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七十而杖于朝。”——《禮記·王制》
古禮所載,“杖行”是對年高德劭者的禮遇,不僅象征尊崇,更寓意履跡不止、精神不老。“杖行藝道”,正是對藝術家劉紹薈先生最恰當的注解。年逾八旬的他,精神矍鑠,依然筆耕不輟、傳藝不止。他以一根線、一抹色,在時間的畫布上,堅韌而初心不改的走出了六十六載的藝術長路。
2025年春,教育部正式批準設立桂林師范學院。喜慶之際,恰逢劉紹薈先生從藝66周年,學校特策劃舉辦藝術興學系列展“杖行藝道·藝脈永續——劉紹薈從藝66年藝術文獻展暨作品捐贈儀式”,不僅致敬劉紹薈先生的藝術貢獻,更以此展覽昭示學校“藝術興學、文化育人”的堅定使命。
劉紹薈先生,作為云南現代重彩畫派的創始人之一、中國現代美術的重要代表之一,他以堅實的藝術修養、廣闊的藝術視野,開創了融合自然、民間與時代精神的獨特藝術體系。他在白描領域,以一根線條穿越熱帶雨林的枝葉,用筆墨記錄生命最細微的律動與自然的心跳;在現代重彩創作中,他從民間美術汲取營養,融敦煌壁畫、傣族敘事等文化元素,創造出充滿時代精神又植根民族土壤的重彩樣式;在桂林的山水之間,他以線為骨,以心為墨,書寫山川之形,寄托心靈之思。從白描到重彩,從自然到心靈,劉紹薈先生用藝術丈量世界,也用藝術塑造自我。
本次展覽精選先生350余幅代表作品及文獻資料,分為白描之境重彩華章、山海經神話、線寫桂林、綜合美術五大主題,全面呈現其藝術探索的脈絡與精神世界。本展覽同步舉行研討會、作品捐贈等系列活動,不僅是劉紹薈先生藝術成就最為集中、系統的一次呈現,也是其文化精神最深刻、最有深遠意義的一次傳承。更令人動容的是,劉紹薈先生以無償捐贈的方式,將珍貴的作品與手稿托付給學校,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藝脈永續”的誓言。這份捐贈不僅是藝術家個人情懷的體現,更是對學校文化建設的深厚寄望,對新時代青年藝術人才培養的深情鼓勵。“藝脈永續”,意味著精神的延續,文化的流動,也意味著責任的接力。它連接著個體與時代,藝術與教育,昨天與明天。劉紹薈先生的藝術人生,與桂林師范學院的教育歷程血脈相連。作為學校資深教授,他見證并參與了學校“藝術興學”的傳統建立,用藝術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用文化涵養師生的精神境界。
今天,桂林師范學院以此次展覽為契機,不僅回望一段輝煌的藝術歷程,更面向未來,堅定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發展方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桂林師范學院將繼續秉承“藝術興學”的辦學理念,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時代,以更加堅定的信念培育新人,努力建設一所富有文化氣質和藝術精神的高水平本科院校。六十六年筆耕不輟,藝脈精神永續,劉紹薈先生用一生詮釋了藝道之堅韌,桂林師范學院以此展禮敬藝術,啟航未來。讓我們在“杖行藝道”的精神光輝中砥礪前行,在“藝脈永續”的文化信念中續寫華章。
黎瓊鋒
2025年5月
