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連擋住兩個師?這絕對是一個瘋狂的計劃,因為從任何角度來看,這似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然而在1951年,這件事卻真實地發生在了朝鮮戰場上,志愿軍的一名連長臨危受命,帶著一個連的隊伍硬生生把對方兩個師困在了原地。
此戰之后,這名連長被稱為“最狠連長”,而被大部隊打得分崩離析的兩個師最終被撤銷番號。
那么這名連長到底是誰?他又是怎么打出這樣驚人的戰績的?
臨危受命
第五次戰役的開始,預示著抗美援朝已經進入了尾聲階段。
被打到窮途末路的美韓聯軍準備展開自救反撲,總司令下達命令韓第3師、第9師兩個師立即動身前往釜山。
實際上這兩個師當前屬于一種被圍困的狀態,但是當時的包圍圈并不是非常堅固。
隨時都有被沖破的危險,同時從美國指揮官的意圖就能看出,這兩個師一旦要是前往釜山,我軍前期做出的犧牲全部都白費,情況非常嚴重。
志愿軍178團接到了任務,務必將這些打算撤退的敵軍堵死在里面。
于是178立刻派出隊伍前去對敵軍突擊,可是意外卻發生了,當時的朝鮮地區地形復雜,加上天色已晚。
整支隊伍在森林當中失去了方向,這一下問題可就嚴重了,因為此時的敵人已經展開了撤退,刻不容緩。
團長召集干部們緊急展開了討論,就在這時,一個人站了出來:“這項任務交給我們5連吧。”
循聲望去,團長看見了一雙犀利的眼睛,說這話的人是5連的連長毛張苗。
團長對于這個連長的大名也是早就有所耳聞,是團里面出了名的硬骨頭。
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中都有他的身影,而且他非常擅長打以少勝多的戰斗,可以說是非常難得的人才。
“一個連?去擋住兩個師?不行這太冒險了!”團長雖然知道毛張苗的能力,但還是不太放心。
可是當下顯然已經來不及了,所以毛張苗毅然決然的帶著自己的連隊就出發了,沒有等到上級的批示。
副連長拿著地圖輕輕地問:“連長,韓軍駐扎的五馬寺一帶情況不是很樂觀啊。”
接著分析道,當前面對的這個韓軍師,裝備還算是非常先進的,而且有美軍的指揮官坐鎮,想要攻破的話難度很大。
毛張苗低頭沉思了一下說:“夜色就是我們最好的掩護。”
確實如此,在當年的抗美援朝戰爭當中,我軍利用夜色打下了不少逆風翻盤的戰斗,敵人也最害怕志愿軍的夜戰。
戰斗開始
部隊朝著五馬寺行軍的路上也遇到了迷路的問題,部隊在樹林當中繞了很久。
排長勸他,要不然等到天亮了再繼續走吧,可是毛張苗卻沒有理會,他知道當前的時間已經不夠了。
憑借著驚人的方向感,他成功帶領著部隊走了出去,雖然浪費了一些時間,但是好歹是趕上了。
此時的毛張苗已經能看到前方不遠處敵軍指揮所微弱的燈光了。
眼前就是敵軍的哨所,毛張苗示意大家不要發出聲音,用近身的方式解決掉敵人。
在毛張苗的指揮下,迅速拿下了高地,甚至很多敵人還沒有反應過來就一命嗚呼了。
接下來就要正面的面對敵軍的大部隊了,毛張苗下令部隊短暫休息一下,而后展開了部署。
首先既然對面的陣地是以師為單位的,那么正面突擊肯定是不明智的選擇,只有利用穿插滲透的方式才能突破進入。
于是毛張苗給連隊分成了一個個小組,相互之間掩護配合。
凌晨天還沒亮透,隊伍開始行動,敵人的崗哨正在打瞌睡,一串急促的子彈穿透了敵軍的身體。
緊接著一聲尖利的哨音響起,志愿軍戰士們從四處埋伏的草地當中站了起來,開始拿起武器對敵軍發起攻擊。
利用周圍的樹木草地等掩體,不斷的變換陣型,打的敵軍根本找不到北。
美軍指揮官也慌了陣腳,因為他根本搞不清楚對手到底在哪里。
而此時毛張苗指揮著隊伍不斷地穿插切斷韓軍之間的聯系,最終韓軍在極度崩潰的情況下逃跑。
可是毛張苗早就已經做好了部署,就在韓軍沿著公路撤退的時候一聲巨響公路被炸得稀碎。
一戰過后,韓軍的兩個師徹底被切斷了退路,而毛張苗帶領的隊伍接受了五馬寺駐軍的投降。
當看到毛張苗的隊伍后,美軍指揮官都愣住了,因為在他看來當時和他們作戰的至少有一個團的兵力。
可是沒想到僅僅只有一個連,這就是毛張苗采用的戰術給敵軍造成的家鄉。
通過身邊的掩護,讓敵軍看不清楚自己的人數,加上本身韓軍對于志愿軍就很怕。
作戰的意志力也不頑強,甚至有時候一聽見沖鋒號就被嚇破了膽,扭頭就跑。
毛張苗經過此戰之后也是得到了晉升,此戰也被軍史當中反復地研究為后人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可以說正是無數像毛張苗這樣的指戰員沉著冷靜地指揮發揮聰明才智,我軍才能夠打下一場又一場硬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