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螺螄灣商圈某鞋店經營者供應鞋品后,對方認為鞋子質量存在問題,未退貨亦未支付貨款。鞋店起訴后,雙方均因工作原因無法到現場參與訴訟。
昆明市官渡區人民法院官渡法庭法官和盤龍區律信律師調解服務中心調解員指導雙方使用“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參與線上調解,并協助雙方就付款和質量問題進行溝通,最終雙方當事人線上達成調解意見,被告于當日向原告支付了貨款。
該案中,昆明市盤龍區律信律師調解服務中心充分發揮多元解紛優勢,推動商圈內各類矛盾糾紛就地化解,進一步優化了法治化營商環境。
涉商圈糾紛多元化解
這一糾紛得以圓滿解決,是官渡區人民法院積極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深入推進訴源治理工作的又一生動實踐。
官渡區人民法院轄區內的新螺螄灣國際商貿城商圈內聚集大量服裝、鞋品、家居用品、中藥材等商業業態,商事主體眾多、群眾司法需求日益多元化。同時,商戶和消費者之間的糾紛較多,每年涉買賣合同案件多達千余件。
2024年6月17日,官渡區人民法院“商圈微法庭”在新螺螄灣國際商貿城一期黨群服務中心掛牌成立。“商圈微法庭”依托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委派昆明市盤龍區律信律師調解服務中心駐點開展多元解紛工作,推行線上線下“雙軌制”運行,點對點訴調對接。
昆明市官渡區人民法院官渡法庭法官張璐介紹,“商圈微法庭”以為商戶、消費者化解買賣合同糾紛為切入點,實現涉商矛盾糾紛類別化、專業化高效化解,同時推動商圈內各類矛盾糾紛實質化解、前端處置,為商圈商戶和群眾提供集在線訴訟、調解指導、普法宣傳、糾紛聯處等于一體的“家門口”式司法服務。
法治護航商圈經濟
“商圈微法庭”運行1年以來,取得了哪些成效?近日,記者走進“商圈微法庭”,探訪其多元解紛成效背后的運作機制。
盤龍區律信律師調解服務中心副主任張光敏介紹,“商圈微法庭”設1名庭務主任負責日常運行,官渡區人民法院派出員額法官與“商圈微法庭”進行對接,依托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將前端過濾、同步確認、末端速裁等流程精準銜接,實現源頭解紛、分流提速、調裁銜接。
同時,街道社區網格員、駐點調解員、法官之間建立工作聯絡網,商戶或消費者可通過“商圈微法庭”進行法治“點單”。網格員、調解員實現全領域“接單”,實時化解糾紛。網格員、調解員未有效化解的糾紛,可反映給法官尋求幫助。若仍未能解決,法官可協同街道、司法所、派出所、市場監管所對糾紛進行“聯合調解”。
“網格員+調解員+法官+聯調聯動”的四級服務模式,確保矛盾發現在萌芽,化解在基層。
解決商戶后顧之憂
為進一步增強新螺螄灣國際商貿城商戶的法律風險防控意識,切實幫助商戶降低日常生意往來中發生的法律風險。下一步,盤龍區律信律師調解服務中心將針對商圈內多發糾紛類型及常見法律問題,持續開展形式多樣的普法宣傳活動。同時,該中心將通過實地走訪商戶、開展講座、宣講典型案例等方式,“一對一”了解商戶在經營過程中存在的法律問題和司法需求,多角度分析商戶在買賣爭議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提出針對性、專業性意見,助力商戶有效預防風險。
記者 李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