5月28日上午,由桂林師范學院、廣西美術家協會共同主辦的“杖行藝道,藝脈永續”——劉紹薈從藝66年藝術文獻展開幕式暨作品捐贈儀式在桂林師范學院報告廳舉行。中央民族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王志,廣西師范大學原副校長、桂林市美協名譽主席白曉軍,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孫景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周愛民,中國國家畫院理論研究所所長陳明,廣州軍區文藝創作室專職畫家陳炳佳,廣西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美術界》雜志主編孟遠烘,廣西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許菁及中國藝術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文聯《中國文藝家》雜志及區內外高校、社會各界專家學者、美術界人士及師生代表等300余人參加。學校黨委書記陳慕杰、校長黎瓊鋒、紀委書記劉先鋒、副校長李新華出席。
劉紹薈從藝66年藝術文獻展開幕式暨作品捐贈儀式現場
校黨委書記陳慕杰在開幕式上致辭
廣西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美術界》雜志主編孟遠烘致辭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孫景波致辭
劉紹薈先生作答謝致辭
劉紹薈作了答謝致辭,表達了他對藝術的無限熱愛及對桂師的感謝,并將他的50幅畫作、書法及書籍《杖行集》捐獻給學校,黎瓊鋒代表學校接受捐贈并頒發捐贈證書。
校長黎瓊鋒代表學校接受劉紹薈先生的捐贈并為他頒發捐贈證書
劉紹薈先生作為云南現代重彩畫派的創始人之一、中國現代美術的重要代表之一,以堅實的藝術修養、廣闊的藝術視野,開創了融合自然、民間與時代精神的獨特藝術體系。其中,作品《火童》獲第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文化部優秀影片獎、首屆廣島國際動畫電影節一等獎;設計的郵票《靈渠》在全國發行。本次展覽精選劉紹薈先生350余幅代表作品及文獻資料,分為白描之境、重彩華章、山海經神話、線寫桂林、綜合之美五大主題,全面呈現其藝術探索的脈絡與精神世界。
劉紹薈先生現場講述其繪畫作品創作思路
開幕式后,桂林師范學院在美術館研討室舉辦“劉紹薈的藝術精神與時代價值”學術研討會。與會學者圍繞劉紹薈先生的作品根脈、藝術語言、民族文化精神及其教育理念展開了深入交流。
“劉紹薈的藝術精神與時代價值”學術研討會現場
媒體報道
作品欣賞
01┃白描之境
白描之境,既是劉紹薈先生與熱帶雨林六十六年對話的縮影,也是其現代白描藝術的精品集萃。自上世紀60年代始,劉紹薈多次赴西雙版納,以竹筆為媒,在紙上捕捉熱帶雨林的呼吸。竹筆空心的獨特構造,讓墨線在疾馳中進發金石般的質感,將熱帶雨林的“線結構”提煉為充滿張力的視覺語言。其代表作白描長卷《藤之戀》在疏密交錯的線條中凝聚了雨林的蓬勃生機,每一根線都是對生命律動的虔誠記錄。這些早期白描作品,既是以東方線條的韻律重構現代白描藝術,亦是對敦煌壁畫“骨法用筆”傳統的致敬。
步入晚年,劉紹薈的白描之境愈發深邃自由。他褪去寫實的桎梏,以水墨的氤氳為底色,讓線條在濕潤的紙面上肆意生長。《熱帶雨林》水墨系列中,樹的虬枝不再拘泥于形似,而是化作藝術家生命軌跡的隱喻-曲折變化的墨線裹挾著歲月的滄桑,以東方筆墨詮釋著生命的激情,讓觀者從線條的縫隙間窺見生命輪回的哲思。
《藤之戀》 100x300cm
1980年 線描
《林之歌》 300x100cm
1980年 線描
《傣家村寨之三》39x39cm
1980年 線描
《熱帶雨林之四》 143.5x89cm
2024年 本水墨
《熱帶雨林之六》 144x60cm
2024年 紙本水墨
《熱帶雨林之九》 144x58.4cm
