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互聯網巨頭向醫療健康領域滲透的典型樣本,騰訊正以“技術驅動+生態協同”雙輪驅動,構建覆蓋醫療全鏈條的數字化生態。
值得關注的是,2014年起,騰訊以 “掃射式” 投資覆蓋互聯網醫療全場景,累計投資超90個項目,金額超千億元,試圖通過戰略投資與跨界合作掌握醫療產業鏈未來發展的主動權。
一、技術基座:構建自主可控的“智能醫療基礎設施”
公開資料顯示,騰訊正以“一底一臺雙引擎”架構夯實技術根基,筑牢基礎、DS+混元雙引擎并進、云+AI驅動多場景融合,實現從算力優化到模型訓練的全鏈條自主化:
?國產化云底座與算力優化:
一底一臺雙架構:云原生架構全面升級醫院自主創新底座,統一人工智能平臺打造生成式AI國產創新平臺,為醫療客戶筑牢根基。基于騰訊云構建“6T”基礎軟件體系(含TDSQL數據庫、TencentOS操作系統)。
如為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打造“多院區一朵云”架構,通過潮汐調度技術動態分配算力資源,在夜間低峰期將閑置算力集中用于AI模型訓練,白天高峰期優先保障臨床實時應用,使響應速度提升30%,算力成本降低25%。
?醫療大模型雙引擎戰略:
DS+混元雙引擎并進,為全國超過1000家醫院提升智能應用水平。以混元大模型為底座,投入超1000億token醫療數據訓練。聯合DeepSeek社區形成開源協同,通過“雙核驅動”機制——混元模型負責復雜醫學邏輯推理,DeepSeek模型強化多模態數據融合。
在ICU場景中,雙引擎模型通過分析有創血壓波形與中醫脈象“沉浮”特征的關聯,提前4小時預警感染性休克風險,準確率較傳統監測手段提升28%。
二、應用場景:全流程診療智能化與健康管理普惠化
目前來看,騰訊將AI技術深度融入“診前-診中-診后”全周期,同時發力基層醫療與產業協同:
比如,診療效率提升,健康管理與基層賦能,與推進醫藥研發加速。
o AI輔助診斷:
騰訊覓影覆蓋500+醫療機構,胃腸道早癌篩查準確率92.3%(人工78.5%),累計服務超4000萬患者。
AI脈診系統通過多模態脈搏波分析28種脈象(準確率92%),在羅湖醫療集團試點中接入500臺智能脈診儀,門診辨證時間縮短20%,中藥處方精準度提升15%。
o臨床決策支持:
AI臨床助手在協和醫院等機構應用,結合醫學知識圖譜與患者病歷數據,中醫辨證符合率從78%提升至89%。
與邁瑞醫療合作的啟元重癥大模型,整合患者心率、血氧、呼吸機參數等上萬條實時數據,5秒回溯病情、1分鐘生成病歷,感染性休克預警準確率提升28%,成為ICU醫生的“AI隊友”。
o C端“健康管理助手”
MAU超千萬,可通過手機攝像頭采集面部氣色與舌象數據,結合智能問卷生成“體質健康報告”,使初診患者主訴描述完整度提升40%,候診時間縮短18分鐘。針對“弦脈”人群,系統可推送疏肝理氣藥膳建議,并通過可穿戴設備監測心率變異性(HRV),提前預警心血管風險。
o基層“家醫助手”
連接3.6萬機構,通過微信與企業微信打通基層醫療系統,利用精準標簽體系輔助醫生提供個性化服務,隨訪效率提升40%。金域醫學基于騰訊云開發的“小域醫”智能體,已在29省基層機構落地,實現檢驗報告解讀、用藥提醒等功能。
另外,AI藥物發現平臺“云深智藥”通過tFold算法優化蛋白質結構預測,生成式AI技術提升6倍化合物篩選效率。
截至2025年5月,騰訊構建的醫療AI能力矩陣已在全國范圍內實現落地。譬如,大模型驅動的騰訊健康AI導輔診服務已應用于全國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近10000家各級醫療機構;
騰訊覓影的醫療影像AI在全國各地超500家醫療機構普及,累計輔助醫護為近1000萬人次患者進行了各類醫學檢查;
騰訊云各類“開箱即用”的醫療AI解決方案服務超過1300家機構,涵蓋醫院、藥械企業、科研院校、醫療科技企業。
三、生態構建:資本布局與產業協同雙輪驅動
作為國內互聯網初代巨頭,騰訊在投資方面的決策始終走在前列。特別是近年來,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更是可圈可點。
無論是從流量入口到生態閉環,騰訊早期通過投資丁香園、微醫等搭建「信息連接」網絡,后期轉向自有產品(如微信智慧醫院、云深智藥)構建服務閉環,最終通過基金投資(如杏澤川禾)深度整合產業鏈資源。
同時還關注AI驅動研發效率提升,云深智藥平臺結合量子計算與AI,覆蓋靶點發現到臨床試驗全流程;與Insighta、鯤為科技等企業的技術協同,體現「技術+場景」的雙重賦能。
另一方面,聚焦高壁壘領域,2023年后重點投向創新藥(如禮邦醫藥、躍賽生物)和醫療器械(鯤為科技),規避互聯網醫療紅海競爭,同時通過投資癌癥早篩(Insighta)搶占預防醫學先機。
全球化與本地化并重也是重要組成部分,海外投資(如印度Practo、美國Grail)探索新興市場,國內通過圣貝拉等消費醫療項目(如月子中心)切入高凈值人群健康管理。
根據IT桔子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騰訊在醫療健康領域已累計投資超90個項目,投資總額超過千億元;2024年醫療投資占比近40%,超越AI成為第一大投資方向。
騰訊也在布局技術出海,通過騰訊云全球21個區域節點輸出AI診斷SaaS,復制國內基層賦能經驗。計劃在中東投入1.5億美元建設數據中心,在印尼投入5億美元擴建節點,并與英國BabylonHealth合作將AI問診技術引入東南亞市場。
健業家研究院發現,騰訊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技術整合力(混元+DeepSeek雙引擎)、生態粘性(微信12億用戶閉環)、政策適配性(覆蓋29省醫保數字化)。
以 “AI重構醫療價值鏈” 為核心邏輯,通過雙大模型技術基座解決醫療專業性難題,以“投資+合作”卡位創新藥與器械賽道,最終構建覆蓋“患者-醫生-藥企-支付方”的閉環生態。
其布局不僅是技術賦能,更在推動醫療從“經驗驅動”轉向“數據智能驅動”,未來能否成為全球醫療AI標桿,取決于臨床價值驗證與商業落地的平衡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