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據“志愿軍老兵幫扶計劃”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志愿軍老戰士、特等功臣、二級英雄蔣永德因病,于2025年6月28日14時28分逝世,享年96歲。
▲蔣永德
據了解,蔣永德出生于1930年,先后參加了解放重慶、成都戰役和成渝鐵路建設等。1951年3月,隨12軍31師92團參加抗美援朝,并擔任2營4連7班副班長,先后參加第五次戰役、金城阻擊戰、上甘嶺戰役和東海岸反登陸防御作戰等。
在上甘嶺戰役中,蔣永德用2枚手榴彈和2枚手雷,炸毀敵人2個暗堡,殲敵百余人,被志愿軍總部記特等功,并授予“二級爆破英雄”稱號,朝鮮政府授予他“一級國旗勛章”。
入朝參戰接受突發任務
蔣永德出生于四川省內江縣,1949年參軍,歷任12軍31師92團4連戰士、副班長。先后參加了解放重慶、成都戰役、成渝鐵路建設。
1951年3月,蔣永德跟隨12軍31師92團參加抗美援朝,擔任第12軍31師92團2營4連7班副班長。先后參加了第五次戰役、金城以南防御作戰、上甘嶺戰役、東海岸反登陸防御作戰。
“部隊從遼寧丹東的寬甸走浮橋入朝,白天敵機一直轟炸,只能晚上過江,我們就這樣走了好幾天,終于到達前線。”蔣永德曾回憶道。
▲年輕時的蔣永德
在上甘嶺戰役的第29天,志愿軍因連日作戰,前方陣地的物資已嚴重不足。為了給坑道里的戰友們及時送去急需的補給,蔣永德所在的2營成立火線運輸隊。
經過千辛萬苦,火線運輸員們突破密集的機槍封鎖,拼盡全力,將彈藥、物資送了上去。
1952年11月13日下午,蔣永德和所在營運送彈藥的隊伍趁著天氣陰沉、敵機不敢肆意轟炸的機會提前出發,拼盡全力,將彈藥、物資送到448高地下邊。
到達指定地點后,副團長姚履范和四連指導員甄占林早已在此等候。看到所有人都安全到達后,指導員說:“四連今晚要上陣地反擊,連長已經上去看地形了,你們就不要回去了,等人都到齊了,咱們就上陣地!”
蔣永德當時問:“要回去取武器嗎?運彈藥時,武器都放在后面了。”“來不及了,有手榴彈和手雷就行了,你們抓緊做戰斗準備工作,每人帶20顆手榴彈、2個手雷和2根爆破筒。”指導員命令道。
就這樣,蔣永德和戰友們來不及返回拿武器,每人帶著20顆手榴彈、2個手雷和2根爆破筒,便在指導員帶領下向537.7北山高地走去。
上甘嶺戰役勇炸敵暗堡
537.7北山高地的4、5、6號陣地是一連11日晚上收復的,但從12日凌晨開始,敵人就開始連續反撲,一連一直堅守在陣地上,與敵浴血奮戰。13日下午,陣地再次被敵人占領,所以此次四連的任務就是再次奪取并堅守4、5、6號陣地。
當晚,4連迅速消滅了陣地上的敵人。副班長蔣永德帶領4班在守陣地中,遭到敵人猛烈襲擊,陣地防守難度大。第二天中午,堅守5號陣地的人員傷亡后僅剩一名戰士,蔣永德帶領兩名戰士去支援。經過激戰,又只剩下了蔣永德和馬福金兩人。他們下定決心:“只要我在,陣地就在。”
敵人不斷反撲,我軍傷亡非常大,這是為何?蔣永德觀察后發現,原來在敵我陣地凹部,距離陣地50米處有個暗堡,暗堡既是敵人的屯兵點,又是強火力點,對我方陣地的威脅非常大,而我們僅有的手榴彈和手雷,投擲距離達不到。
于是,蔣永德立即向已經趕到5號陣地的連長請示,要去炸掉敵人的暗堡。連長同意了。任務確定后,蔣永德便帶上兩顆手雷,準備去炸掉敵人暗堡。
