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無雙》中,主角憑借不凡的繪畫天賦與精密的印刷技術,制造出連專業機構都難以分辨的“超級美鈔”,在犯罪與藝術的邊緣游走,演繹了一段驚心動魄的犯罪故事。
本以為這樣的劇情僅存于虛構的電影故事中,沒想到卻在現實里上演了真實版本。四川南充警方破獲了一起令人咋舌的特大偽造貨幣案,而這起案件的主犯作案靈感竟然來自于電影《無雙》。他究竟是如何做的呢?
在電影《無雙》中,畫家“李問”被犯罪天才畫家發掘,兩人憑借著高超的繪畫技藝和精湛的印刷技術,聯手制造了假鈔,竟然是連專業機構都難以辨別的假鈔。
從李問的視角的口吻去講述他和“畫家”的故事,目的也是假釋離開警局,然后逃之夭夭。本是隸屬于跨國假鈔制販組織的畫家李問被警察抓住,遣送回國。
故事中犯罪天才“畫家”發現了李問的才能,于是兩人聯手造出超級偽鈔。但李問只是想重新追回阮文,卻因此深陷這個犯罪集團里。而一場橫跨了十年的假鈔案,在大熒幕上演繹出了一段驚心動魄的犯罪故事。
本來以為這只會是存在于電影銀幕中的虛構情節,然而四川南充警方破獲的一起特大偽造貨幣案,卻將這出銀幕大戲搬到了現實的舞臺。
案件的主人公郭某,本該有著不錯的人生開端。他在學生時期成績優異,幾次獲得不錯的榮譽,甚至憑借優異的成績獲得了保送資格,在繪畫方面展現出了驚人的藝術天賦,智商情商都遠超常人,成為眾人眼中的“天才少年”。
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他卻在人生的關鍵節點上走錯了路,年少沖動犯下過錯,因買槍觸犯法律,被判入獄。
本以為牢獄之災能讓他改過自新,讓這段經歷成為人生教訓,重新步入人生的正軌,可他并沒有,出獄后的他,在看了電影《無雙》后,竟突發奇想,想要效仿電影中的情節,效仿電影中的人,萌生了罪惡的想法,做起了制造假外幣的發財夢。
既然電影中的人能夠做到,為何自己不能復刻這份“輝煌”呢?制造假美元來謀取暴利。他究竟是如何制造出足以以假亂真的假幣呢?
郭某利用自己繪畫的天賦和高智商,通過查閱各種書籍、在網上搜集資料,經過一番努力,花費一定的時間深入了解了美元的特點樣式和防偽技術。
在初期因技術和設備缺陷導致了多次失敗,后期他成功制作出了自認為可以的模板。為了掩人耳目,他選擇了一條極為隱蔽的犯罪路徑,他聯系上了射洪的一家冥幣制造廠。
而他之所以選擇這里,是因為冥幣廠本身就生產類似貨幣的物品,即便有大量“鈔票”在此,也不會引起旁人的懷疑,可以說是十分隱蔽。就這樣他親自上陣,開始了假美元的印制工作。
利用祭祀用品與貨幣外形相似的特點,將假美元混在冥幣訂單中批量生產,并不會引人注目。工廠內,機器的轟鳴聲中,一張張假鈔與黃白相間的冥幣同時產出。
當警方最終搗毀這個犯罪窩點時,現場查獲的數量高達360萬假外幣,部分假鈔甚至通過了專業驗鈔機的檢測,流入了地下交易市場。
隨著警方的深入調查,事態逐漸清晰,一個更復雜的犯罪組織被發現。原來郭某并不是獨自行動,他還拉攏了喻某等多人入伙。
他們內部分工明確,分別負責原材料供應,假幣偽造及分銷和使用。為了防止被發現,他們甚至以開網約車為掩護,以網約車為運輸工具在周邊分銷。在南充周邊頻繁進行假幣交易,企圖這樣逃避警方的偵查。
當地警局接到了匿名舉報,稱近期有人將在南充進行假幣交易。
警方立馬乘勝追擊,進行深入調查,發現該犯罪網絡涉及四川、福建等11個省,共有21名嫌疑人參與其中。
經過警方一系列艱苦的偵查和抓捕工作,密切聯系了多個省份,一舉搗毀了6處假幣制造窩點,收繳3套制假設備,最后成功摧毀了這個龐大的跨省犯罪組織。郭某團伙共印制出了360萬美元的假鈔,這些假鈔的仿真度極高,部分甚至連印鈔機都沒辦法查出來。
可是再高級的犯罪手段也無法逃脫法律的制裁。他們所面臨的,必然是法律的懲處。而造假鈔的案件不止一個,其他案件是怎樣的過程和下場呢?
