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哈啰單車在城市街頭鋪開綠色浪潮時,誰曾想這家共享單車巨頭會突然轉向自動駕駛賽道?
01
哈啰想做Robotaxi界的“安卓”
上海外高橋保稅區,一家取名自西周駕車高手的智能科技公司正悄然注冊成立,背后的共享單車巨頭、金融科技霸主與動力電池王者,試圖以30億資本撬動萬億自動駕駛未來。
6月23日,哈啰出行與螞蟻集團、寧德時代共同出資成立“造父智能”,注冊資本12.88億元,首期投入超30億元,劍指L4級自動駕駛研發與商業化。
這家以中國古代駕車高手命名的公司股權結構清晰:螞蟻集團旗下企業持股44.1%,哈啰主體持股38.8%,寧德時代持股17.1%。
哈啰首席科學家Yolanda直言不諱地描繪了“安卓模式”愿景:打造多層次可接入的Robotaxi運營平臺,適配不同車企和技術伙伴。在共享單車增長見頂的困局下,這場豪賭成為哈啰背水一戰的轉型嘗試。
02
三巨頭的算盤
哈啰進軍Robotaxi的路徑與眾不同。與百度Apollo、小馬智行等自研全棧方案形成鮮明對比,哈啰選擇了“輕資產”模式。
在近期技術溝通會上,哈啰CEO楊磊坦言首款車型將直接采用寧德時代底盤架構,僅自主開發自動駕駛算法和車輛控制系統。
這種模式被業內人士稱為“套殼造車”——螞蟻出錢、寧德出技術、哈啰出場景。
哈啰Robotaxi業務首席科學家Yolanda明確表示:“第一階段哈啰會差異化競爭,先打造一個多層次可接入的Robotaxi運營平臺,能夠適配不同車企。”
這實質是安卓式開放平臺戰略:不做整車,而是構建聚合生態系統。通過接入不同車企和技術伙伴的運力,為乘客提供一站式Robotaxi服務,同時降低城市開展自動駕駛的門檻。
這場豪賭背后,三家企業的戰略訴求各不相同。
對哈啰而言,這是生存之戰。從兩輪到四輪的跨越,是對“平臺失靈”的主動修正——以更長周期、更重資產的方式謀求業務重構。
螞蟻集團的布局更具戰略縱深。Robotaxi是“數字科技toB轉型”在實體場景的延展,涵蓋支付、出行保險、數字身份、運營風控等完整鏈條。對這家金融科技巨頭而言,自動駕駛出租車是其打通“出行場景數字治理能力”的關鍵實驗田。
寧德時代則瞄準新能源生態圖譜的延伸。在消費市場之外尋求能源資產的長期價值錨定。未來Robotaxi的規模化運營,將直接推動電池租賃、換電模式與后市場運維服務的落地,三方分工明確——
·哈啰:提供出行場景和8億用戶資源,聚焦平臺運營;
·螞蟻集團:注入資金與支付生態,承擔“深耕出行領域”的阿里系使命;
·寧德時代:提供電池技術與供應鏈支持,降低車輛制造成本。
03
哈啰為何All in Robotaxi
哈啰坐擁5億用戶、日均3000萬訂單,但共享單車市場增長見頂,盈利壓力陡增。Robotaxi被視為突破天花板的關鍵:2030年全球市場規模預計達700億美元,中國或占半壁江山。
哈啰CEO楊磊借殼永安行謀求上市,Robotaxi的“科技故事”成為資本市場的強心劑。
將時間線拉回2016年,哈啰以共享單車起家,業務逐步擴展至順風車、打車等四輪出行服務,累計用戶超8億,單車騎行里程達464億公里。然而,其核心業務長期深陷虧損泥潭:2018-2020年累計虧損近50億元,高度依賴共享兩輪收入(占業務九成),盈利模式脆弱。
這一背景下,Robotaxi被哈啰視為“破局”關鍵——它不僅承載著盈利壓力,更是哈啰沖刺IPO的核心敘事。哈啰CEO楊磊曾直言“不設業務邊界”,Robotaxi旨在補全出行生態的智能化拼圖,提升資本市場想象空間。
但轉型跨度極大,從優化單車調度的區域性AI,躍升至駕馭城市開放道路的L4系統,技術鴻溝顯著。哈啰首席科學家Yolanda強調,將利用出行平臺優勢(如用戶數據和運維經驗),打造“多層級可接入運營平臺”,類似安卓的開放生態,適配不同車型及公司,以差異化破局。
這一戰略看似前瞻,卻面臨數據積累不足的短板——蘿卜快跑等已積累超600萬訂單,哈啰作為后來者需直面“數據壁壘”。
04
哈啰Robotaxi的“三重門”
L4級自動駕駛技術,Robotaxi的靈魂所在。哈啰出行雖獲資本青睞,卻在通往Robotaxi王座的征途上,被三座大山牢牢阻擋。
頭部玩家如蘿卜快跑(百度Apollo)、Waymo,歷經數年百萬公里級路測,已沉淀出海量真實數據。Waymo的事故率甚至低于人類司機,這是技術成熟的鐵證。反觀哈啰旗下上海造父公司,團隊尚未完全成型,核心技術依賴外部引進。在算法迭代的賽道上,哈啰短期內難以突破頭部玩家筑起的高墻。
同時,當前Robotaxi高昂的單位成本,成為商業化落地的最大障礙。激光雷達等關鍵硬件占整車成本30%以上,寧德時代雖能在電池環節助力降本,但哈啰缺乏前裝方案經驗。蘿卜快跑通過規模化運營(如自動換電模式)已實現虧損減半,而哈啰在車輛工程、運維體系上的短板,使其難以復制這一降本路徑。
而法規與基建的遲滯也將成為哈啰Robotaxi道路上的障礙,目前中國Robotaxi面臨路權界定不清、保險法規缺失等系統性挑戰。
作為后來者,哈啰在用戶心智認知(信任度)和基建協同(如充電網絡)上,全面落后于百度等深耕多年的對手。法規環境的完善與用戶教育的推進,都需要時間沉淀,而時間恰恰是哈啰最稀缺的資源。
哈啰出行高管Yolanda坦言“自動駕駛最優路徑已明確”,并提出以“換道重構”代替“彎道超車”——避開純技術競賽,聚焦平臺生態整合。然而,2025年已被行業視為Robotaxi商業化元年,窗口期正在快速收窄。若未來2-3年內,哈啰無法在技術突破、成本控制或生態構建上取得關鍵進展,資本市場的耐心或將耗盡,使其淪為自動駕駛淘汰賽中的“棄子”。
技術、成本、法規,三重門環環相扣。哈啰的“換道”戰略能否在巨頭林立的賽道中殺出血路?時間,正成為最嚴苛的裁判。
微信訂閱
歡迎通過郵局渠道訂閱2025年《電腦報》
郵發代號:77-19
單價:8元,年價:400元
編輯|張毅
主編|黎坤
總編輯|吳新
爆料聯系:cpcfan1874(微信)
壹零社:用圖文、視頻記錄科技互聯網新鮮事、電商生活、云計算、ICT領域、消費電子,商業故事。《中國知網》每周全文收錄;中國科技報刊100強;2021年微博百萬粉絲俱樂部成員;2022年抖音優質科技內容創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