等到天快黑時,蔣永德在戰友的掩護下,開始行動了。我方陣地上的機關槍猛烈地向敵掃射,蔣永德借機迅速躍出戰壕,從4號陣地方向迂回爬向地堡,隱蔽接近到距敵人的暗堡10多米的地方,蔣永德觀察到敵人沒有發現他,于是立即向射孔猛地投進一顆手雷,然后迅速滾到一邊去。只見火光一閃,一聲巨響,敵人的暗堡被炸掉了。
完成任務后的蔣永德正要返回陣地時,對面陣地的敵人突然用機關槍向他掃射,蔣永德就地翻滾,倒在一條交通溝里。仔細觀察后,蔣永德發現敵人設置了兩個對向暗堡,剛才炸掉的只是其中一個。于是,他跳出交通溝,再次接近另一個暗堡,將剩下的一顆手雷從射孔投進去,轟的一聲,敵人的另一個暗堡也被炸掉了。
趁著煙霧回到陣地上的蔣永德,看見跟他一起堅守陣地的3營機炮連3班的3名戰士,只剩下一個時,內心無比悲痛。
以后的時光,蔣永德只要想到這些就淚流不已,他說:“當時在戰場上,是我讓他們留下的,我連他們的名字都不知道,現在我回到了祖國,他們卻留在了朝鮮。”他無數次都在想,如果他不留下他們一起堅守陣地,他們是不是就不會犧牲……
▲蔣永德的特等功證書
1952年12月,蔣永德光榮入黨。1953年,為了表彰蔣永德的功績,他榮立“特等功”,被授予“二級爆破英雄”稱號,獲得朝鮮政府授予的“朝鮮民主主義一級國旗勛章”。
家中被燒家人才知其軍功
1953年,蔣永德先后回國前往北京參加五一觀禮和國慶觀禮,并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1953年9月,蔣永德作為12軍的戰斗英雄代表之一歸國參加國慶觀禮,臨行前92團為戰斗英雄蔣永德歸國參加國慶觀禮召開了隆重歡送會,團首長親自為他戴上大紅花。
▲1953年4月22日,蔣永德(后排右一)與戰友首次回北京參加國慶觀禮
1953年9月27日,蔣永德和其他一百多名功臣組成中國人民志愿軍國慶節歸國觀禮代表團,在團長、中國人民志愿軍副司令員楊得志將軍和副團長、中國人民志愿軍政治部主任李志民將軍率領下,從沈陽出發乘火車到達北京。志愿軍代表團在天安門東二區觀看了建國四周年國慶典禮,在參加了天安門國慶觀禮期間,代表團得到毛澤東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1954年八一建軍節,蔣永德還出席了朱德副主席在南昌主持的“志愿軍歸國戰斗英雄代表群英會”,并接受了朱老總的敬酒。
而這一切,他從未主動提及過。
▲1955年,蔣永德(右)與戰友合影
1966年,蔣永德從部隊轉業到了宜賓,在宜賓市一家磷肥廠工作。他深藏功名,默默無聞。在工作中始終保持軍人的優良作風,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勤勉工作一心為公。
他從不對家人講起自己的往事,直到一次家中意外發生大火,家人才從他冒死從火海里搶出的那本沒有燒盡的立功證書中,知道了他的英雄事跡。
“如果不是家里火災,爸爸回去找他的獎章,我們都不知道他立過大功。”蔣永德的女兒蔣曉玲曾說道。“他為人很低調,從來不會主動說這些事情。”
他一生牽掛著戰友,2023年7月25日,他和12軍在上甘嶺并肩作戰的老戰友、二級戰斗英雄蔡興海,終于實現了跨越70年的千里相會。
當志愿者把那枚刻有蔣永德姓名和部隊番號的紀念章送到他手中時,他小心翼翼地將其捧在手心里,并念道:蔣永德,中國人民志愿軍,十二軍三十一師九二團四連副班長。那一時刻,蔣永德滿是激動與欣慰,因為他知道年輕人沒有忘記他和他的戰友們。
【資料來源:“志愿軍老兵幫扶計劃”微信公眾號、丹東發布、央視綜合頻道、宜賓傳媒網、新三江周刊等】
編輯:李影
統籌:李秀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