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海洋牧場,做強臨港工業,開辟新賽道,積蓄新動能,以小海灣助推大發展!”6月26日,在全省海洋經濟工作會議上,饒平縣委書記蔡益雄的發言擲地有聲。他表示,饒平縣將繼續加強陸海統籌、山海互濟,協同推進總投資約450億元的海上風電項目落地建設,打造千億元級臨港新能源產業集群,力爭2027年漁業總產值超100億元、臨港工業總產值超300億元。
這份底氣,源于饒平近年來深耕海洋牧場建設的亮眼成績——花鱸種苗培育填補省內空白、漁排“木改塑”與深水網箱養殖規模領跑全省、以饒平海鮸魚為原材料的水產預制菜“沖進”歐洲市場、臨港工業總產值達172億元……2024年,饒平縣漁業產值近60億元,助力潮州市農業總產值增速排名全省第一。
靠海而興,向海圖強。當下,饒平這座城,正以科技賦能、生態筑基、產業融合的生動實踐,為“海上新廣東”建設遞交饒平答卷。
重力式深水網箱。(來源:潮湃新聞)
科技賦能:破解種業瓶頸 強化裝備支撐
科技是叩開“藍色糧倉”大門的金鑰匙。在柘林灣海域萬佳省級花鱸良種場,一場水產種業的“基因革命”正在上演。
曾幾何時,廣東花鱸種苗長期依賴福建、山東等地輸入,種質退化導致生長緩慢、病害頻發,成為制約海洋經濟發展的“卡脖子”難題。為突破這一困境,近年來,饒平縣乘借“百千萬工程”之東風,立足全省最佳海水育苗海域優勢,加速推進總投資8000萬元的萬佳省級花鱸良種場建設,推動萬佳水產公司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所合作,為海水種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核心支撐。花鱸育苗成效更是連續兩年被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
南海水產研究所團隊成功研發出全國首個花鱸專屬育種芯片——“海鱸1號”,這套技術體系如同為花鱸構建了精準的“基因身份證”,使技術人員能在魚苗出生之初,通過基因分析快速、精準地篩選出優質親本。相較于傳統依賴人工經驗和有限評估的選育方式,“海鱸1號”芯片實現了高效基因層面的“優中選優”,大幅提升了育種質量和效率,推動實現從“經驗選苗”到“基因選苗”的跨越。
此外,該良種場還成功培育出廣東省首個適配現代化海洋牧場的花鱸新品系——“南饒1號”。該品系展現出顯著優勢,生長速度提升18.2%、成活率提高21.6%,有效優化了深遠海及陸基養殖效益,也為我國花鱸產業提供了首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質種質資源。
萬佳省級花鱸良種場。(來源:潮湃新聞)
產學研協同是技術突破的關鍵。饒平著力構建“院所+企業”創新模式,支持萬佳公司設立省級博士工作站,建設產學研中心、水產苗種檢疫中心、花鱸繁育中心等平臺。通過深化與南海水產研究所合作,建成省級海洋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組建高層次研發團隊,成功攻克花鱸本地化繁育技術難關。關鍵技術的創新突破,讓饒平實現花鱸魚苗從長期依賴外購到首批產出3000萬尾的跨越式發展,填補省內花鱸魚種苗培育空白。目前,花鱸良種場項目一期已培育花鱸魚苗8000萬尾,預計滿產后年育苗能力達3億尾、年產值2-3億元。
在夯實種業基礎的同時,饒平創新養殖模式挖潛增效。“陸海接力”養殖模式成為效益提升的重要抓手,優選1500余條花鱸親魚先在柘林灣海域進行海水適應性培育,再轉移至良種場專業化培育,該模式使每斤利潤較傳統深水網箱或陸基池塘養殖高出1-8元。
針對5-10月花鱸育苗空檔期,饒平統籌利用萬佳良種場設施,轉產培育馬面鲀、石斑、海鮸等魚苗,使資源利用率提升50%,年增產值超4000萬元。此外,饒平還引入華瀛公司熱電冷聯技術,創新運用鹽度與光照調控、“水空調”、營養強化等手段,成功將花鱸親本產卵時間提前1個月,攻克了高溫產卵空窗期難題,有效增強市場競爭力。據華瀛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相關人士介紹,熱電冷聯技術的應用不僅提升了花鱸親本產卵效率,還為海洋牧場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
