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發布預警!高校招生錄取期間謹防上當受騙
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錄取工作即將開始。往年,一些機構或個人為牟取經濟利益,在志愿填報、招生錄取等環節,利用考生和家長的急切心理,散布虛假信息、販賣制造焦慮,嚴重擾亂考試招生秩序。為此,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鄭重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通過官方渠道查詢、咨詢有關信息,勿存僥幸心理、勿信不實信息,謹防上當受騙。
一、認準官方權威渠道,警惕山寨信息詐騙
【現象】近年來,一些社會機構和個人通過網絡平臺發布有關涉考涉招信息,存在政策解讀不準確、信息提供不真實等問題,有的甚至通過修改域名的個別字母(如“edu.cn” 改為“edn.cn”)、復制官方頁面布局樣式等方式假冒、仿冒高校和招生考試機構的官方網站、新媒體賬號,或注冊“陽光志愿XX”“陽光高考XX”等近似名稱的APP,編造散布虛假信息,誘導考生及家長購買付費服務,擾亂考試招生秩序。
【提醒】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深入實施“2025高考護航行動”,已協調有關互聯網平臺對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和高校的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等進行了權威標識,便于廣大考生和家長識別,獲取正規的招生政策和服務信息。此外,考生和家長可在教育部官方網站搜索全國高等學校名單,查詢核實本年度具有招生資格高校的基本情況。
在此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在網上查詢高校招生信息時,請認準“官網”標識,謹防山寨賬號或網站騙局。
二、理性報考不迷信,切勿輕信高價輔導
【現象】近年來,一些社會機構和個人制造各類噱頭吸引流量,制造販賣志愿填報焦慮。通過包裝打造“專家”“名師”、虛假編造“內部信息”“內部數據”等方式,誘導考生及家長購買高價志愿填報咨詢服務。
【提醒】有關部門從未發放過“高考志愿規劃師”這類職業資格證書,所謂的“志愿規劃師”等大多是臨時招募的社會人員,按照“臺詞”給考生和家長“輔導”。每年高考填報志愿前,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都會發布當年高考成績統計情況、近年來各高校錄取情況等,高校也會介紹學校招生章程、招生辦法和往年錄取參考信息,并不存在所謂的“內部信息”“內部數據”。2025年志愿填報期間,“陽光志愿”信息服務系統及全國31個省(區、市)招生考試機構均提供了免費的志愿填報參考服務,發布志愿填報參考資料,考生可通過官方網站查詢所需參考信息,也可通過撥打當地招生考試機構、高校和中學的咨詢電話或線上咨詢等方式了解相關政策和信息。
在此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認準官方渠道,結合自身情況,綜合考慮個人志向、興趣愛好等多種因素,著眼于國家需要和社會需求,科學選擇,自主填報。
三、了解正規錄取流程,遠離特殊渠道陷阱
【現象】高校招生錄取期間,一些社會機構和個人聲稱“認識某某領導”“認識某某招辦”,甚至通過偽造文件、假冒高校招生工作人員等,謊稱可以“走后門”“搞特殊”,通過“內部指標”“機動計劃”“計劃外補招”“降分補錄”等說法實施詐騙。
2023年5月,趙某因考試成績比某大學的分數線低0.5分,未被該校錄取。經曹某介紹,趙某認識被告人彭某,彭某表示可以幫其辦理該學校的入學指標,并承諾辦不了入學就退還所有費用。2023年5月至7月,彭某通過編造各種請客送禮、購買入學指標等謊言,先后從趙某處騙得40600元。
【提醒】教育部“三十個不得”招生工作禁令中明確要求,“不得擅自擴大高校招生規模或調整高校招生計劃”“不得無計劃或擅自突破計劃規模進行招生或違反計劃管理要求調整計劃”“省級招辦不得違反投檔工作程序或在政策之外降低標準向有關高校投放考生檔案”“不得違反規定的招生程序降低標準錄取考生、拒絕錄取符合條件的考生”。
在此提醒考生和家長,高校招生是嚴格按照招生政策規定和學校招生章程等實行計算機遠程網上錄取,有嚴格的工作流程和監督機制。不存在所謂的“內部指標”、內部降低分數“補錄”“補招”的情況,正規招生錄取不會產生任何附加費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證金、錄取費、指標費的,一律不能相信。
四、認清不同教育形式,警惕虛假招生宣傳
