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正席卷中國引以為傲的新能源產業。
6月29日,《人民日報》發表重磅文章,罕見直接點名光伏組件、新能源汽車和儲能系統三大領域的"內卷式"競爭。
在這篇題為《在破除“內卷式”競爭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文章中,字里行間,是對那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惡性競爭的嚴厲敲打。
市場的反應快得驚人,文章發布的次日,國內光伏玻璃行業的巨頭們達成默契,計劃集體減產30%。時間上的緊密相連,絕非巧合,可以預見,新能源汽車和儲能領域,也將迎來類似的“出清時刻”。
什么是“內卷式”競爭?簡單理解就是“一條道上走到黑的低水平自相殘殺”,它是一種彌漫在產業空氣中的病毒,癥狀是產能的瘋狂擴張、產品的嚴重同質化,最終導致整個產業鏈利潤的蒸發。
在光伏行業,價格雪崩早已不是新聞。2024年,3.2mm鍍膜光伏玻璃價格從每平方米26.25元高點一路跌至19.5元,降幅高達25.7%,連行業龍頭都陷入單季虧損。
新能源汽車的"內卷"更為公開和慘烈。
2024年第一季度的降價規模就超過2023年全年的六成,比亞迪率先打出"電比油低"的口號,將混動車型起售價壓至8萬元以下,特斯拉頻繁調價,其他品牌紛紛跟進,形成一波又一波的降價潮。
這種競爭已經超出了正常的市場營銷范疇,演變為一場以犧牲利潤為代價、旨在將對手擠出市場的生存之戰。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稱"汽車產能不過剩",但大量數據顯示,2023年底乘用車產能利用率已降至50%的危險水平,部分車企產能利用率不足30%。
這種分歧深刻反映了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內在沖突:中央希望培育健康的全球競爭力,地方則將汽車產業視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競相引進項目,導致全國性的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
儲能行業呈現更加極端的悖論。
市場規模爆發式增長,2024年裝機容量同比增長110%,中國占全球總量的56.83%,但全行業深陷虧損"黑洞"。
儲能系統價格2023年遭遇"腰斬",跌破絕大多數廠商的生產成本,導致"賠本賺吆喝"的尷尬境地。
海辰儲能2022年虧損4.36億元,蜂巢能源2019-2022年累計虧損44.37億元,瑞浦蘭鈞2023年預計虧損18-20億元,財務數據觸目驚心。
預計2025年將有超過半數企業被淘汰,只有"國家隊"背景、垂直整合的巨頭、技術領先者和財務穩健者能夠幸存。
官方開出的藥方是"高質量發展",核心要求是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
從話語體系可以看出政府的策略性思考。
官方巧妙地從"產能過剩"轉向"內卷式競爭"的表述,前者意味著產業政策失誤,后者則將問題歸咎于市場參與者的"非理性"行為,為后續的市場化調整鋪平道路。
這是一種高明的政策修正策略,使得政府可以在不直接否定過往政策的前提下,承認問題的嚴重性,并順理成章地推出解決方案。
國家層面的深層動機清晰可見。
一是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防止局部產業風險演變為金融危機。
二是維護國家戰略資產,避免領軍企業在國內殘酷價格戰中相互消耗,削弱參與全球競爭的能力。
三是為下一階段增長賦能,通過抑制低價競爭,倒逼企業將競爭焦點從價格轉向技術、質量和服務。
政府清醒地認識到,未來的增長動力必須來自創新和價值創造,而非簡單的規模復制。
新的游戲規則正在形成。
政策的指揮棒已經揮下,資本市場會變得更加挑剔,那些缺乏核心技術、沒有造血能力的企業,將被加速淘汰。未來的戰場,不再是誰的價格更低,而是誰的技術更硬核。
在光伏領域,是N型TOPCon與HJT的效率之爭;在汽車領域,是智能駕駛與三電系統的深度整合;在儲能領域,則是安全、壽命與成本的極限平衡。
更深層次的,是對企業綜合實力的考驗。當產品不再能靠低價取勝,品牌價值、全球渠道、精細化的成本管理和穿越周期的盈利能力,將成為企業真正的護城河。這實際上是一場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品牌”的艱難躍遷。
就像特朗普的關稅表面上是貿易戰,背后卻是金融戰與科技戰一樣,中國新能源產業的這場“破內卷”行動,表面上是行業整頓,背后則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大轉向。它要淘汰的不僅是落后產能,更是一種落后的發展思維。
可以預見,后續的政策工具箱將包括更嚴格的環保和質量標準、更高的市場準入門檻,以及政府協調的標志性兼并重組案例。
