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季琦做的產品,我一定會無條件跟進。別人說我被華住‘洗腦’了,我覺得樂在其中!”
張培松說
張培松身邊朋友形容他最多的一句話是:他被華住“洗腦”了。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自從認識季琦后的20多年時間里,張培松只跟著季琦開酒店,只開華住的品牌,其他的生意不做了,其他酒店品牌拋來的橄欖枝也不給一點機會。
不了解他的人,會覺得這是一個季琦、華住的“腦殘粉”。但真正交流后會發現,張培松認準華住,鐘情全季,有他的邏輯和道理在。
事實證明,這的確是一場雙向奔赴,在華住的全方位賦能下,在“扛把子”品牌全季的鼎力支持下,張培松一共加盟了23家全季,并且每一家都在盈利。
第一次豪賭:認識季琦 跨界押上全部身家做酒店
張培松每每回憶起,第一次見到季琦打造的第一家連鎖酒店的場景,都難掩內心激動。“真的是一見鐘情!它的色彩、產品、燈光,完全沖擊了我的心臟。”
這種心動也讓張培松一夜無眠,翻來覆去地看各種細節。
要知道,2000年初,大多數城市可選擇的住宿要么是價格昂貴的高星酒店或迎賓館,要么就是環境堪憂的小旅館。在那個年代,連鎖酒店絕對是個新物種。
能夠見到這樣一個有著明艷的視覺設計,又干凈整潔的酒店,雖然面積不大,好像需要的都有,著實讓他眼前一亮。
嗅覺敏銳的他,當即覺得這個事情可以干。第二天一早,他便對著床頭柜上內部通訊刊物寫著的電話撥了過去……
就是這樣一通電話,連通了他與季琦,以及后來的華住、全季,一段長達20年的友誼。
張培松說,第一次見到季琦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季琦和團隊是帶著一張1000萬注冊資金的公司營業執照去的,這種操作實屬少見。季琦還特別強調,公司是要上市的,當時的張培松是不信的,覺得有些不著調。
當他和季琦“混”了兩三個月,一起看項目,下工地后,他相信了。
因為這份信任,也讓張培松押上了全部600萬身家,將原本要開杭幫菜的5000平方6層小樓改成了酒店。
用他的形容就是,傾其所有,其中一部分錢還是和朋友借的。正是這一大膽決定,讓他成了中國酒店連鎖投資第一人。
在張培松酒店的籌備、施工現場,經常可以看到季琦的忙碌身影,親自把關,做開發布局、排房,包括細節設計……全程參與。
后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從如家到漢庭,再到全季,張培松就是跟著季琦的。
但這份信任不是盲目的。真正打動張培松的,是季琦對品牌的高度理解,對產品的精雕細琢,以及對未來市場的精準判斷。
張培松說,季琦就是中國最好的酒店產品經理,總是能夠做出讓人一眼就喜歡的酒店產品。從漢庭到全季,他對用戶體驗的細節關注簡直達到了極致。
“他做的產品,我一定會無條件跟進。別人說我被華住‘洗腦’了,我覺得樂在其中。”
“沒有結果的承諾是忽悠,有結果的忽悠是承諾。” 他用一句話概括了這些年季琦對承諾的踐行。
第二次豪賭:跟著季琦 鐘情開全季
張培松對華住的長情,更多體現在了全季上。
張培松形容第一次見到全季3.0產品時,有種初次見到連鎖酒店時的心動熟悉感。所以他毫不猶豫地在杭州開了第一家全季。
但也正是這家全季,讓張培松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首先從體量上來看,面積15000平方的物業要遠遠大過他之前所操盤過的項目;其次是交通的通達性問題,雖說是杭州標志性建筑,但并不便利,需要繞很久的路才能到達。
很多圈里人都不看好這個物業,紛紛勸他不要拿,但張培松內心有著堅定的信念,自始至終都認為,把全季放到這個物業里,一定會一炮打響。
開始裝修后,張培松每天最早一個到現場,最后一個走,幾乎寸步不離地盯在工地上,跟進度、看細節,有時候為了一個衛生間的布局,墻體都反復敲了三次。
因為壓力過大,張培松晚上時常焦慮到無法入眠,本就有些單薄的身材一下子暴瘦了18斤。
有一天晚上下班,他突然回頭看著正在裝修中的物業,忍不住大喊道:“要么我把你征服,要么你把我壓死。”
好在結果沒有令他失望,這家酒店不僅開業即爆火,甚至還做到了兩年回本。
有了第一次的試水,加之又是他“心水”的品牌,所以一發不可收拾,在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出全季連鎖店。
以深圳為例,張培松一共開了6家全季,新版本的全季5.0曉山青也進入到緊鑼密鼓的開業籌備期。
提及選擇深圳的原因,張培松透露也與華住的市場戰略布局緊密相關。2020年,華住提出要加碼華南市場,作為一直以來華住最為緊密合伙人的張培松,自然而然成了拓疆者之一。
張培松借此機會結識了楊永銀、林天華等合伙人盟友。在他的影響下,他們也逐漸被成了華住派、全季迷。
關于鐘情全季的理由,張培松給出了這樣的解釋:首先,產品夠硬——酒店體驗的核心是滿足功能性,全季是真正契合中國人旅宿方式和設計審美的酒店,客人要的都有,絕對抗打。
其次既有“工業化效率”,又有“人文溫度”的獨特且細致的服務體系,從預訂到離店貫穿始終,為住客創造了兼具舒適感與人文溫度的情緒價值,使得全季成為了很多人的“安心首選”,甚至在社交媒體上掀起了討論潮,很多人把家也裝成了“全季風”。
