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 4 月,一場看似尋常的外交接待,因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的一番話而別具深意。在會見中國訪問團時,歐爾班敏銳地指出,匈牙利和中國都遵循 “姓在前名在后” 的獨特命名習慣,這在以 “名前姓后” 為主流的歐洲國家中,宛如一株特立獨行的奇花。這番言論不僅揭示了兩國文化層面的微妙共鳴,更如同一把鑰匙,悄然開啟了一段塵封千年的歷史淵源之門。歐爾班本人對東方祖先的篤定信念,更是將 “匈牙利人是否為匈奴后裔” 這一縈繞學界已久的謎題,再次推至公眾矚目的焦點。?
追根溯源,將匈牙利人與匈奴相聯系的觀點,最早竟出自匈牙利本土。19 世紀,匈牙利著名作家育珂摩爾(Jókai Mór)在其歷史小說《匈奴奇士錄》中,大膽地將匈牙利人的祖先認定為匈奴。在那個學術觀點尚未統一的年代,這一論斷猶如石破天驚。與此同時,匈牙利國名在中文語境下的翻譯也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文學家周作人在翻譯《匈奴奇士錄》時,將其譯為 “匈加利”;清末翻譯家碧荷館主人則采用 “匈耶律” 的譯法;而魏源所著的《瀛寰志略》中,更記載 “奧地利之匈牙利地,古匈奴別部轉徒至此” 。盡管譯法各異,但 “匈” 字始終貫穿其中,成為跨越語言隔閡的文化符號。有趣的是,匈牙利人非但不介意這個帶有 “匈” 字的稱呼,反而欣然接納。因為在他們心中,“匈” 字承載著 “Hun”—— 那個曾如狂飆般席卷歐洲大陸,令羅馬帝國為之戰栗的傳奇游牧民族的榮耀。?
匈牙利民眾對匈奴祖先的認同,絕非空穴來風的浪漫遐想,而是有著深厚的歷史情結。早在 1820 年,匈牙利探險家喬瑪懷揣著對東方的無限好奇與尋根的熾熱渴望,毅然踏上了孤身東行的艱險旅途。他穿越廣袤無垠的中亞草原,歷經風沙的磨礪與疾病的威脅,終于抵達中國。然而,命運弄人,他不幸染上瘧疾,最終客死他鄉。在臨終前,喬瑪于遺囑中留下了對祖先可能源自中國北方的大膽推測,這份充滿悲壯色彩的探索,成為了匈牙利人尋根之旅的起點。58 年后,在貝拉伯爵的帶領下,一支官方考察隊沿著絲綢之路展開了更為系統、科學的尋根行動。他們借助與恭親王的外交關系,從上海入境,溯長江而上,穿越河西走廊,最終抵達敦煌。在莫高窟絢麗多彩的壁畫前,在當地獨特的民俗風情中,考察隊成員感受到了一種跨越時空的文化共鳴。貝拉伯爵更是堅信,匈牙利人的祖先與古老的東方文明之間,必定存在著千絲萬縷、難以割舍的聯系。?
若要探尋這段撲朔迷離的歷史淵源,需將時光回溯至公元 89 年的東漢時期。彼時,都城洛陽發生了一起震驚朝野的謀殺案:皇室宗親都鄉侯劉暢在街頭慘遭刺殺。執掌朝政的竇太后聞訊后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徹查真兇。然而,當真相浮出水面時,卻令竇太后陷入了極度的震驚與兩難境地 —— 兇手竟是她的親哥哥、侍中竇憲。為化解這場政治危機,歸順漢朝的南匈奴使者適時進言,指出北匈奴因連年遭受自然災害,國力日漸衰微,正是出兵討伐的良機,可讓竇憲借此 “戴罪立功”。竇太后權衡利弊后采納了這一建議,任命竇憲為車騎將軍,統領三萬漢軍,并聯合南匈奴、烏桓等部落,以雷霆萬鈞之勢向漠北地區的北匈奴發起全面進攻。在額根布山(又稱稽洛山)和阿爾泰山(金微山)的戰場上,漢軍勢如破竹,大破北匈奴,斬殺敵軍數萬,甚至俘獲了匈奴王太后,取得了輝煌的戰績。?
戰敗后的北匈奴單于無奈率領殘部踏上了漫長的西遷之路。他們一路輾轉,最終在里海與頓河之間的廣袤平原定居下來,并滅亡了盤踞此地的阿蘭國。在此生活了約 158 年后,由于氣候變化,北匈奴再次啟程,向西遷入東歐平原。他們的到來,猶如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千層浪,引發了歐洲民族大遷徙的連鎖反應。原本居住在東歐平原的東哥特人,在匈奴人的驅趕下被迫前往多瑙河以西,侵占了西哥特人的領地;西哥特人又不得不南下,進入西羅馬帝國境內。而此時正與波斯交戰、急需兵員補充的西羅馬帝國,不假思索地接納了西哥特人,卻未曾料到,這一決定竟為帝國的覆滅埋下了致命的伏筆。?
值得注意的是,當匈奴人抵達東歐平原時,他們的血統與文化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長達兩個世紀的遷徙過程中,他們與當地的阿蘭人、塞種人以及西亞民族不斷交融、同化,最終形成了一個全新的民族 —— 匈人??脊叛芯客ㄟ^對墓葬出土的分析發現,匈人的染色體以 N 型和 J 型為主,與匈奴人的 O2 和 C 型存在顯著差異,這充分表明他們在遷徙過程中吸納了大量斯拉夫人(N 型)和西亞人(J 型)的基因成分。盡管在血統上已不再純粹,但在文化認同方面,匈人依然固執地堅守著對匈奴的歷史記憶。在整個歐洲,唯有匈人延續著姓氏前置、使用剪紙藝術等明顯的東方傳統,這些獨特的文化印記,成為了連接東西方文明的重要紐帶。?
從東漢竇憲 “勒石燕然” 的赫赫戰功,到歐洲 “上帝之鞭” 阿提拉的傳奇故事,時間的車輪滾滾向前,跨越了兩三百年的歲月。然而,在歷史的浩瀚長河中,這不過是短暫的一瞬。如今,匈牙利是否為匈奴的直系后裔,似乎已不再是問題的關鍵。作為歐盟成員國,匈牙利與中國始終保持著友好密切的關系,無論是文化領域的交流互鑒,還是經貿層面的合作共贏,都在不斷深入發展。或許,正是這段跨越時空、充滿傳奇色彩的歷史淵源,為兩國之間深厚的情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讓 “姓在前名在后” 這一文化巧合,成為了連接東西方文明的獨特密碼,在歲月的流轉中熠熠生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