【現象】近年來,一些社會機構和個人故意混淆普通高等學歷教育與其他教育形式之間的區別,以自考助學班、網絡教育班、國際合作辦學等入學通知書蒙騙考生及家長。部分辦學機構打著普通高等學歷教育的幌子,實際招收其他教育形式的學員。此外,部分由中介公司、社會人員運營的招生賬號借助網絡平臺發布信息時,常常以“免試入學”“免學費”“包分配”等噱頭進行虛假宣傳,夸大就業前景、升學率,誤導考生和家長。
【提醒】普通高等學歷教育學生均須通過高考招錄。上述所謂的“錄取通知書”不是普通高等學歷教育的錄取通知書,“入學”后也不能進行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新生學籍電子注冊,更拿不到普通高等學校學歷證書。
在此提醒考生和家長,認真辨別普通高等學歷教育與其他教育形式,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進修方式。在進行志愿填報時,需綜合參考官方志愿填報信息服務以及高校官方信息,結合個人志向及興趣等因素綜合考量,切勿輕信“噱頭”宣傳,避免盲目擇校。
五、做好個人信息防護,防范志愿篡改風險
【現象】考生高考志愿是高校錄取的重要依據。惡意篡改將受到法律制裁。2024年8月,山東某縣派出所接張某報警,稱其高考錄取通知書上的高校與填報志愿不符,經查,系同班同學李某因矛盾,用微信冒充老師獲取其高考報名賬號、密碼等信息,篡改志愿致其未被報考高校錄取。最終,李某受到法律制裁。
【提醒】篡改高考志愿本質上是對考生受教育權的侵犯。從司法實踐來看,該行為涉嫌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侵犯公民通信自由罪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切勿認為“無知者無畏”,切勿認為事發后能以“惡作劇”等理由搪塞,違法者終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在此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提高防范意識,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證號、考生號等個人信息和志愿填報系統密碼等登錄信息,不要泄露給他人,防止志愿被他人篡改。
重要通知!6月28日起,禁止旅客
攜帶此類充電寶乘坐境內航班
今年以來,旅客攜帶的充電寶等鋰電池產品機上起火冒煙事件多發,給民航安全運行帶來的輸入性風險持續增大。為切實保障航空運行安全,民航局發布緊急通知,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攜帶沒有3C標識、3C標識不清晰、已被召回型號或批次的充電寶乘坐境內航班”。
什么是3C認證
3C認證的全稱為“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英文名稱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英文縮寫CCC。它是中國政府為保護消費者人身安全和國家安全、加強產品質量管理、依照法律法規實施的一種產品合格評定制度。
充電寶攜帶規定
1.充電寶必須是旅客個人自用攜帶。
2.充電寶只能在手提行李中攜帶或隨身攜帶,嚴禁在托運行李中攜帶。
3.充電寶額定能量不超過100Wh,無需航空公司批準;額定能量超過100Wh,但不超過160Wh,經航空公司批準后方可攜帶,但每名旅客不得攜帶超過2個充電寶。
此類充電寶禁止攜帶
1.嚴禁攜帶破損、鼓包、標識不清的充電寶。
2.嚴禁攜帶額定能量超過160Wh的充電寶;嚴禁攜帶未標明額定能量同時也未能通過標注的其他參數計算得出額定能量的充電寶。
3.嚴禁攜帶沒有3C標識、3C標識不清晰、已被召回型號或批次的充電寶。
如何識別您的充電寶是否安全,
整理如下:趕快自查一下!
為什么充電寶不能托運?
絕大多數充電寶都采用鋰電池,鋰是非常不穩定的金屬,在受到碰撞和擠壓后極易產生高溫,甚至是自燃。如果將鋰電池放入行李中托運,行李在狹小的貨艙空間內受到擠壓和碰撞,很容易導致鋰電池發生自燃,給飛機帶來嚴重安全威脅。
為什么充電寶禁止機上使用?
飛機客艙是一個封閉的增壓環境,而飛機起降過程中客艙壓力會有變化,充電寶的鋰電池在這種環境下也會產生變化,使用過程中更容易出現池溫度變化、散熱不良、意外碰撞擠壓等情況,導致電池“熱失控”。若旁邊存在易燃物品,則后果不堪設想,因此在飛機上是嚴禁使用充電寶的。
唐山你好 (tangshan_nihao)
綜合整理發布 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 新華社微信公眾號 微言教育微信公眾號 唐山三女河機場 編 輯:阿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