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磚引玉,是一個非常謙虛的成語。意思就是說這個人,他寫了一篇文章或者發表了一些見解,引出別人更好的文章和更好的見解。其實我覺得一個人如果他的觀點足夠吸引人,能讓別人靈感爆發的話,那就說明他本身也是非常有文采的。那么這個成語的歷史故事就發生在唐朝。
唐朝有很多的詩人,其中有兩個詩人關系很不錯,分別是常建和趙嘏,趙嘏這個人非常有才華的,寫詩寫的很好,常建就很羨慕,總想偷拿到他的詩稿。因為他覺得自己的文化水平不是那么高,也寫不出什么傳世名作來,所以他就想了很多方法去引誘趙嘏寫詩。
他是非常了解這個朋友的,他知道趙嘏到了蘇州,接下來就要去林顏寺,于是他提前在一塊白色的墻壁上揮筆寫了一首詩,但是只寫了兩句。趙嘏來到靈巖寺一眼就看到了這個白色的墻壁上的半首詩,他覺得這首詩不完整,實在是太可惜了,于是就找和尚借來了筆墨紙硯,結尾寫了兩句。
這整個行為就是拋磚引玉,因為趙嘏的詩詞寫的非常好的嗎?為了讓他發揮自己的才華,就會提前把自己粗淺的能力表現出來,先寫上兩句詩,等著他來修改,等著他來續寫。拋磚引玉,這個成語是相當謙虛的,因為咱們都知道能寫詩的都不是一般人都是很有才華的,但是他卻把自己比喻成了磚頭,把別人比喻成了碧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