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來,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北海醫院兒科門診接診了多例因嘔吐、腹瀉前來就診的患兒。門診上來自濱醫附院的主任醫師李曉梅接診過程中發現,不少孩子“病從口入”,根源竟是日常飲食中的衛生細節被忽視。專家緊急呼吁:守護孩子腸胃健康,科學飲食衛生刻不容緩。
夏季飲食衛生細節不容忽視
李曉梅提醒,夏季高溫高濕的環境非常適合細菌的繁殖和傳播。兒童胃腸道功能相對弱,更容易因攝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而引發感染,導致嘔吐、腹瀉、腹痛、發熱等癥狀。
生冷食物藏風險 冰箱≠保險箱
生食蔬果清洗不到位:
表面可能沾染致病菌或農藥殘留。專家強調,生食的蔬菜水果必須用流動的清水徹底搓洗,尤其葉菜類要逐片清洗,必要時可去皮食用。
冰箱食物未充分加熱:
冰箱只是延緩細菌繁殖,并非滅菌設備。冷藏或冷凍的熟食、牛奶等,取出后必須徹底加熱至滾燙(中心溫度達74℃以上)才能食用,切勿直接冷食。李斯特菌等“嗜冷菌”在冰箱環境仍能緩慢生長,對幼兒威脅很大。
“手”護健康第一關:
除了食物本身,肥皂流水是關鍵。手部衛生是阻斷“病從口入”的關鍵環節。“飯前、便后、處理食物前,務必督促孩子用流動的清水和肥皂(或洗手液)認真搓洗雙手至少15秒,尤其要洗凈指縫、指尖和手腕。”
家庭廚房衛生要點
生熟分開:刀具、砧板嚴格區分,處理生肉、海鮮后及時清洗消毒。
食物保鮮:剩菜剩飯及時冷藏(2小時內),食用前充分加熱;涼拌菜,盡量不剩。
清潔冰箱:定期清理過期食物,擦拭內壁,保持清潔低溫。
孩子嘔吐腹瀉,科學應對很關鍵
若孩子已出現嘔吐、腹瀉:
及時就醫:明確病因,切勿自行隨意使用止瀉藥或抗生素。
預防脫水:少量多次飲用口服補液鹽(ORS),補充水分電解質。避免飲用高糖飲料(如碳酸飲料、果汁)。
清淡飲食:癥狀緩解后,可從易消化的米粥、面條等開始逐步恢復進食。
夏季是兒童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預防勝于治療。家長朋友們務必提高警惕,從食材選購、清洗處理、烹飪加熱到個人衛生習慣,為孩子把好每一道飲食安全關。同時,依托三甲醫院的強大支持,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北海醫院兒科為轄區兒童提供便捷、優質的醫療服務,成為“家門口”守護孩子健康的堅實后盾。讓我們共同努力,讓孩子們度過一個健康、愉快的夏天。
核心提示速覽:
?生食蔬果:流水徹底搓洗
?冰箱食物:取出務必熱透
?飯前便后:流動水+肥皂洗15秒
?嘔吐腹瀉:及時就醫,防止脫水和電解質紊亂!
記者 王慧慧 通訊員 張瑩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