙江省軍區副政治委員。
孫朝旭榮獲了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三級解放勛章和獨立功勛榮譽章。
1982年9月,孫朝旭離職休養(享受正軍職待遇)。
2005年2月15日,孫朝旭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據童來喜等主編《從新四軍中走出來的未授將銜的軍以上干部》改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