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綠水間,不再是單打獨斗的村落,而是握指成拳的振興“方陣”;共富路上,不僅要有產業聯動的火花,更要有法治護航的堅定基石……如今,一場以“黨建紅”引領、“法治藍”保障的鄉村共富變革正蓬勃展開,其動力引擎便是全國首創、備受矚目的臺州片區組團“1+1+9”工作機制。
何為“1+1+9”?它以黨建為引領,立法為支撐,核心在于走實走深“九聯路徑”——產業聯動、股份聯持、規劃聯繪、品牌聯創、區域聯合、服務聯通、村企聯營、古村聯興、工坊聯富。
“這九條路徑,如同九根堅韌的絲線,通過一體化推進、全域化規劃、規范化打造,將散落的村莊珍珠串成璀璨項鏈,旨在重構鄉村空間形態、激活沉睡資源、優化要素配置,最終繪就片區組團發展的嶄新藍圖,為鄉村共富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迸_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從探路到立法:
一部創新實踐的演進史
早在2018年,天臺縣就創新提出“片區組團發展”模式,“大塔后片區”率先發力,走出一條多產業聯動發展路徑,成為該縣片區化組團發展四大重要片區之一。
圖源:神秀天臺
2019年11月8日,全省深化“千萬工程”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現場會在我市召開。會上,首創提出的片區組團經驗得到高度肯定并在全省推廣。
2022年以來,我市迭代推進“中心鎮+中心村+特色村”(1+X+Y)片區組團建設模式,全面推進“黨建聯建引領、數字改革推動、城鄉一體規劃、全域土地整治、高端要素注入、集體統一流轉、村民全體持股”集成改革七要素,全市域啟動多個改革試點片區建設,相關經驗入選全省鄉村振興十大“最佳創新案例”并在全國擴大有效投資工作會議上展出。
2024年,我市以更高要求提升格局站位,將片區組團推進鄉村發展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在全國首創《臺州市促進鄉村片區組團發展規定》立法。
今年5月1日,這部地方性法規正式施行,而依托“1+1+9”工作機制,我市片區組團發展也正式步入法治化、規范化、長效化軌道。
從“單打獨斗”到“抱團共富”:
機制催化下的共富圖景
以天臺縣“大塔后片區”為例,在“產業聯動”基礎上,該片區深化黨建聯建,構建“1名縣領導聯系、1名街道領導主抓、9個村社落實N項任務”的“1+1+9+N”三級聯動“動力主軸”,配合村社干部月會商、“紅色CEO”隊伍等創新舉措,黨建的“紅色引擎”與發展的“利益紐帶”深度咬合,催化出了“1+1>2”的聚變效應。據統計,片區內村均集體經營性收入從2020年的12萬元增長到2024年的51萬元,年均增長超40%。
再看臨海市“溪望谷片區”。近年來,該片區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不斷豐富“村企聯營”模式,曾經一度“空心化”、產業匱乏的發展洼地搖身變成開發熱土。憑借著“政府引領+國資投資+企業運營+聯村入股+四金富民”的共富模式,“溪望谷片區”逐漸走出一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價值轉化路徑。自運營以來,沿溪各村集體經濟收入均突破100萬元,平均增長幅度超300%。景區的發展,還創造了500余個就業崗位,讓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
在“1+1+9”機制的強勁驅動下,我市鄉村共富新動能澎湃奔涌?!熬G水青山”的生態顏值熠熠生輝,“金山銀山”的發展價值高效轉化。椒江“大陳片區”的旅游全島化,黃巖“柔川片區”的“陪伴式”規劃,三門“亭旁片區”的“古村聯興”,溫嶺“石塘片區”點“石”成金……機制賦能下的鄉村蝶變新圖景,生動詮釋了可復制的鄉村振興“臺州路徑”。
從“資源推動”到“改革驅動”:
無限可能的鄉村未來
在仙居縣湫山鄉的楊梅林中,村民們正用茶餅發酵的肥料養護百年古楊梅樹?!耙郧肮艞蠲焚u不上價,現在鮮果收購價翻十幾倍,每畝地可增收兩萬元!”仙居縣特產技術推廣中心相關負責人指著樹下混種的茶樹、林間奔跑的土雞和蜂箱介紹,“‘梅茶雞蜂’系統里,每樣都是寶?!边@套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認證的農業文化遺產,通過數字化監測和產業鏈延伸,讓13425棵古楊梅樹重煥生機,更催生了20多家楊梅釀酒企業。
仙居的蛻變,是臺州激活鄉村“人、地、錢”三大要素的生動縮影。近年來,我市緊抓“人才”關鍵,強化青年入鄉政策扶持,實施“三個五”培育行動,累計培育現代“新農人”5.1萬名、農創客8502名。針對村莊分散特點,大力實施土地綜合整治,釋放和優化片區用地空間。同時,建立財政資金向片區集中投入機制,優先安排項目、配套要素,市級財政對精品片區最高獎勵1000萬元。
人才創新驅動釋放的強大動能,與土地、資金的高效整合產生了顯著的乘數效應。玉環大龍灣片區依托“1號公路”,深度開發山海風光與民俗文化資源;路橋區則打造“濱海漁耕”共富帶,布局50個項目撬動238億元投資……從仙居的千年楊梅林到路橋的智慧漁村,一首資源貫通與改革驅動協同奏效的發展交響曲正在上演,勾勒出無限可能的鄉村未來。
臺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深化片區組團“1+1+9”工作機制實踐,強化法規政策落地見效,并總結提煉各試點片區成功經驗,打造更多共建共享共富新模式,為全省乃至全國探索黨建引領、法治護航下的鄉村片區化、組團式共富新路貢獻更多“臺州智慧”和“臺州方案”。
作者:項瑤瑩
編輯:陳佳
一審:張婷
二審:泮永翔
三審:黃元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