最終檢驗標準是,這些曾經陷入"內卷"的戰略性產業,能否真正打破"繁榮-蕭條"的怪圈,走上穩定、健康、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中國新能源產業的“下半場”競賽,已經鳴槍。
宏觀政策與區域發展
制造業PMI連續改善釋放復蘇信號,大型企業引領景氣水平持續向上6月制造業PMI為49.7%,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制造業景氣水平繼續改善。大型企業PMI達51.2%上升0.5個百分點,高于臨界點表現強勁;中型企業PMI為48.6%上升1.1個百分點;小型企業PMI為47.3%下降2.0個百分點,顯示經濟復蘇呈現分化態勢。
新型工業化金融服務政策即將出臺,增量資源引導科技創新重點發力進一步深化金融服務新型工業化相關政策有望研究出臺,服務新型工業化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重要內容。繼去年4月金融監管總局等三部門聯合發布制造業金融服務通知后,增量政策預計將引導更多金融資源用于促進科技創新等領域,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商務部不銹鋼反傾銷措施延續,貿易保護政策對歐盟等四國精準發力商務部發布2025年第33號公告,對原產于歐盟、英國、韓國和印度尼西亞的進口不銹鋼鋼坯和熱軋板/卷期終復審裁定。自7月1日起,進口經營者需向海關繳納相應反傾銷稅,貿易保護措施精準維護國內不銹鋼產業鏈安全穩定發展。
江蘇低空飛行服務中心正式開放,省級一體化管理模式引領行業發展江蘇省低空飛行服務中心正式向社會公眾開放服務,實現低空有人和無人駕駛航空器一體化管理。依托數字化空域管理與智能化交通管理技術,為全省低空空域管理各方提供支撐,為用戶提供飛行申報、航線規劃、氣象情報等各類服務。
產業升級與科技前沿
Neuralink腦機接口技術重大突破,2026年有望讓盲人復明開啟醫療新時代馬斯克旗下Neuralink發布一小時研究成果視頻,受試者已達7人,最快2026年有望讓盲人復明。預計2028年植入人腦電極數量將超2.5萬個,觸及更深層腦區治療精神疾病、神經性疼痛,探索與AI深度融合,未來可直接控制人形機器人行動。
谷歌首次商業化采購核聚變電力,清潔能源革命迎來歷史性突破谷歌母公司Alphabet與聯邦聚變系統公司達成協議,購買其弗吉尼亞州聚變發電項目200兆瓦電力,標志著核聚變能源首次實現商業化電力采購。CFS公司是麻省理工2018年分拆的初創企業,其ARC示范項目毗鄰全球最大數據中心集群,意義重大。
摩爾線程80億IPO沖擊科創板,國產GPU龍頭爭奪AI芯片制高點摩爾線程科創板IPO獲上交所受理,擬募資約80億元,系科創板年內受理最大IPO。資金將投向新一代自主可控AI訓推一體芯片、圖形芯片、AI SoC芯片研發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國產GPU產業化進程顯著提速,自主可控芯片生態加速構建。
上海瑞金醫院開源病理大模型,AI醫療覆蓋90%常見癌種診斷能力上海瑞金醫院開源RuiPath病理模型視覺基礎模型及測試數據集,覆蓋肺癌、結直腸癌、胃癌、乳腺癌等7個常見癌種。基于華為DCS AI解決方案打造,已覆蓋中國每年全癌種發病人數90%的常見癌種,是上海醫療機構首個開源病理模型。
華為云手機專利密集布局,四項核心技術降低成本減少性能消耗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6件云手機相關專利,華為占4件,涵蓋云手機管理方法、導航系統、交互方法、視頻編碼等核心技術。專利申請能使云終端產品減少性能消耗、降低使用成本,華為在云計算與移動終端融合領域技術優勢進一步強化。
全球服務器市場爆發式增長,
AI驅動需求推動
規模同比增長44.6%IDC預測今年全球服務器市場規模有望達3660億美元,同比增長44.6%。x86服務器市場增長39.9%達2839億美元,非x86服務器同比增長63.7%達820億美元。其中Arm架構服務器增長率達70.0%,占全局總出貨量21.1%,AI算力需求引爆服務器產業鏈。
High-N
A EUV光刻機遭遇滯銷困境,先進制程技術路徑選擇引發爭議英特爾高管稱"光刻將不再那么重要"引發業界爭議,去年緊俏的High-NA EUV光刻機面臨滯銷。設備價格超3.5億歐元,臺積電表示標準型EUV光刻機可支持尖端制程生產到2026年,A16制程將繼續采用標準型EUV,先進制程技術演進路徑出現分歧。
充電寶安全隱患集中爆發,羅馬仕安克召回
產品電芯供應鏈問題凸顯充電寶安全問題備受關注,羅馬仕、安克發布召回公告,原因為電芯存在原材料變更導致極端情況下燃燒風險。源頭供貨企業安普瑞斯多個電池及電芯產品3C認證證書處于"暫停"狀態,市場監管部門正在調查,消費電子產品安全監管趨嚴。
如需定制精準情報,
預判政經走勢與企業布局,
請聯系13699081667(微信)
? Copyright
雨前顧問原創作品 |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歡迎分享朋友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