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業的困境,還未結束。
近期,有“硅王”之稱的合盛硅業一則股權轉讓傳聞在市場上引起了軒然大波,面對股權轉讓的傳聞,合盛硅業很快作出回應。合盛硅業稱,經核實,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動人從未與特變電工及其關聯方就股權轉讓進行接觸或洽談。
雖然合盛硅業對這則傳聞進行了澄清,但作為硅料巨頭之一,合盛硅業股權轉換傳聞背后,其面臨的經營壓力確實不小。
眾所周知,近兩年,由于陷入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之中,工業硅、有機硅和多晶硅價格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受硅料價格下跌的影響,合盛硅業凈利潤連續下滑了三年。
財報顯示,2022年至2024年,合盛硅業凈利潤分別下滑了37.39%、49.05%以及33.64%。今年一季度,合盛硅業更是陷入營收、凈利潤“雙降”的泥潭。
一季度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合盛硅業營收為52.28億元,同比下滑3.47%;實現凈利潤2.60億元,同比下滑50.81%;扣非凈利潤則為2.16億,同比下滑58.49%。
當然,除了凈利潤的大幅下滑,其更嚴峻的挑戰實際上是在負債方面。
截至今年一季度,合盛硅業的負債總額已經高達567.8億元,資產負債率為62.56%。據悉,在2020年,這兩項數據分別為100.7億元和33.21%。在567.8億元的負債總額中,流動性負債合計為390.6億元,其中短期借款就有55億元,而同期其貨幣資金卻只有21.66億元,由此可見,其賬面資金難以覆蓋短期借款。
在此背景下,合盛硅業股價表現并不算太好,若從最高位算起,其跌幅超過80%;若從年內算起,其跌幅超過了15%。受此影響,合盛硅業實際控制人羅立國家族財富也是大幅縮水,根據股權統計計算,寧波合盛集團、羅燁棟 、羅燚、羅立國合計持有合盛硅業78.59%的股權,按照最新收盤價計算,其持有市值約433億元。
陷入擴張“后遺癥”
合盛硅業成立于2005年,其背后是一部典型的周期行業興衰史。
作為國內硅基新材料行業中業務鏈最完整、生產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合盛硅業的主要產品包括工業硅、有機硅和多晶硅三大類。
截至2024年末,公司擁有122萬噸工業硅年產能和173萬噸有機硅單體年產能,兩項業務貢獻了公司絕大部分業績。2021年,光伏行業爆發式增長,站在上游的合盛硅業吃盡了行業紅利,在硅料價格大漲的驅動下,合盛硅業當年實現營收和凈利潤213.9億元和82.22億元,營收和凈利潤增速分別為138.46%和485.52%,其中有機硅和工業硅的毛利率達到了55.86%和49.14%。
嘗到甜頭之后,合盛硅業開始激進擴張,謀求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據世紀新能源網報道,在2021年至2023年,合盛硅業合計公布了11個擴張項目,總投資額超過805億元,遠超當時公司總資產體量。而在這些擴張的項目中,最令人矚目的莫過于光伏產業鏈一體化項目,即新疆中部光伏一體化產業園項目,該項目覆蓋多晶硅、光伏玻璃、光伏組件等產品。
據媒體報道,新疆中部光伏一體化產業園項目包含中部合盛年產20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中部合盛年產20GW光伏組件項目、中部合盛年產150萬噸新能源裝備用超薄高透光伏玻璃制造項目等,僅這3個項目的預算就高達約405億元。而除了中部合盛多晶硅項目外,合盛硅業還投資建設了東部合盛年產20萬噸高純晶硅項目,兩個多晶硅項目總投資超過351億元。
隨著擴張的加速,合盛硅業的產能也是越來越大。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合盛硅業的固定資產為326.6億元,在建工程為361.4億元,兩項合計為688億元;而在擴張開始之前的2020年,其固定資產為106.4億元,在建工程為39.58億元,兩項合計為145.98億元。