還有對投資人非常友好的一點是:品牌的成長性。從全季3.0到全季5.0,產品設計始終圍繞品牌的“魂”不斷演進。
大到一年一度的人文大賞,小到一天一設計的客房詩簽,從細節到場景,都傳遞出了全季的東方人文氣質,賦能品牌在行業中走得更穩、更長遠。
有了全季這樣抗打的品牌,加之華住集團從供應鏈成本控制,到酒店運營管理等全方位賦能下,張培松投資的23家全季酒店全部實現盈利。
聽起來有些難以置信,但張培松的確做到了。
這離不開他20多年的日積月累,百分百地投入。每個月張培松都會抽出半天時間把自己關在辦公室,整理、統計所有酒店的收益報表,進一步做分析、做優化。
用他的話說就是:“每一家酒店的管理成本都刻在了我的腦子里。”
舉個最直觀的例子,一家全季120間房,早餐食材成本高還是低,他只要看一眼數據基本就能給出判斷。
今年華住還首創了GOP成本管理數字化產品,張培松認為,這個產品的管理思路和他多年的運營經驗不謀而合,是對酒店投資人很有價值的工具。
在見面的交流中,我也有深刻體會。張培松頻繁地接到一些投資酒店的咨詢電話,通常他都會提出一些關于物業、租金,或者意向品牌等問題,每次都是寥寥幾句,他就能很快地給出自己的建議,這家酒店到底能不能開。
可能有人會覺得這是一種什么樣的超能力,但他卻認為,良好的習慣會影響人的一生。
他說,兒時母親對他干凈、整潔的要求,讓他懂得了每個東西都有最優選的位置;做服裝時又培養了他如何排版、訂單歸檔,做出一目了然的財務賬本的能力;后來通過學開車又讓他感悟到,眼里要揉得進沙子,機遇轉瞬即逝,不能過度追求完美。
這不禁讓我想起,我們第一次在他辦公室一起喝茶的場景,他時不時地用抹布擦著桌子上的水漬,桌面上任何時候看上去都是干凈明亮的。
正是這些日常且細微的好習慣,讓張培松在開全季酒店這件事上,心里的那桿秤,越來越精準了。
第三次豪賭:與季琦約定 一起干到100歲
像張培松這樣的投資人完全有資格躺平了,但他卻活出了正是“闖”的狀態。
現在的張培松,經常是飛來飛去的狀態,一年有200多天都是住在酒店里,最忙碌的時候一天在3座城市間輾轉。
在別人眼里,是奔波、是勞累,他反而很享受這個過程。當我問他為什么?
他說:“工作使人年輕。”
酒店行業是他熱愛的一個行業,是值得他投資一輩子的行業;其次是因為跟著季琦,跟著華住,這家企業和品牌都值得;第三是開酒店的20多年,很多員工也是一直跟著,要為他們負責。
當大家都在質疑開酒店到底還是不是一門好生意時,他干過服裝,做過餐飲,最終選擇將開酒店當作一輩子的生意,行動勝過一切言語。
在張培松看來,開一家酒店就像從談戀愛、結婚到生子的過程,從和房東談物業開始,到懷胎十月的營建籌備,直到開門營業,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難免也會遇到很多問題。
但你真正看到自己滿意的產品推向市場,并得到認可的那一刻,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橫向對比服裝和餐飲,一個是勞動密集型工廠,一個又需要面臨應收賬款的問題,做了酒店以后,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
但最關鍵的原因還在于,酒店行業是24小時營業的,每天都有現金流,扁平化管理也讓成本和支出都是可視、可控的,做到心中有數。
“遇到了對的人,進入了好的行業,還找到了喜歡的生意,這無疑是最幸運不過的事情。”張培松總結道。
不僅他自己allin華住,還感染到身邊很多朋友與他一起,跟著華住開酒店。
之所以能如此堅定,在張培松看來,這份底氣是華住給的。
一方面是季琦的敬業。他舉例,特殊時期過后,季琦幾乎把全國的華住酒店都巡了一遍,很多城市都不只一次。
他也會經常帶著很多加盟商到各地城市去調研,了解加盟商遇到的問題,并真真切切地解決了很多問題。
另一方面是,剛剛過了20周年的華住這個“靠山”越來越強大,不僅是國內最大的酒店集團?之一,更是成為國內首個突破“萬家酒店”的集團。他們的關系從來不是“甲乙方”,而是“價值共同體”。
投資人最怕的是什么?最怕品牌主擺爛。
季琦最近又給張培松等核心加盟商吃了一顆定心丸。張培松回憶,前幾天和季琦一起吃飯,季琦向幾位華住核心加盟商承諾,要干到100歲,也希望大家跟著他一起干到100歲。
同時,季琦還定下了三個目標:華住就是要讓投資人伙伴,快樂地賺錢,輕松地賺錢,持續地賺錢。
張培松用“踏實”二字來概括聽到這些話時的感受。“華住20年,沉淀了上萬家店,真正做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
之前接觸到過很多華住投資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跟了華住很多年,開了很多家酒店,而張培松就是最形象的代表。
在與張培松接觸中,他每次出現都會穿著一件印有城市馬拉松logo的T恤,比如無錫馬拉松、重慶馬拉松,跑步已經成了他日常生活里的一個習慣,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
某種意義上,對于張培松來說,開酒店和馬拉松一樣,一直專注與熱愛,還有長期主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