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得志是個傳奇人物,他在濟南軍區當司令員的時間跨度不短,整整18年,從1955年到1973年。
這期間,他跟四位政委搭檔過,分別是舒同、曾希圣、譚啟龍和王效禹。這四個人各有各的背景和故事。
舒同:書法家出身的第一任政委
先說舒同,他是濟南軍區成立時的首任政委,1955年上任,一干就是五年,到1960年才走。1905年舒同出生在江西東鄉,家里條件一般,小時候就喜歡寫字,6歲開始模仿王羲之和顏真卿的書法,10歲已經寫得有模有樣了。
1926年,他加入共產黨,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紅軍時期,他干過不少重要工作,比如紅四軍政治部秘書、紅一軍團政治部主任啥的。長征路上,毛澤東還給他起了個外號叫“馬背書法家”,因為他老在馬背上練字,挺有意思的。
到了抗日戰爭,他當過八路軍總部秘書長,負責寫文件,毛主席夸他是“黨內一支筆”,可見他的文筆和書法功底有多扎實。
1955年濟南軍區剛成立時,舒同跟楊得志搭檔。他在軍區主要抓政治思想工作,用自己的書法特長寫了不少標語和宣傳材料,部隊里挺吃這一套,士氣提得老高了。他跟楊得志配合得也不錯,軍區剛起步那幾年,能穩住局面少不了他的功勞。
不過1960年,他被調到地方上干別的去了,就跟楊得志分開了。舒同這人吧,革命資歷深,能力強,算是給濟南軍區開了個好頭。
曾希圣:情報專家的短暫任職
接下來是曾希圣,1960年他接了舒同的班,當了濟南軍區的第二任政委,但只干了兩年多,到1962年就走了。1904年曾希圣出生在湖南資興,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算是正兒八經的軍校出身。
他最大的特點是情報工作干得出色。1930年,他在上海給黨中央干諜報科科長,專門收集和破譯敵人情報,給中央提供了不少關鍵信息。
長征后,他搞了個軍委二局,負責情報,幫紅軍破了好幾次敵人的圍剿??谷諔馉帟r,他在重慶潛伏,跟國民黨斗智斗勇,弄到了不少有用的情報,算是隱秘戰線上的牛人。
到了濟南軍區,曾希圣把他的情報經驗帶了過來,重點加強了軍區的偵察和情報能力。他跟楊得志一塊兒弄了不少戰略部署,軍區的作戰水平提高了不少。
不過他這人待不長,1962年就被調到安徽干地方工作去了。可能是因為他更擅長情報和地方管理,軍區這塊兒對他來說有點大材小用了??傊?,他跟楊得志搭檔時間不長,但干得還算靠譜。
譚啟龍:放牛娃逆襲的六年政委
第三位是譚啟龍,1961年他上任,干了六年,到1967年才調走。譚啟龍1913年出生在江西永新,家里窮得不行,小時候父母沒了,靠放?;蠲?929年他參加革命,1933年在瑞金碰上毛澤東,毛主席叫他“放牛娃”,還鼓勵他好好干革命。
這話對他刺激挺大,從那以后他就拼命干,紅軍、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都參加了,慢慢熬成了個厲害的政工干部。解放戰爭時,他當過晉察冀野戰軍縱隊政委,戰場上鼓舞士氣很有一套。
譚啟龍到濟南軍區時,正好是1961年,他接了曾希圣的位子。他這人接地氣,喜歡跑基層,經常去部隊和農村轉悠,摸清楚士兵和老百姓的需求。他跟楊得志搭檔挺順手,倆人一塊兒推軍區的現代化建設,干得有聲有色。
他在濟南軍區干了六年,時間不算短,貢獻也不小。1967年,他被調到浙江當省委第一書記,就跟楊得志分道揚鑣了。譚啟龍這人,從放牛娃到軍區政委,人生挺勵志的。
王效禹:跟楊得志不對付的最后一任
最后一位是王效禹,1967年他上任,但只干了兩年,到1969年就被免了。王效禹1913年出生在山東壽光,1938年參加革命,算是個后起之秀。1967年,他當了山東省革委會主任,順帶兼了濟南軍區第一政委,風頭正勁。
不過,他跟楊得志的關系特別僵。這家伙做事獨斷專行,喜歡在會上大聲嚷嚷,指責這個指責那個,還老想壓楊得志一頭。結果倆人合作得一塌糊涂,軍區工作效率直線下降。有一次演練,他非要改計劃,搞得部隊調度亂七八糟,最后還是楊得志親自收拾爛攤子。
1969年6月,中央看不下去了,覺得他跟楊得志這么鬧沒法干,干脆把他免了。從那以后,楊得志自己兼了政委,把軍區大權全抓在手里。王效禹這人吧,能力可能有,但脾氣太沖,跟楊得志尿不到一個壺里,算是四位政委里最不成功的。
楊得志:18年的核心人物
說完了四位政委,咱們得提提楊得志本人,畢竟他是這18年的核心。1911年楊得志出生在湖南醴陵,1928年參加紅軍,同年入黨,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都打過仗,戰功一大堆。
1955年,他被授了上將軍銜,成了濟南軍區首任司令員。他在軍區干了18年,跟這四位政委搭檔過,有順心的,也有鬧心的。特別是跟王效禹那段,他硬是沉住氣,把軍區穩住了。1973年,他調到武漢軍區當司令員,才離開濟南。
楊得志這18年不容易,政委換了四茬,每個人風格都不一樣。他得跟他們磨合,還得管好軍區,真挺考驗人的。他能干這么久,說明他不光會打仗,管人管事也有一套。
這18年啊,不光是楊得志跟這四位政委的事兒,也是濟南軍區從剛成立到慢慢成熟的過程。舒同靠文化和政治工作,硬是把部隊思想捏合到一塊兒;曾希圣用情報專長,給軍區加了點“科技含量”;
譚啟龍走群眾路線,部隊和老百姓關系處得好;王效禹呢,算是反面教材,太獨了,干啥都容易翻車。這么一看,楊得志跟他們搭檔,還真得有點“八面玲瓏”的本事。
楊得志執掌濟南軍區18年,不光是他個人的事兒,也是軍隊建設的一個縮影。那時候部隊得一邊穩定內部,一邊準備打仗,還得跟地方配合,任務重得很。
他跟這四位政委搭檔,磨合得好壞,直接影響軍區的效率。從結果看,濟南軍區這18年發展得還行,說明楊得志這核心作用沒得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