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濮陽58歲的劉詩利,是個愛往圖書館跑的建筑工人。
6月25日他換身衣服去圖書館,準備離開時撞見新書分享會。
他本想看看陳行甲模樣,不料被熱情招呼。工作人員讓了位、送了書,還把他帶到陳行甲身旁。
陳行甲回頭看見他,明顯有些激動。不僅簽了字,還留了聯系方式,送了一瓶楊梅茶。
劉大哥受寵若驚,推辭著覺得東西值不少錢。陳行甲卻從他眼中看到久違的光,稱這是最渴望的認可。媒體廣泛報道后,兩人終于取得聯系,電話聊了20多分鐘。
原來劉大哥曾做十年民辦小學老師,因收入低才轉行,這是他當天沒完全說實話的原因。
如今干體力活仍保持看書習慣,實在難能可貴。視頻里他頭發花白、著裝樸素,卻在知識面前眼里有光。
網友感動于這份堅守,也為陳行甲的熱情點贊。有人說靈魂的高貴與職業無關,樸實的熱愛最動人。
陳行甲說后悔沒留聯系方式,希望劉大哥聯系他,這份真誠讓人動容。
在生活忙碌中,還能保持對知識的渴望,劉大哥的故事像一面鏡子。照出我們內心對精神追求的向往,也讓我們看到不同職業間的溫暖共鳴。當公眾人物與普通勞動者真誠相待,這樣的互動格外珍貴。
它提醒我們,每一份對知識的熱愛都值得尊重,每一顆真誠的心都不該被忽視。劉大哥的經歷,讓我們看到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心中的熱愛與堅持。或許在忙碌的日子里,我們都該停下腳步,問問自己是否還保有那份純粹的熱愛。
就像陳行甲從劉大哥眼中看到的光,那是對知識的渴望,對生活的熱忱。這樣的故事之所以動人,是因為它讓我們相信,精神的富足能跨越身份,帶來靈魂的共鳴。你是否也被這份樸實的熱愛打動?
在快節奏的生活里,你是否還保持著自己的初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