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瘡相當于中醫的"粉刺"、"肺風粉刺"、"痤痱"、"酒刺"等,是發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膚病。本病病因復雜,最直接的因素是毛孔堵塞。多認為是由于內分泌紊亂,雄性激素分泌亢進引發皮脂腺肥大,導致皮脂大量分泌,進而細胞角化過度堵塞了毛囊口所引起的一種細菌性皮膚附屬器疾病。
痤瘡的特點是在顏面及胸背散發針尖或米粒大小的皮疹,或見黑頭,能擠出豆渣樣物。初起皮疹為芝麻到綠豆大小,與膚色相同或紅色,頂端日漸呈現黑頭,可擠壓出黃白色粉渣,易遺留凹陷癲痕。皮疹散在分布,部分患者皮疹擴大成黃豆或蠶豆大小,呈暗紅色,消退后形成癲痕疙瘩。
現代皮膚病學論痤瘡是以雄激素增多、皮脂增多、排脂受阻、細菌感染為軸心的發病機制。目前,中醫常以清泄肺胃濕熱、涼血解毒、瀉火通便、滋陰降火、疏肝活血、健脾化痰等方法進行治療。
內治處方匯集如下:
1、滋陰清肝消痤湯
【組方】女貞子20g墨旱蓮20g柴胡15g郁金15g丹參30g魚腥草20g地黃15g甘草5g。
【方解】方中女貞子、墨旱蓮相合為傳統古方二至丸,其中女貞子甘苦清涼,滋陰養肝;墨旱蓮甘酸微寒,養陰涼血;兩藥共奏滋陰清肝之功,是為君藥。柴胡、郁金辛寒,疏肝清熱涼血,助女貞子、墨旱蓮清瀉肝腎之虐火,是為臣藥。丹參、地黃涼血清熱解毒,魚腥草清肺解毒,是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并能清熱解毒,是為使藥。
【功效主治】滋陰清肝,涼血解毒。主治痤瘡。
【制法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辨證要點】痤瘡的發病除與肺胃血熱等病因有關外,還與肝腎關系密切。中醫認為,肝腎同源,腎屬水,肝屬木,正常生理情況下,肝腎之陰息息相通,相互制約,協調人體陰陽的平衡。若腎陰不足,相火過旺,一方面虛火上炎灼肺,引起肺熱血熱;另一方面腎陰不足,"水不涵木",可導致肝陰不足,肝經郁熱。
2、消痤湯
【組方】知母12g黃柏12g女貞子20g墨旱蓮20g地黃12g魚腥草30g連翹15g丹參15g生山楂15g甘草6g。
【方解】知母、女貞子、墨旱蓮滋陰瀉火解毒;魚腥草、連翹清肺解毒;地黃、丹參、生山楂涼血化瘀清熱;甘草解毒清熱,調和諸藥。
【功效主治】滋陰瀉火,清肺涼血解毒。主治痤瘡。
【制法用法】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10天為1個療程。
3、涼血消痤飲
【組方】金銀花20g蒲公英20g黃芩9g黃柏9g梔子9g知母9g地黃15g丹參15g陳皮15g紫草15g白芷9g牡丹皮15g蒼術9g甘草9g。
【方解】金銀花、黃芩、丹參清熱解毒、清熱燥濕、活血,為君藥;蒲公英、黃柏、梔子清熱解毒,紫草、地黃、牡丹皮涼血活血,共為臣藥;陳皮、白芷、蒼術健脾和胃,燥濕祛脂,知母瀉火滋陰,共為佐藥;甘草解毒,調和諸藥,為使藥。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清熱燥濕,涼血活血。主治痤瘡。
【制法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水煎2遍,濾液混合約500ml,每次250ml,早晚分服。1個月為1個療程。
4、三花三皮湯
【組方】金銀花15-30g槐花15-30g野菊花15g桑白皮15g地骨皮15g粉牡丹皮15g地黃15g赤芍15g丹參15g甘草6g。
【方解】金銀花、野菊花、槐花為君藥,三花甘寒入肺、胃、肝經,質輕易升浮,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桑白皮、地骨皮、粉牡丹皮為臣藥,入肺、肝、腎三經,清肺涼血散風。地骨皮退虛熱、瀉虛火,現代研究證明其有抗過敏作用,配桑白皮散表之風熱,瀉膀胱經積熱。地黃、赤芍、丹參入心、肺、肝經,為佐藥,有滋陰降火、活血祛瘀的作用。甘草調和諸藥。
【功效主治】清肺散風,涼血解毒,消腫退斑。主治痤瘡。