2023年9月,在江西撫州的一個農貿市場里,一位老人雙手顫抖拿著剛剛收到的百元假鈔,眼眶泛紅聲音里滿是無奈與憤怒。
當地警方的通過走訪發現這樣的場景頻繁上演,引起了高度重視。初步摸排結果顯示,當地若干縣區受騙者人數多達上千人。
警方調查表明,這種案件多發生于鄉村集市。因周邊缺少公共場所監控視頻,這給警方的偵破工作帶來諸多困難。
但有一個新的報案線索讓案件出現了轉機,一位報案人提供了一段關鍵監控視頻,這對警方偵破案件有了極大的幫助。
視頻中清晰記錄了嫌疑人的作案過程,他們會給老人真幣核驗,給老人真幣等老人放松警惕后,又找借口有零錢要回真幣,最后又以零錢不夠為理由,又將假幣遞給老人找零,這一套操作下來不超過90秒。
通過警方的大量摸排,終于鎖定了有多次使用假幣前科的何某龍、徐某花夫婦,并迅速將其抓獲。在其住所,警方查獲油墨、打印機、裁紙刀等制假工具,還發現大量各面額假幣,涉案金額逾20萬元。
這對夫婦作案的手段極為狡黠。他們提前制作了《撫州鄉鎮趕集日歷》,每天凌晨5點就驅車前往30 - 50公里外的集市,利用老人驗鈔不便這一點,專挑老年攤主的菜攤,水果攤下手。
為躲避追查,他們作案時會佩戴假發和口罩,駕駛無牌二手面包車流竄各地。他們借助家用打印機、油墨與紙張私自制造假幣,采用“即印即花”零庫存策略,單次使用假幣不超3000元,并且不留存假幣。
通過調查得知,這些假幣大多流入農貿市場、小商店之類的場所。很多小商販辛苦一天的收入,因為收到假幣而化為泡影。一些老人本就靠著微薄的收入維持生計,收到假幣后更是雪上加霜,甚至有人因此急得住院。
當下該夫婦二人已被刑事拘留。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偽造貨幣總面額 3000 元以上即可立案,本案涉案 20.7 萬元已達“數額特別巨大”標準(3萬元以上),可處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并處 5-50 萬元罰金。鑒于二人系共同犯罪,且有前科(曾因使用假幣受行政處罰),或會被從重量刑。
使用假幣是一種嚴重違背誠信原則和社會公德的行為,深入探究案件背后的原因,這對夫婦使用假幣或許與經濟壓力或者貪圖利益等因素有關系,但無論出于何種理由,都不能成為違法犯罪的借口。
這也反映出部分人在面對經濟困境或利益誘惑時,缺乏正確的應對方式和價值判斷。在生活中要培養健康的金錢觀和價值觀,明白財富應該通過合法、正當的途徑獲取。
這起案件也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提高警惕,掌握辨別假幣的方法,摸質感,看細節,聽聲響。三招識別假幣陷阱,轉動鈔票看面額數字和安全線是否變,透光觀察水印和對印圖案,觸摸票面主要圖案判斷是否有凹凸感。一旦發現假幣,應即刻報警,以防更多人蒙受損失。
郭某的案件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無論一個人多么聰明、多么有才華,如果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底線的約束,就很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同時也提醒廣大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不僅要關注他們的學習成績,更要注重品德教育,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他們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絕對不能觸碰的紅線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