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級規模城投破百家,我們首次位列其中,過往不負未來可期!”這是小明最近刷到的某城投管理層的朋友圈。
自2021年下半年下場托底拿地開始,城投這一群體進入聚光燈下,受到公眾前所未有的關注。因為債務問題,近些年,公眾對城投質疑和批評的聲音頗多。
多重壓力下,城投也在謀求轉型。僅去年就有7000家左右融資平臺公司(即大眾所說的城投)完成了退平臺的工作。千億級規模城投數量也創出歷史新高。
今年,城投退平臺的進程還在繼續。不難預見,未來,千億級規模的城投公司數量還將持續增加。大家可能要換個角度看城投了。
去年一年
有7000家左右城投退出
今年3月6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財政部部長藍佛安表示,融資平臺改革轉型邁出了重要的步伐,金融環境持續優化,通過債務置換,有效帶動平臺退出。從去年四季度的情況來看,置換政策實施后,平臺減少了4680家,占全年減少總數的三分之二以上……
這意味著,僅去年一年就有7000家左右的融資平臺公司(城投公司)完成了退平臺的工作。
對城投公司來說,完成退平臺工作,意味著其在隱性債務化解、與政府信用脫鉤、市場化轉型上取得了實質性成果。
比如,2024年,河南制定了全省地方債務風險防范化解「1+7」工作方案,出臺了融資平臺退出實施細則,全年完成118家融資平臺壓降任務,地方債務風險化解有力有效。以焦作市為例,其在2024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中披露,2024年通過申報發行再融資債券、盤活國有存量「三資」和引入金融機構支持等方式,積極化解存量債務,盡全力降低債務規模,全年融資平臺退出17家,居全省第一。點這里,合規審計智能支撐
今年4月30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奮戰‘二季度’確保‘雙過半’」系列政策措施新聞發布會。會上,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推進融資平臺改革轉型,確保6月底前退出50%以上。
1994年分稅制改革導致地方政府財權與事權不匹配,城投開始在各地陸續出現。2008年推出「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后,城投如雨后春筍一樣快速增長,達到近萬家。
2014年的「43號文」要求剝離平臺政府融資職能,部分平臺陸續轉型或退出,但力度并不大。
地方政府壓降平臺的方式有三種:整合、注銷和退平臺。此前,主要以整合、注銷為主。去年,12萬億化債組合拳,讓城投能夠通過債務置換實現隱性債務清零從而實現退平臺,因此,去年——特別是去年四季度之后的壓降平臺方式,以退平臺居多。
退平臺是轉型的重要一步,為未來市場化融資奠定了基礎,因而退平臺一定程度上利好城投公司經營。
頭部城投表現亮眼
千億規模城投數量創新高
最新的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5月29日,現代咨詢受中國城發會城投專委會委托,發布了一系列榜單,對典型城投公司的總資產、營業收入、負債率和主體信用評級進行了排名。榜單顯示,典型城投公司的上述指標,均有亮眼表現。
榜單選取了各城市最具代表性的城投公司納入統計,共收錄了254家城投公司,覆蓋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部四大經濟區域。
數據顯示,254家城投公司的總資產合計達28.93萬億元,平均每家城投公司的資產為1139.04億元,較上一年度的1120.99億元同比增長1.61%。
其中,前100位的城投公司,總資產規模達到20.97萬億元,占所有入榜城投公司總資產的72.5%;百強城投的總資產門檻為1008.37億元,較上年的980.59億元,增長了2.83%。這也使得資產規模過千億的城投公司達到了103家。點這里,了解云資管
得益于地方政府對城投公司的整合力度不斷加大,頭部城投公司的資產規模持續攀升:百強城投公司的平均資產規模較上一年度增長了4.18%;十強城投公司的資產規模更是均在3900億元以上,入圍門檻比上一年度拉升了14.89%。
其中,西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資產年增幅達60.65%,至3049.11億元,躋身全國前十五;烏魯木齊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資產年增幅更是高達80.86%,首次突破4000億元,躋身全國前十。
254家城投公司總營業收入2.03萬億元,百強城投營收為1.64萬億元,占總額的81%。前十位的城投公司營收規模均在390億元以上。寧波通商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突破800億元的營收,位列第一!
資產負債情況,也有所改善。254家城投公司的平均資產負債率為58.69%,較上一年度的平均資產負債率(58.94%)下降0.25個百分點。
體現在主體信用評級方面,從AA+提升至AAA級的城投公司數量進一步增加,而且,提升主體信用的城投公司所處的區域分布相對失衡。
150號文劃了城投退平臺的條件,但無論名單內,還是名單外企業,在從事傳統基礎設施建設和土地整理業務的發展空間已有限的背景下,面向市場求生存是城投公司最重要的課題。點這里,資產臺賬層層穿透
上述數據說明,近幾年,城投的轉型取得了不錯的進展。
城投紛紛轉產投
數字化智能化,備受追捧
城投公司轉型是政策要求,也是形勢所迫。
據統計,全國城投持有的市政道路、管網、保障性住房等非經營性資產超40萬億元(中指研究院數據),但是年均回報率不足1%。過去有「土地財政」支撐,沒有問題??墒?,隨著「土地財政」退潮,城投不轉型不行了。
所以,近年來,大量的城投在向產投轉型。部分領跑的城投甚至通過布局AI算力中心、數據平臺等AI賦能,向智能制造、智慧能源等高端產業延伸,重構區域產業生態鏈,形成區域數字經濟新增長極。
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韶關城投主導建設總投資超500億元(不含服務器及軟件)的韶關數據中心集群,根據規劃,到2025年韶關數據中心集群將建成50萬架標準機架、500萬臺服務器規模,承接廣州、深圳等地的實時性算力需求;2024年,龍崗城投集團在貴州省貴安新區正式部署并搭建了龍崗區算力服務平臺和智能算力池,預計到2025年底,龍崗區的算力供給能力將達到萬P規模。
數智化賦能業務場景上,不少城投通過數字化、AI賦能各類業務場景,并且應用場景正從單一功能向多元化生態拓展。
比如,蘇州城投集團在《城投集團「人工智能+」發展專項行動方案》中就提出「人工智能+房地產/水務/管廊/園區」等8項「人工智能+」行動,加速大模型與城投核心業態的深度融合,培育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協同發展的智能經濟體系。點這里,合規審計智能支撐
在實現數據資產化方面,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高金智庫數據資產研究課題組發布的《中國企業數據資產入表情況跟蹤報告》(2024年12月)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國228家非上市公司數據資產入表中,城投公司有66家,類城投國企128家,194家「城投公司(包括城投和類城投)」占非上市公司入表比例達到85%。
小 結
12萬億化債組合拳,加速了城投退平臺,一批城投的轉型升級也取得明顯成效。但大量城投公司已經產生了路徑依賴,必須要下大力氣轉型。
未來,城投必須以業務為核心,從政信邏輯向市場邏輯轉型,從融資驅動向運營驅動轉型,從機會主義向戰略引領轉型,才能找到新發展空間。
2025年,是城投改革轉型的謀局年,也是城投業務大破大立的破局年。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轉型成功后,城投依然大有可為。
點擊下圖,了解詳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