2024年 紙本水墨
02┃重彩華章
“重彩華章”是一場跨越時空的色彩革命,亦是劉紹薈先生半個世紀藝術探索的視覺豐碑。從其代表作《召樹屯交響曲·第四樂章》的瑰麗敘事到敦煌飛天的玄妙舞姿,從《白蛇傳》的氤氳迷離到歐洲建筑的幾何交響,從《燈趣》的綺麗色彩到《熱帶雨林》的厚重筆觸,劉紹薈以色彩的璀璨與水墨的深邃,在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中,串聯起藝術家從個體創作到美育傳承的完整脈絡,譜寫出中國現代重彩藝術的視覺詩篇。展廳中不僅陳列著震撼人心的重彩巨制,更以手稿、書信、教學文獻等珍貴史料,勾勒出一位藝術家以重彩為舟、橫渡傳統與現代的藝術史詩。
《召樹屯交響曲?第四樂章》 100×100cm
1981年 現代重彩
《西廂記》 100x100cm
1988年 現代重彩
《象形》 100x100cm
1989年 現代重彩
《人生之戲》 100×100cm
1989年 現代重彩
《布拉格之村》 100×100cm
2012年 現代重彩
《宇宙》 120×145cm
丁酉春 現代重彩
03┃山海經神話
當遠古神話的混沌之氣撞見當代墨彩的鋒芒,劉紹薈先生筆下的“山海經神話”世界便掀開了時空的續篇。此板塊以墨破彩、以彩潑墨,墨彩相融,在3米x8米的巨作《黃帝大戰蚩尤》的磅礴氣韻中,重構了東方神話的視覺史詩--不再是重彩華章的瑰麗敘事,而是墨與色在宣紙上的盡情宣泄。展廳中,從線描稿的理性構架到墨彩成品的感性進發,藝術家以六十六年藝術修為,將上古異獸、神祇與山川從文字幻象中喚醒,賦予其當代藝術的野性魂魄。
“山海經神話”系列不僅是對上古文本的視覺重述,更是東方美學的當代顯現。劉紹薈以墨彩為斧鉞,劈開了“山海經神話”的混沌宇宙。在這里,線條是穿越時空的纜索,墨彩則是重燃神話的火種--藝術家的使命,便是以當代之筆,續寫永恒的洪荒詩篇。
《北山經?偶人》 145x130cm
2020年 宣紙、水墨、水彩
《東山經?渾沌帝江》 125x62cm
2020年 宣紙、水墨、水彩
《黃帝大戰蚩尤》 300x800cm
2020年 宣紙、水墨、水彩
《南海經?我的喀斯特樂園》 145x365cm
2020年 宣紙、水墨、水彩
《西海經?軒轅之臺》 145x235cm
2020年 宣紙、水墨、水彩
《南海經?共舞帝臺之羽民》 145x365cm
2020年紙本彩墨
04┃線寫桂林
當文人畫的清逸雅韻撞見喀斯特地貌的青山綠水,“線寫桂林”便成為一場筆墨與山水的曠世對話。“線寫桂林”板塊以劉紹薈先生數十載桂林寫生創作為經緯,串聯起《桂北山村》的歲月刻痕、《城市山水》的時代風貌、《興安漠川》的時空褶皺以及《意象山水》的心靈印記,展現了一位藝術家以線為刃、剖開桂林山水直抵魂魄的藝術遠征。從枯筆焦墨到空靈飛白,從錚鳴鐵線到混沌墨色,從鉛筆速寫到抽象水墨,這里不僅是地域山水的視覺檔案,更是中國畫線條美學現代轉型的鮮活樣本。重彩作品《漓江源頭》,加強了豪放的氣勢和凝重的基調,將重彩繪畫推向了更為深沉厚實的境地,不僅展現了漓江的自然之美,更傳達出藝術家對生命源頭的思考。
《漓江源水墨系列之一》 40x145cm
2022年 水墨
《漓江源水墨系列之二》 40x145cm
2022年 水墨
《興坪山水寫意小品之二》 46x72cm
2022年 水墨
《興坪山水寫意小品之三》 46x72cm
2022年 水墨
《古南門小景》 72x44cm
已丑五月 紙本彩墨
《興安老街》88x72cm
庚寅十二月 紙本水墨
《興坪山水系列》 26x36cm
2022年 鉛筆線描
《漓江源之一》 26x36cm
2022年 鉛筆線描
《大榕樹》36x26cm
2022年 鉛筆線描
《興坪下龍》 50x100cm
2022年 鉛筆速寫
05┃綜合之美