【制法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14天為1個療程。
5、涼血清肺飲
【組方】地黃15g玄參12g石斛12g生石膏30g寒水石12g白花蛇舌草30g桑白皮12g黃芩9g生山楂15g虎杖15g生甘草3g。
【功效主治】養陰清熱,涼血解毒。主治脂溢性皮炎、痤瘡、酒渣鼻。
【加減】皮疹糜爛及伴油膩性痂屑者,加茵陳15g、生薏苡仁15g鼻翼潮紅者,加炙大黃9g、苦參15g皮損呈結節囊腫者,加益母草15g、莪術12g,以活血化瘀大便干結者,加瓜蔞12g,枳實9g。
【制法用法】先將上藥用水浸泡30min,再煎煮30min,每劑煎2次,將2次煎出的藥液混合,每日1劑,分2次服,2周為1個療程,根據病情可以連續用3-4個療程。
6、桃核承氣湯加味
【組方】桃核12g大黃6g桂枝6g炙甘草6g芒硝3g蟬蛻10g金銀花10g麻黃6g連翹10g白花蛇舌草15g丹參12g。
【功效主治】攻下瘀熱。主治痤瘡、脂溢性皮炎。
【制法用法】每日1劑,日服2次,早晚分服。
7、清熱解毒除濕方
【組方】蒲公英60g大青葉60g連翹20g天花粉20g烏梢蛇12g生薏苡仁30g桑枝15g。
【方解】蒲公英、大青葉清熱解毒,連翹發散表面邪氣,天花粉涼血養陰,烏梢蛇祛風除濕,生薏苡仁利濕排膿,桑枝引經走上。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除濕。主治痤瘡。
【加減】女性患者發病與月經有關,加四逆散男性體格壯實者,蒲公英、大青葉可加至100g血熱者,加地黃、牡丹皮濕重者,加土茯苓。
【制法用法】每日1劑,日服2次,早晚分服。
8、調經消痤方
【組方】仙茅10g淫羊藿10g黃柏10g益母草10g當歸10g牛膝10g金銀花12g白花蛇舌草12g。
【功效主治】調理沖任。主治女性月經前痤瘡。
【制法用法】每日1劑,日服2次,早晚分服。
9、祛瘀消痤方
【組方】桃仁10g紅花10g赤芍10g蒲公英10g丹參10g虎杖10g蟬蛻10g。
【功效主治】活血散瘀。主治聚集性痤瘡、愈后色素沉著或瘢痕者。
【制法用法】每日1劑,日服2次,早晚分服。
10、十味消痘飲
【組方】麻黃6g蒼耳子6g稀薟草6g野菊花20g紫花地丁20g七葉一枝花10g丹參6g薏苡仁30g制附子6g敗醬草15g。
【功效主治】利濕、解毒、消腫。主治痤瘡。
【制法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11、三黃附子消痤湯
【組方】黃芩15g黃連6g黃柏15g制附子10g龜板30g生薏苡仁30g甘草10g。
【功效主治】溫腎、潛陽、解毒、消腫。主治痤瘡,屬于上熱下寒者。臨床見面部痤瘡有膿點,或面紅口干、口瘡,但手足涼,舌淡苔白。
【制法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以上方劑僅供參考,具體使用請咨詢專業中醫師辨證施治,中醫治療痤瘡需根據個體體質、證型差異進行個性化調整的。
許柳田醫師簡介:主任醫師安徽省基層名中醫,黃山名醫,安徽省首批健康素養巡講專家。追源新安醫學理論和家傳中醫皮膚特色為基礎,以“清肺養陰、固本培元、內外結合”為治則,五運六氣+五行針+八卦九宮針法綜合診治銀屑病、白癜風、難治性痤瘡、脫發、不孕不育等各種疑難雜癥;開展了家傳中藥針對帶狀皰疹神經痛的內外方金剛虎蛇通絡丹,中藥定向透藥、火針治療、刺絡拔罐等中醫特色治療。開發出"針一罐—藥"三聯序貫療法,不但即時止痛效果顯著,更能預防減少后遺神經痛發生。他是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全國委員,中國性學會中醫性學分會全國委員,中國中醫美容附屬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安徽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火針專業委員會常委等。每周六在黃山市中醫院新安醫學傳承中心專家門診坐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