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平行宇宙”只是電影里的腦洞?其實早在1957年,美國物理學家休·埃弗雷特就提出了“多世界詮釋”理論:每當你做一個選擇,宇宙就會分裂成無數個版本,每個可能性都會在某個平行世界里真實存在。
舉個例子,你站在咖啡店門口,猶豫要不要點一杯卡布奇諾。在某個版本的宇宙里,你選擇了咖啡。而在另一個宇宙,你轉身買了一杯抹茶。可別小看這個決定。按照量子力學中的“多世界詮釋”,這兩個選擇并非簡單的“過去”與“現在”,而是宇宙悄然分裂成了兩條獨立的時間線,一個你因咖啡因興奮熬夜,另一個你因抹茶抗氧化多活了十年。
很神奇?2023年,物理學家通過量子糾纏實驗發現,微觀粒子的行為似乎能“預判”觀測者的意圖,這種“未來影響過去”的現象,被部分學者解讀為平行宇宙存在的間接證據。換句話說,宇宙可能像一棵不斷分叉的樹,每個分支都藏著一個“不同的你”。
假設未來某天,人類掌握了跨越時間線的技術。你能和喝咖啡的自己交換記憶嗎?理論上,這需要兩個條件:一是找到連接平行宇宙的“蟲洞”,二是破解不同時間線間的量子編碼。
但問題是,如果喝咖啡的你經歷了升職加薪,而喝茶的你意外中了彩票,兩份記憶同時涌入大腦,會不會讓你的精神系統瞬間崩潰?而且,記憶交換可能引發“身份悖論”:當兩個“你”都堅信自己才是“本體”,誰該繼承房產?誰又該還清信用卡?
有人可能會問:“如果分裂的宇宙能合并,是不是就能集齊所有選擇的優點?”科幻劇《暗黑》里,早給出了警告:強行合并時間線可能導致宇宙“死循環”。現實中,物理學家認為,不同宇宙的物理法則可能截然不同(比如某個宇宙光速比這兒慢一半),強行融合就像把Windows系統硬裝進Mac電腦,藍屏是輕的,數據全毀都是可能的。
不過,也有樂觀派提出“量子擦除”理論:若能在分裂瞬間抹去差異性,或許能實現“溫和合并”。但代價呢?就好比刪掉手機里所有照片來清理內存,你可能不得不遺忘某些人生經歷。
平行宇宙理論或許永遠無法被實驗證明,但它給了我們一種浪漫的視角:每一次看似微小的決定,都是宇宙在書寫無限可能的劇本。哪怕真有無數個“你”在平行宇宙里掙扎、歡笑,此刻的你,才是唯一能握緊咖啡杯的那一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