“綜合美術”板塊如同劉紹薈先生藝術宇宙的全息投影,將動畫、壁畫、水墨、設計、文創等看似迥異的領域編織成一張“大美術”的經緯網。這里既有動畫美術片《火童》的原創手稿,也有音樂美術片《蝴蝶夢》的通感設計;既矗立著廣場壁畫的公共藝術豐碑,也流淌著水墨京劇與歐洲建筑的中西對話,從靈渠郵票設計到書籍裝幀中的詩意留白,從素描人物老作品到靈渠人物設計系列手稿,劉紹薈以六十六載藝術實踐詮釋,真正的創造力,誕生于跨界的時刻。
展柜中陳列的書籍裝幀與題花插畫,是“大美術”觀念滲透日常的微觀樣本。藝術家將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綜合“大美術”觀念的火種播撒在動畫、壁畫、水墨、設計的原野上。在這里,每件作品都是打破枷鎖的宣言,每次跨界都是美學基因的重組。這些文獻不僅展現劉紹薈作為藝術教育家的思想脈絡,更印證了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大美術”教育的核心觀念。
《蝴蝶夢背景設計稿之一》 26x77cm
己亥年 音樂美術片設計
《蝴蝶夢背景設計稿之二》 26x77cm
己亥年 音樂美術片設計
《蝴蝶夢情景設計稿之三》 38x43cm
己亥年 音樂美術片設計
《蝴蝶夢情景設計稿之四》 38x43cm
己亥年 音樂美術片設計
《火童》美術片海報 73x100cm
1984年 海報《柯文輝文集》題花設計《天方夜譚》插圖
1982年 云南人民出版社桂林中心廣場木雕方案草圖之一 18x102cmx3
1999年 壁畫《桃園三結義》 122x144cm
2017年 水墨
黃繼樹小說《靈渠》插畫 46x34cm
黃繼樹小說《靈渠》插畫 34x72cm
2019年 線描
2019年 線描黃繼樹小說《靈渠》插畫 46x34cm
2019年 線描
《夫人肖像》 77x52cm
1968年 素描
《人物寫生之一》 70x46.5cm
1971年 素描
《人物寫生之二》 77x52cm
1975年 素描
《傣家小姑娘》60x52cm
1966年紙本
文獻手稿
劉紹薈先生與著名書畫篆刻藝術家錢君匋往來書信
劉紹薈先生出版的書籍手稿
劉紹薈先生出版的書籍
劉紹薈先生出版的書籍
劉紹薈先生的創作手稿
劉紹薈先生設計的書籍封面
劉紹薈先生的入選證書及獎狀
劉紹薈先生的畫展邀請函及聘書
劉紹薈先生參加活動的留影
展覽現場
藝術家簡介
劉紹薈
劉紹薈,號園澤,湖南長沙人,1940年8月生。1965年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云南重彩畫派原創者之一和主要代表,桂林師范學院資深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桂林市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桂林中國畫院名譽院長。長期從事中國民間裝飾繪畫傳統與西方現代藝術的研究,作品曾入選第五、第六、第七、第九屆全國美展并在第五屆獲獎。出版有《劉紹薈·現代重彩藝術》等專著和合著20余種,《中國現代美術全集》《中國當代美術全集·現代重彩卷》及美國出版的《“云南畫派”——中國繪畫的文藝復興》等均選入作品。用“現代重彩”風格設計的《火童》美術片曾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獎、金雞獎和日本廣島國際電影節一等獎,設計郵票《靈渠》全國發行。作品多次在美國、日本、德國、意大利、保加利亞、荷蘭、韓國及我國臺灣、香港等地區展出和被收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