生態優先:“木改塑”煥新顏 護碧海守銀灘
柘林灣海面,藍色塑膠網箱如棋盤般鋪展,與遠?!疤鹛鹑Α睜钌钏W箱相映成趣,共同勾勒出饒平海洋牧場的深藍圖景。
近年來,針對傳統木質漁排“污染重、效益低、抗災弱”的問題,饒平深入踐行疏近用遠、生態發展理念,以養殖保險、金融貸款等組合拳打響“木改塑”攻堅戰。截至目前,全縣累計清拆傳統木質漁排超2萬格、投放新型環保塑膠網箱約1.3萬格,514口重力式深水網箱和首批48格筏架式鮑魚網箱全面投產,實現了“木改塑”和重力式、筏架式網箱養殖“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突破。
“為解決新型塑膠網箱投入大的資金難題,我們通過‘政府+國資平臺+企業’模式,分期實施5億元海洋牧場設施建設項目,以‘拆二用一’‘拆二租一’等方式引導養殖戶轉型,力爭三年內實現內灣區木質漁排減量40%。”饒平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新型塑膠網箱單格產量增長25%、產值增長33.3%,養殖戶年均收益提升超10萬元。
此外,金融支撐成為轉型重要保障。饒平推出“藍色海洋貸”等專屬金融產品,累計投放貸款23.35億元,惠及4000余戶養殖戶;政府補貼60%保費的養殖保險,讓企業以10%的成本獲得70%風險保障,大大消除養殖戶的轉型顧慮,“木改塑”參與率提升至85%。
在推進近海轉型的同時,饒平也不斷加速向深遠海拓展。加強型重力式深水網箱抗風浪能力提升40%,使用年限延長至30年,榮汛、杰汛等企業已投放514口,養殖海鮸、云龍斑等魚類500萬尾,最高年產值7億元。
三產融合:預制菜“出海” 臨港興文旅旺
當下,饒平正以全產業鏈發展為目標,以“一產筑基、二產增值、三產帶動”為路徑,著力做活水產品文章。在海大、宇祥等龍頭企業帶動下,開發出剁椒魚頭、紅燒魚皮等熱銷產品。2024年,海鮸魚預制菜首次打入歐洲市場,實現了從“饒平鮮”到“國際味”的跨越。
LNG船舶靠泊華瀛LNG接收站碼頭。(饒宣 供)
同時,饒平大力發展跨境電商、冷鏈物流、海鮮批發等服務業,助力濱海旅游升級。推動西澳島風景區成功創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加快碧洲山觀海公園、碧洲碼頭、汛洲島力誠博物館等景區建設,積極規劃七夕井海水溫泉度假區、五星級溫泉酒店、柘林灣游艇碼頭等濱海旅游項目,探索開發海上游艇、生態觀光等休閑業態,打造濱海旅游新地標。2025年“五一”假期,全縣濱海旅游累計接待游客25.23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5125.21萬元,同比分別增長35.7%、40.69%。
從“海上牧場”到“工業港區”,饒平正構建“海洋牧場+臨港工業”的立體發展格局?!啊奈濉陂g,開發區累計完成工業投資105.15億元,建成華瀛LNG接收站、亞太燃油公共碼頭等重大項目,其中華瀛LNG接收站自2024年9月投運以來,累計接卸LNG約120萬噸,相當于減少原煤燃燒約900萬噸?!背敝莞劢洕_發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文勝圍產業園。(楊義和 攝)
在產業協同方面,潮州港經濟開發區推進“華瀛裝取-深圳加注”跨區域聯動,利用保稅罐資質開展LNG轉口貿易,助力粵東與珠三角形成“能源供給-港口服務-產業聯動”閉環。基礎設施建設同步提速:文勝圍產業園完成1337畝土地平整,小紅山產業園標準廠房開工建設,新材料產業園一期征地進入表決階段,“一區三園”發展框架基本形成。
立足當下,成效斐然:2024年全縣漁業總產值近60億元,臨港工業總產值達172億元。展望未來,目標遠大:力爭2027年漁業總產值超100億元、臨港工業總產值超300億元。為實現這一藍圖,饒平將堅持“陸海統籌、山?;?,深度挖掘海洋多元價值,持續在科技攻關、生態保護、產業融合上發力,奮力書寫“海上新廣東”的精彩饒平篇章!
(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