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王聰
編輯丨王多魚
排版丨水成文
日前,艾伯維(AbbVie)宣布全力進軍in vivoCAR-T市場,將斥資21 億美元現金收購Capstan Therapeutics,以期將一款處于 1 期臨床實驗階段的自身免疫疾病候選
invivoCAR-T 細胞療法 ( CPTX2309 ) 納入其研發管線。
創立于 2022 年的Capstan公司,致力于通過在體內(
in vivo) 而非體外重新編程 T 細胞,從而清除阻礙 CAR-T 細胞療法普及面臨的制造和可擴展性方面的挑戰,且患者在治療前無需接受淋巴細胞清除化療。
Capstan公司創立始于 2022 年初的一篇論文。
體內生成 CAR-T 細胞,治療心臟損傷
2022 年 1 月 6 日,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Science期刊發表了題為:CAR T cells produced in vivo to treat cardiac injury 研究論文【1】,開發了一種在體內原位生成 CAR-T 細胞的新技術(
in vivoCAR-T),通過 注射脂質納米顆粒(LNP)遞送 mRNA,在體內重編程 T 細胞,使其識別心臟纖維化細胞,從而治療心臟纖維化疾病。
該方法類似于 mRNA 疫苗,僅需簡單注射,就能在體內生成 CAR-T 細胞療法,有望解決當前 CAR-T 細胞療法工藝復雜、周期長、價格高昂等關鍵難題。
不久后,該團隊創立了一家名為Capstan Therapeutics 的公司,致力于將
in vivoCAR-T 技術應用于癌癥、自身免疫疾病及纖維化疾病的治療,該公司此前已累積獲得來自多家制藥巨頭及風投機構的3.4 億美元融資。該公司的創始團隊包括Carl June(CAR-T 細胞治療先驅),Drew Weissman(諾獎得主、mRNA 技術奠基人),Jonathan Epstein
in vivoCAR-T 技術發明人)。
體內生成 CAR-T 細胞,治療癌癥和自身免疫病
2025 年 6 月 11 日,Capstan公司宣布,其 CAR-T 細胞療法CPTX2309(anti-CD19 in vivo CAR-T)正式開始1 期臨床試驗,用于治療 B 細胞介導的自身免疫疾病。
2025 年 6 月 19 日,Capstan公司及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Science期刊發表了題為:
In vivoCAR T cell generation to treat cancer and autoimmune disease 的研究論文【2】。
該論文介紹了in vivoCAR-T的臨床前實驗結果,在嚙齒類動物模型(人源化小鼠)和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食蟹猴)中,該公司專有的靶向脂質納米顆粒(tLNP)成功將 CAR mRNA 靶向遞送到體內的 CD8+ T 細胞,顯示出對癌癥和自身免疫疾病良好的治療前景和安全性。
自2017 年以來,美國 FDA 已批準了 6 款用于治療各種B 細胞惡性腫瘤的 CAR-T 細胞療法,此外,全世界范圍內還有數百種自體和異體 CAR-T 細胞及 CAR-NK 細胞產品正在臨床試驗中。
這些體外細胞療法在為晚期和難治性癌癥患者提供持久反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功,然而,該領域還存在諸如生產制造方面的挑戰(成本、時間和規模)、地域限制、能夠進行 CAR-T 細胞治療的專業醫學中心數量有限、需要進行淋巴細胞清除化療,以及病毒載體的潛在安全性問題,嚴重限制了 CAR-T 細胞療法的臨床應用。
最近,CAR-T 細胞療法在治療 B 細胞介導的自身免疫疾病方面顯示出巨大潛力,靶向 B 細胞的 CAR-T 細胞療法在系統性紅斑狼瘡、肌炎、系統性硬化癥、重癥肌無力等疾病中展現了顯著且持久的臨床益處。
關于 Capstan Therapeutics
Capstan 的核心平臺技術涉及一種專有的靶向脂質納米顆粒(tLNP)遞送載體,它由與重組蛋白結合劑(例如單克隆抗體)偶聯的 tLNP 組成,從而實現對特定細胞類型的選擇性優先靶向,旨在遞送治療性 RNA(包括 mRNA 或基因編輯工具),能夠在體內對特定細胞類型進行重編程。
Capstan 的核心資產——CPTX2309,是一款處于 1 期臨床試驗階段的 in vivo CAR-T 細胞療法,用于治療自身免疫疾病。該療法使用靶向 CD8 的 tLNP,將編碼 CD19 CAR 的 mRNA 靶向遞送到 CD8+ T 細胞,從而在體內有效構建 CAR-T 細胞,這些生成的 CAR-T 細胞可清除自身反應性 B 細胞和正常 B 細胞,基于該方法生成的 CAR-T 細胞只會在體內短暫存在數天時間,之后血液和組織會在數天至數周內重新生成健康的 B 細胞,從而實現免疫系統的“重置”,實現對 B 細胞誘導的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療。
Capstan 的研發管線——涵蓋自身免疫疾病、癌癥及纖維化疾病
論文鏈接:
1.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m0594
2.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s847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