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姆會員店推出一款特別的飲用水——無標簽天然水。通體澄澈的瓶身摒棄了所有塑料標簽,將極簡美學貫徹到底。產品一經上市,便迅速掀起行業與消費者的廣泛關注。
這款1.5L規格的飲用水由農夫山泉生產,水源嚴選自千島湖、萬綠湖、丹江口三大優質水源地。據山姆官方透露,去掉標簽,不是降低標準,而是山姆聯手頂級供應商在產品設計和品質把控上繼續加碼。
這看似簡單的“去標簽”動作,實則蘊含著深遠的行業變革意義與環保價值。
其實無標簽包裝的探索早有先例。
2019年,日本朝日飲料為響應嚴苛的垃圾分類政策,推出全球首款無標簽飲品;2020年,依云在新加坡市場試水浮雕瓶身設計,以凹凸紋理替代傳統標簽;2022年,康師傅、百事相繼在中國市場推出無標簽冰紅茶與可樂,成為本土飲料行業先行者。
如今山姆的加入,意味著這一環保設計已跨越“概念試驗”階段,正式邁向“規模化落地”。在全球每年4.3億噸塑料廢棄物的沉重壓力下,包裝減碳已然成為飲料行業必須直面的時代命題。
康師傅、百事的早期破冰實踐與困境
2022年3月,康師傅在減碳論壇推出中國首款無標簽飲料——無糖冰紅茶與檸檬冰紅茶。
產品采用整箱銷售模式,將標簽信息遷移至外箱,并運用激光打印技術替代傳統瓶身標簽,預計每年可減少3400噸PET粒子使用。這一創新不僅是對“雙碳”政策的積極響應,更試圖搶占年輕消費者對“極簡環保”的心智認知。
然而,受限于當時市場對無標簽產品信任度不足、單瓶辨識度較低等因素,該產品后續市場熱度逐漸消退。
同年4月,百事迅速跟進,推出“無瓶標百事可樂”。
這款產品瓶身與瓶蓋處分別去除了塑料標簽與油墨打印,通過標志性的浮雕LOGO與經典瓶身造型,巧妙維持品牌辨識度。產品名稱與保質期等信息同樣采用了激光技術打印。
百事的創新之處在于,在多連包外箱包裝上,選用了含有20%回收PET成分的材料,搭配醒目的“好好回收”標識,將環保理念直接傳遞給消費者。
不過,深色飲料瓶身導致的打碼清晰度問題,以及傳統銷售渠道對單瓶標簽的固有依賴,仍是這款產品實現規模化推廣亟需克服的障礙。盡管百事在創新上做出諸多努力,但其與康師傅一樣,在大眾流通渠道推廣無標簽產品時,仍面臨著消費習慣與市場規則的雙重挑戰,這也凸顯出大眾市場對無標簽產品接受度培育的漫長性。
山姆會員制渠道的“降維打擊”
區別于康師傅、百事等品牌依托的大眾流通渠道,山姆精準錨定1億新中產會員客群,推出1.5L家庭裝及適配露營場景的大容量規格產品,成功避開1元瓶裝水的激烈競爭賽道,開拓高端飲用水細分市場新藍海。
“去標簽化”設計,深度呼應會員群體對“無添加、極簡生活”的價值追求。同時,憑借自有品牌Member'sMark的品質保障體系,有效消除消費者對“無標簽=低質”的固有認知偏見。
山姆與農夫山泉通過深度戰略合作,構建起“水源+生產+渠道”的全鏈路閉環體系。
依托農夫山泉千島湖、萬綠湖等生態保護區的優質水源,從源頭保障產品的天然純凈屬性。應用激光打碼技術,不僅使單瓶包裝成本較傳統標簽工藝降低15%,更有效規避了油墨印刷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
這款無標簽水已成為山姆踐行沃爾瑪全球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通過“全年減塑34噸”“碳減排200噸”等可量化的環保成果,持續深化ESG品牌內核,精準觸達注重企業社會責任的機構客戶與個人消費者群體。
撕掉標簽之后,行業面臨哪些真問題?
盡管無標簽包裝在回收環節展現出強大的環保效能,但其推廣仍面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挑戰。
根據中國《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的強制性規定,單瓶預包裝食品必須標注完整標簽信息。為此,以山姆、康師傅為代表的企業采用“整箱銷售+外箱標簽”的折衷方案,這種模式雖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無標簽包裝的應用,卻難以滿足便利店等即買即飲消費場景的需求。
在市場接受度層面,消費者對無標簽產品的信任構建仍存在疑慮。尤其在食品安全事件屢見不鮮的當下,產品真偽與品質追溯成為公眾關注焦點。如何借助區塊鏈溯源技術實現全流程信息透明化,結合瓶身防偽打碼等手段,建立起堅實的產品信任體系,仍是行業亟待突破的關鍵課題。
激光打碼技術在透明瓶身的應用已展現出較好的清晰度,但當瓶內裝填可樂等深色液體時,信息辨識度仍存在提升空間。在原料使用上,由于再生PET材料中不可避免的雜質會干擾打碼質量,因此需在原料篩選環節投入更多成本以確保品質。
在設備投入方面,激光設備高昂的采購費用(單條產線改造成本超200萬元),加上工藝調試等復雜流程,為中小品牌設置了較高的準入門檻。這一現狀或將促使市場在短期內形成“巨頭主導”的競爭格局。
飲料行業從包裝革命到價值重構的“可持續競賽”
山姆無標簽水的誕生,昭示著行業競爭范式的深度變革,市場角逐正從傳統“口感營銷”的單一賽道,轉向“產品內核、ESG價值、供應鏈韌性”三位一體的立體戰場。
2025年作為全球“雙碳”目標攻堅之年,歐盟新版“塑料戰略”、韓國“無標簽瓶裝水禁令”等法規密集落地,標志著可持續包裝已從企業差異化競爭的“加分項”,躍升為合規經營與市場準入的“硬門檻”。
對消費者來說,無標簽產品的風靡賦予了他們“用消費選擇踐行環保”的參與感。環保不再停留于口號,而是化作觸手可及、充滿創意的生活新方式。每一次選購,都意味著減少0.5克塑料消耗;極簡設計的瓶身更是成為社交平臺DIY創作的靈感源泉。
飲料瓶上的標簽可以剝離,但企業鐫刻在發展藍圖上的環保承諾永遠無法卸除。以康師傅、百事、山姆為代表的先行者,其探索雖處于萌芽階段,卻已為行業點亮燈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