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實產業是東鳳鎮實施“百千萬工程”的重點特色產業。近年來,東鳳鎮積極探索“政府引導+合作社運營+人才專業化”的發展模式,通過引導成立合作社、強化質量檢測認證、推動鄉村工匠職稱評審等舉措,讓小芡實成為助推“百千萬工程”的大產業。
眼下正是芡實的收獲期,在順雄種植合作社的芡實田里,碩大的芡實葉片鋪滿水面,滿眼碧綠,長勢喜人。田邊的操作區內,農戶正爭分奪秒處理當天收割的芡實,確保新鮮的芡實及時供應市場。
順雄種植合作社負責人 陳光盛:今年的芡實從農歷三月末開始采摘,產量比去年同季度有所增加。
據合作社負責人陳光盛介紹,處理好的芡實需要抽真空進行包裝,而與傳統芡實包裝不同的是,該合作社的芡實包裝上還貼有注明產地、生產日期等信息的初級農產品標簽,能夠有效實現農產品安全看得見、可追溯。
順雄種植合作社負責人 陳光盛:我們的芡實采摘后有送經有資質的第三方進行農藥、重金屬殘留檢測,經檢測合格再張貼初級農產品標簽上市銷售。通過這些舉措逐步規范自身生產經營行為,逐步樹立起東鳳芡實自己的品牌,為喜歡東鳳芡實的消費者更好、更容易購買到道地東鳳芡實提供渠道保障。
此外,該合作社的公示墻上還清晰地展示著每一位社員的基本信息和種植地塊分布。這種公開透明的管理方式,不僅讓社員們互相監督種植質量,也搭建起了消費者與種植端之間的信任橋梁。
順雄種植合作社的規范化、品牌化經營是東鳳鎮以專業合作社帶動芡實產業發展的生動縮影。近年來,東鳳鎮立足芡實種植優勢條件,鼓勵芡實種植大戶整合種植資源,成立種植合作社,為芡實產業發展注入了一股強有力的“源頭活水”。
東鳳鎮產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 李坤城:目前,東鳳鎮已有兩個由農戶自主成立的芡實種植合作社。鎮相關部門在它們成立過程中,主要是從爭取農戶理解支持發展成員、努力規范種植規程提升技術水平、規范生產經營活動、夯實合作社基礎等方面予以指導。包括協助合作社聯系潮州市農科中心技術人員為合作社成員及周邊農戶培訓芡實種植技術。
在推進規范化運營的同時,東鳳鎮還注重本土人才培養,努力爭取政策支持,開展芡實類種植技術職稱評審工作。2025年,在市、區兩級農業、人社等部門的協同推動下,成功在我區首次開展芡實類種植技術職稱評審工作。截至目前,已有來自5個村的27名芡實種植能手通過評審,獲得鄉村工匠初級(員級)職稱資格認證,其中,有21人來自擁有300多年芡實種植歷史的下張村。
下張村芡實種植戶 張貴生:芡實是我們下張村民主要種植農作物,全村現在有種植芡實的有幾百人,但歷來都是以口傳手教的方式進行經驗傳承。通過此次鄉村工匠職稱資格申報,幫助我們對芡實種植技術進行簡要文字總結,促進芡實種植技術不斷規范,也可以幫助農戶以相應的職稱對接、參與到科研或市場經營中。
東鳳鎮產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 李坤城:幫助農戶自主成立合作社能夠更好將芡實種植戶組織起來,在農戶相互較為熟悉、信任情況下,有效促進芡實種植規模化建設;通過鄉村工匠職稱評審,可以推動口傳手教的經驗傳承轉變到芡實種植技術規程理論建設,幫助種植戶更好適應現代市場活動需要,使他們的勞動成果得到市場進一步的肯定。
如今,在政府的有力引導下,東鳳芡實逐漸向標準化、品牌化方向發展。未來,東鳳鎮將緊扣農業專業鎮目標任務,努力夯實芡實產業基礎、拓展發展空間,以打造高質量東鳳芡實品牌助力“百千萬工程”。
原創文章,版權歸潮安融媒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潮安區融媒體中心
記 者:陳曉婉 吳炯
本期編輯:林思彤
執行編輯:王 曉丹
編 審:劉俊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