由此可以計算,不到五年時間合盛硅業的“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就翻了近5倍。不過,隨著光伏行業步入下行周期,硅料市場已經陷入供大于求的局面,合盛硅業擴張的“后遺癥”也開始顯現。
從目前來看,此前的激進擴張帶來了一個致命后果——存貨高企。其由于產能快速擴張,2024年合盛硅業的工業硅和有機硅產量增速遠超銷量,而這也使得產品庫存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長。資料顯示,工業硅、硅橡膠、硅油、環體硅氧烷的庫存量分別同比增長了144.35%、30.75%、47.94%、12.87%,截至2024年末,合盛硅業存貨高達95.09億元,同比增長33.02%,創下歷史峰值。
而在“跌價”影響下,龐大的庫存令合盛硅業不得不承受庫存減值壓力。財報顯示,2024年合盛硅業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和信用減值損失合計8.94億元,減少利潤總額8.94億元。其中,公司計提存貨跌價準備高達9.33億元。
整體而言,目前合盛硅業的艱難處境正是其前幾年的激進擴張所導致。當然,除了資產減值之外,當下合盛硅業還面臨著一個更為嚴峻的問題,那就是越滾越大的債務。
能否熬過寒冬?
如果說存貨影響了合盛硅業的盈利能力,那么,龐大的負債才是合盛硅業真正的危機所在。
從財報來看,合盛硅業面臨的負債問題十分嚴峻。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合盛硅業的負債總額高達567.8億元,資產負債率為62.56%,要知道在2020年時,這兩項數據分別為100.7億元和33.21%。不到五年時間,合盛硅業的負債總額足足翻了5.6倍。
而且,在這567.8億元的負債總額之中,流動性負債高達390.6億元,流動性負債占總負債的比例為68.8%。其中,僅短期借款一項就達到了55億元,而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高達184.6億元,還有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也高達103.4億元;但是,同期合盛硅業的貨幣資金只有21.66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則為6477萬元,兩項加起來都不足以覆蓋短期借款。
在這種背景下,合盛硅業的債務負擔越來越重。
此前,天通股份發布公告稱,天通股份全資子公司及孫公司因設備買賣合同履約糾紛,將合盛硅業及其子公司訴至烏魯木齊市中級人民法院,涉案金額達4.77億元。公告顯示,天通方面如約完成生產交付,卻遭遇合盛延遲收貨、拒收貨,已收貨部分也未結清尾款。
為了緩解債務壓力,合盛硅業的實控人也不得不主動向公司“輸血”。
據媒體統計,近年來合盛硅業實控人羅燚、羅燁棟、羅立國兩次通過定向增發方式向公司“輸血”。資料顯示,2021年6月,合盛硅業通過增發募資約25億元;2013年1月,合盛硅業通過增發募資約70億元,兩次合計達到9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合盛硅業實控人的“輸血”資金大部分是通過股票質押換來的。
據媒體報道,截至2025年1月15日,合盛硅業控股股東合盛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羅立國、羅燚、羅燁棟合計直接持有公司股份9.29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78.59%,處于質押狀態的股份累計數為4.58億股,占其合計所持公司股份總數的49.34%,占公司總股本的38.78%。
當然,除了實控人“輸血”支持之外,合盛硅業也在積極籌集資金。
今年2月份,合盛硅業發布公告稱,為拓寬公司融資渠道,加速資金周轉,公司擬申請發行資產證券化項目,總發行額度不高于40億元,而在6月11日,合盛硅業發布公告稱,公司2025年面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的申請獲上交所受理,尚需通過上交所審核,并獲得中國證監會做出同意注冊的決定后方可實施。
從目前來看,面對越滾越大的債務,積極尋找資金對于合盛硅業而言尤為重要。面對當下行業的困境,合盛硅業只要能挺過周期,未來前途則會一片光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